世道再艰难,总有人胜出—纳芯微联合创始人盛云说出海

硬件是与非 2025-01-03 21:29:20
今年,是纳芯微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盛云第一次参加德国慕尼黑电子展。前两天,他从早到晚都在展馆,却没办法看展,因为要守在公司展位的会议室,应对一拨拨的来访、做一轮轮的demo。第三天,他终于可以走出来,好好看看同行伙伴们的新产品、新技术,但是没多久,几个国内展商把他认了出来,于是他又被请进了对方的会议室。 最后一天,展馆稍显清闲。与非网把盛云请到四方维展位,寒暄坐定,直入正题。 问:现在几乎所有企业、所有媒体,都在说“中企出海”这个话题。我特意看了一下展商名单,和上届慕尼黑电子展相比,这次中国来的企业数量翻了近五倍,总数超过1500家。你作为纳芯微的CTO,是否经常在各种场合被问到“出海”这个话题? 答:现在,本土芯片公司有两个最热的交流话题。第一,如何进军汽车市场?第二,如何进军国际市场?好像纳芯微在这两个话题上都有点发言权(笑)。我觉得出海战略当然很好,因为大家都要找到出路、都想活得更滋润。不过,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出海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将决定你的出海道路能走多远。 从产品研发路线、质量体系建立、供应链管理、技术支持的服务响应,再到营销、合规人员配备……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都要提前规划、提前建好一个成熟的运营体系。国际客户对供应商的考察是全方位、全过程的, 他们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个不错的新品demo,就给你一个合作机会,他们一定要看你是否有健全的质量管控体系、你是否能够响应海外客户的技术问题,你是否有成熟的仓储物流服务以确保芯片的海外交付…… 这么说吧,辛辛苦苦把新产品搞了出来,你还只是万里长征踏出了第一步;而这条长征路,你还要做好长期、大量的资源投入。 问:也就是说,出海是大方向,但出海更需要大决心和大投入。那么说回到纳芯微,你刚才描述的这种系统性的企业制度建设,是在企业明确出海战略之后才开始启动的吗?出海这条路如果并不好走,那么对于芯片公司而言,出海究竟是不是必经之路? 答: 事实是,纳芯微从成立的时候,就开始考虑要定位成为一个国际化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中国芯片公司”。 芯片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实际上离不开全球化 ,因为全球化意味着市场体量,意味着规模经济。芯片公司必须招揽优秀的人才,必须有充足的研发投入,才能拿得出过硬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企业经营一旦有了规模,你就能摊薄研发和运营成本,你就有充足的利润 反哺创新投入,而你的创新成果又可以提升你的营收规模……所以, “创新”和“规模”是芯片企业的两个齿轮,它们彼此推动,彼此促进;而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就是这两个齿轮有序转动的重要保障。 问:谈到出海全球化,纳芯微的全球化路线如何在如今挑战的国际环境下继续推进? 答:我主要从经济规律、市场机制的角度聊聊自己的看法。 纳芯微目前有众多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客户,他们也在密切关注自己的供应链安全,希望找到本土的供应商,所谓“本土供本土(Local for Local)”,而不过分依赖欧美供应商。2018年以来,我们公司也确实很大受益于这股供应链本土化的浪潮,特别是在国内赢得很多订单。 在欧洲市场,纳芯微正在积极拓展客户群。这些欧洲企业也需要多元化的芯片供应商去化解供应链风险。我们要充分展示产品的竞争力、还有很重要的服务当地客户的水准。如果我们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些欧洲企业没有理由拒绝一个给自己产品带来增值的供应商。 再回到纳芯微自己,我们也一样有自己的供应链,我们也在做各种“去风险”备案,比如,除了中国供应商而外,我们也会引入海外供应商,比如晶圆厂、封测厂等等……这些防范措施都让我们有更大的余地去应付突发状况、去符合海外市场的政策法规。 最后,我个人相信这个世界不会永远是两套体系去运行,没有什么东西能长期阻挡价值的自然流动。大家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经营效率赢得客户、赢得尊重。我们会非常谨慎的根据国际产业环境做一些准备和布局,但长远来说,我个人对于纳芯微的全球化道路依然非常乐观。 问:你的这种乐观,应该和纳芯微刚刚拿下了德国大陆集团的订单有关系?大陆集团是全球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他们的车身安全系统也闻名业界。能否说说你们在哪些方面做对了什么事情? 答: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大陆集团对我们不是很熟悉;但是在接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发生了变化。经过很多轮技术讨论和磨合,他们发现纳芯微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超越了预期,所以双方后来的合作都非常顺畅、互有默契。 之前的项目目前已经进入了送样测试阶段,对方反馈非常积极。接着,大陆集团德国总部又很快找到我们,签署了第二个合作项目,我们要提供专门从事车辆侧边碰撞的定制传感器。这个传感器主要用作安全气囊和电动车电池包的碰撞监测——可想而知,它的安全可 靠性要求会非常苛刻,因为真的关系到用户、行人的安全。这样的项目,大陆集团愿意让纳芯微去尝试,这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我们自然要全力以赴。 问:带队伍打硬仗的意义,是让自己的团队经受全面的压力测试。如果你们顺利通过了这种超高难度的大考,那么迎接各种小测验就更轻松了。 答:是这样的。从公司的整体技术研发体系,到后端的质量管理工程能力,我们都要经受非常细致、严格的评估和检测。作为CTO,我肯定有压力;但我心里其实是有底的,相信自己接得住这个挑战。这种自信,还是来源于和对方之前的合作体验。 总之,我们就是要积极争取和全球的头部企业合作,和这些技术先行者、趋势引领者、标准制定者深度沟通、一起进步。 问:借助这些客户,纳芯微也能更多参与到未来产品的定义过程去? 答:如果你立志成为某个行业领域的领头羊,那么自然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定规则来引领行业方向。现在我们的优势,就是有机会和大陆集团、以及国内外头部企业一起,更好的看到未来的方向和趋势。这种眼光和见识,对于纳芯微制定产品路线、制定差异化的新品研发计划,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问:最后一个问题让我们再回到眼前的展会。作为纳芯微的CTO,有没有哪些海外同行的最新产品惊艳到你?有没有什么产品特别触动到你的产品研发灵感? 答:挺遗憾的是我还没时间好好看完整个展会,太多时间都在展位上接待客户,感觉我这个CTO也在兼任FAE和Sales。 印象比较深的,倒是昨天一场偶遇。机缘巧合,我和另外两家海外的芯片大厂同行坐到了一起。虽然三家都是竞争对手,但我们很坦诚地交流了各自对技术前景和应用市场的理解。这个谈话非常有意思,因为三个人的观点并不相同,但正因如此,彼此之间就不是互相附和,而是能碰撞出很多火花,每个人都在其他人身上激发出新的思路。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感慨,就是纳芯微的研发团队确实在成长。正是因为我们完成了一个个有难度的研发项目,我才能和这两个同行一起愉快的交流技术理念——毫无疑问,海外同行在技术创新和生态链建设方面,明显优于中国芯片企业;但在某些细分创新领域,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成就所得。未来,我们还是要坚守在汽车和泛能源这两个赛道,并逐渐在这两个行业里争取更多的同行认同、树立更多的技术话语权。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