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平不为人知的七律,颔联乃是千古名句,全文更显层次分明

墨有云水心语 2024-12-26 09:09:04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坎坷和挫折,困境中需要有人帮助,失意时也渴望得到理解。可是朋友间聚少离多,古代又缺乏先进的交通工具,更无便捷的通讯条件,所以有时候生离可能就意味着死别,让人颇感悲戚和愁闷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风雪共担当,人生似飘絮,暗夜盼曦光。唐代一位才子虽然学识渊博,却一直无缘仕途,他也遇见过与他境况类似的一些朋友,大家同病相怜,相互鼓励,彼此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下面一起欣赏他的诗篇: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唐初 · 刘方平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刘方平出生于河南洛阳,生活于唐玄宗年间。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其不凡文采和高尚品格更受后世称赞。刘方平的高祖曾被封为邢国公,父亲也当过吴郡太守,生长在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诗人从小耳濡目染,不仅喜欢读书写作,而且胸怀大志,可惜其仕途一直不顺,只能徘徊于幕府之间,晚年则隐居林泉。

说起这位刘才子,很多读者就会想到他的名篇《夜月》,其实在其诗集中还有很多非常优秀、但又不为人知的佳作。刘方平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既有表达对亲友关怀的小诗,也有歌颂壮美山河的长篇,同时诗人还经常代人抒写对边塞生活的感怀,并借此委婉地表达出怀才不遇的感慨。这首怀友诗情感真挚,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思念之情。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开篇介绍时间和地点,境界阔大,并渲染出一种极其温馨和美好的氛围。洛阳的秋夜星空璀璨、如梦似幻,凉风轻拂、月色如水,一片清辉洒向这座千年古城。无边的银河中群星排列,整个洛阳城在万家灯火和星光闪烁中如同白昼。

可是如此良辰美景,身边却无人陪伴一起欣赏,他的朋友皇甫冉和郑丰当时都像诗人一样流落他乡,而且彼此之间已经很久没有联系。曾几何时他们在郊野饮酒赏春,又共同在湖面泛舟,才子们满怀信心地憧憬未来,又敞开胸襟地拥抱自然。诗人回忆过往,感觉这一切就像一场幻梦,心情顿时变得更加郁闷。

颔联乃是千古名句,也被后世称赞不已,“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深秋时节,鸿雁南迁,月光清冷,捣衣阵阵,诗人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段,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同时也暗表他对朋友的挂念之意。

盛唐诗人李白曾经吟诵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刘方平在此沿用诗仙名作中的意境,既抒写了对游子漂泊的同情,又感慨岁末即将到来,自己却一事无成、蹉跎岁月,心中更加感到羞愧和无奈。

颈联刻画了诗人对客居他乡朋友的关心,作者连续采用了四个名词,句意虽然显得非常隐晦,对仗却极其工稳。“西雍”代指京城西郊,“青门道”意指长安城的东门外,那里有一座灞桥,乃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东吴”在此是指江苏镇江,乃是皇甫冉的故乡;“黄鹄矶”是武汉的一个风景名胜,附近就坐落着著名的黄鹤楼。“长怜、久别”表达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惆怅和孤寂,尽显诗人对好友的一腔深情。

诗人回忆自己曾在京城西郊为朋友饯别,而此时他们早已离开家乡多年,可能正漂泊于汉水一带。好友之间山水远隔,音信难通,让诗人颇感惆怅,他怀念一段早已模糊的美好时光,虽然自己也是前途难料,可是他的心中却一直担心着对方,可见好友间的纯真情意经得住时空的考验。

结尾令人不忍卒读,“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作者反问自己,我写给友人的书信应该寄往何处?我更难知晓两位好友到底是返回了镇江,还是依然客居西雍?我的一份思念如果无法传达,岂非分隔两处、心意相违。不啻,即不只的意思。

刘方平不为人知的七律,颔联乃是千古名句,全文更显层次分明。作者在前两联刻画美好的秋景,后两联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尤其是颔联寓情于景,化用无痕。作为盛唐时期的诗人,刘方平虽然没有王维、孟浩然那样的声望,也难以和李白、杜甫相提并论,不过这首诗却显得情景交融,一气贯穿,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1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