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修炼最高法派——文始派

东巷文化 2024-03-16 02:00:54

文始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道家法派,也被称为隐仙派。它起源于老子,由老子传授关令尹子(尹喜)后开派。文始派仅通过法脉传承,知者甚少,故也称为隐仙。隐指秘不为人知。后因正一天师府统领天下道教,文始派便被归入了正一派。

尹喜的生平与修行

文始派的创始人为周朝时期的尹喜,又称“关尹子”。尹喜本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楼观派祖师。周康王时为大夫,曾担任函谷关令,以其对教理思想的贡献和卓越学识而被尊称为“无上真人”、“博大真人”、“文始先生”。文始派即源于“文始先生”这一称号。

据传言,尹喜生来就展现出日精之眼、雅致之姿,天人之貌。年幼时即对天文秘术的有着极高的悟性和兴趣。

长年后的尹喜,学养、预测以及高尚品德使他名扬四方,但他性情清静高洁,不拘俗礼。他四处寻觅幽静之地,最终在终南山找到了宛若飞凤的宝地,建立了草楼,在此隐居修持,专心钻研天象至道。——后世楼观派也有观星传统,尊尹喜为祖师。

东周的周平王听闻他的名声,十分赞赏他的学识,授予他大夫之职,并邀为东宫宾友。然而,尹喜对官职爵位并不看重,仍将主要精力放在天象研究上。

据传,有一天他观测到东方紫气西行,认为此为吉祥之兆,预言圣人将自东向西行至函谷关。于是请求周王任命他为函谷关守令。得到许可后,他虔诚斋戒,率领部下清扫道路四十里以等候圣人的到来。果然得遇老子,拜为师,请求至道,老子遂著成《道》《德》上、下篇五千言授与尹喜。尹喜勤勉修行,终于道成。

尹喜得道成仙后,老君授他玉册金文,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传其还遵循老君的教诲,整理了《西升经》一书,将老子的治国修身精神编入其中。另《汉书·艺文志》还载有《关尹子》九篇,道教尊为《文始真经》。

文始派在道教内丹修炼中被视为最高法派。其传承依次为:首传少阳派,次传南华真人庄子,再传西华帝君王骀,王骀传授唐朝张果老,接着是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陈抟,陈抟传火龙真君,火龙真君再传张三丰。在这一传承中,南华真人庄子和张三丰被认为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南华真人庄子的思想

庄子,名周,字子休,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于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曾任蒙地漆园吏。

庄子一生隐居清贫,以博学闻名,著有《庄子》一书。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称其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筴》,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可见,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

老子和庄子在历史上以“老庄”并称,共同奠定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然而,两人的思想也有所不同。老子重视柔弱,主张克制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自我保持。而庄子则认为现实世界是对人本性的束缚,提倡超越现实世界,追求自由逍遥。

虽然二者都将“道”视为天地的本源,但庄子认为“道”并非实体,而是超越物质的独立精神。他强调“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但并非物质,比如说“道通一气”,但并非气体本身,气是由“道”衍生的。

庄子将“道”聚焦在“虚”上,他在《人间世》中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认为要追求“道”的最高境界时,应注重“虚”,修炼“虚”,超越天下万物、超越生死轮回、超越一切,以修道求得道。庄子的思想将老子的理念推向了新的境界。

从内丹修炼的角度看,庄子提出了许多内丹的修炼方法,比如导引——“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守一——“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形,形乃长生。”、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等。

这些观点凸显了庄子在内丹功法上的深刻见解。

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被道教尊为《南华真经》。

邋遢道人张三丰

张三丰是宋明时期的著名道士,名通,字君实,号玄玄子。据说得陈抟老祖一脉真传。元延祐年间,张三丰六十七岁,入终南山修炼,拜火龙真人为师,得金丹之旨。

民间传说中关于他的故事很多,甚至连名号都有二十多个,如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蹋仙等。

据《王征南墓志铭》记载,北宋时张三丰北赴汴京的一天夜晚,梦到真武大帝降临,传授给他一套神拳。第二天早晨,正好遇到一群强盗打劫,他便用这套拳法打败了强盗。此后,张三丰来到武当山继续修炼拳法,并将其命名为内家拳,自此,武当内家拳名扬天下。

元明时期,张三丰改名君宝、君实,号玄子。据说他的身姿丰伟,大耳圆目,形如龟背,胡须浓密。常年只穿一件破衣,披一领蓑衣。一餐能食数斗,或数月不食,还说他能预知吉凶祸福,因此被人们视为神仙。他常行于武当山,结草为庐,修炼炼丹之道,预言武当山日后必大兴。

在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撰《无根树丹词》,自题为“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山天柱峰之草庐”,此草庐即今天的武当玉虚宫。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使者四处寻访,但始终未见其人。明成祖永乐年间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遇真宫”,但仍然找不到他。后来又修建真仙殿,供奉张三丰的铜铸鎏金像。武当山也自此大兴于世,更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为“治世玄岳”,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

张三丰对道教内丹思想颇有研究,著作颇丰。诸如《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等,其中二十四首《无根树》丹词用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内丹修行理论阐述得晓白明畅,被视为丹道名篇。

张三丰主张修道者就是修“阴、阳、性、命”之道,并称“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这便是张三丰丹道思想的可贵之处。

文始派功法,以虚无为根基,以养性为宗旨,是所有丹法中的最上乘者。修行的初步便是着手于最高境界——炼神还虚。这一方法主张培养内在真阳之炁,与天地真阳相接;窥视天地虚无之机,以弥补自身神炁之真机。其宗旨是舍弃一切执念,不执着于任何事物,进入至极的虚无之境。在这境地里,内观无我,外观无物,一切皆空。当心灵浑然无碍,内外天地相通,自我与天地融为一体,若契若离。这即是文始派丹法的最高之境。

该派强调以神驭炁,不讲求炼精炼炁和药物火候,堪称是直指大道的顿修之法。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