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听我们村一位老人给我讲了一个在清朝初年,发生在我们村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说是在我们村的东巷有一个姓刘,名叫刘兆丰的老汉。
刘老汉有点商业头脑,是个肩挑担子,手摇小鼓,走村串巷的货郎,主要售卖一些妇女作女红的用品,如针针线线以及盐巴等生活用品。
刘老汉做的这种小本生意,虽发不了大财,但赚的钱足够维持一家三口人的温饱,亦置下了一些家当。
刘老汉的前妻王氏还算温柔贤惠能干,为刘老汉生了个儿子,名叫刘桂周。
这刘桂周自小聪明好学,刘老汉就在儿子7岁这年,将儿子刘桂周送到镇上一私塾读书。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刘桂周在18岁这年,通过院试也比较顺利地考上了秀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就在儿子刘桂周考上秀才的这年初冬的一天,刘老汉的妻子王氏患了病,久治不愈后来走了。
但刘老汉的家底毕竟比较殷实,在没有了第一任妻子王氏的第二年初春,就又有媒婆上门为刘老汉又介绍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郭氏。
我在这里撰文时说是刘老汉,是为了叙述方便,其实此时的刘老汉并不老,才40岁出头,正是男人年轻力壮的美好年华,稳重成熟,人生经历又比较丰富。
于是,刘老汉就在媒婆的牵线下,与他的第二任妻子郭氏见了面,彼此没有意见就订了亲,不久郭氏就嫁给了刘老汉。郭氏进门一年后,又为刘老汉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佳周。
刘老汉有他小儿子刘佳周时,大儿子刘桂周已20岁了。
刘老汉的大儿子虽仅是个秀才身份,但舍得花钱的刘老汉托人为大儿子刘桂周在县衙谋得主薄一职。按理说,要在县衙谋得主簿这一公职,少说也得是考上举人这一功名的学子,但舍得花银子的刘老婆破例让秀才儿子当上县衙的主簿。
话说刘桂周在县衙谋得一份公职不久,就有媒婆上门为其从邻村介绍一个对象,对象名叫吴春花,其家庭环境虽不是他们村的大户人家,但有几十亩良田,亦有牛马,其家底和刘老汉旗鼓相当,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这吴春花长相漂亮,为人温柔贤惠。
而吴春花被娶进刘家后,对公公婆婆都比较孝顺,也非常疼爱小她近20岁的小叔子刘佳周。
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吴春花结婚的第二年春天,婆婆郭氏患了一种疾病,上吐下泻,亦是久治不愈,后来走了。村里有人说,这刘老汉与两任妻子的八字不合,命硬克妻。今天看来,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这仅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不知别的读者朋友可否认可?
话说在没有了婆婆郭氏之后,贤惠的的吴春花就主动承担起抚养小叔子刘佳周的责任,而此时的刘佳周才2岁多大,正是离不开娘抚养的年龄。此后,吴春花将小叔子刘佳周带在自己身边,连回娘家也会领着,不了解的人,还误以为小叔子刘佳周是吴春花的儿子呢。
而此时的刘老汉,依然肩挑担子走村串巷地当他的货郎。
有时,刘老汉跑的比较远了,就在外面住客栈栖息,几天才回一次家,将照顾小儿子刘佳周的事儿全交给了大儿媳吴春花。
吴春花也确实将小叔子刘佳周当儿子养,晚上搂着小叔子睡,在冬季来临之际,也早早为小叔子缝好厚厚的棉服,以及小孩子们穿的猫眼棉鞋。烧火煮饭时,她怕几岁的小叔子冷,就抱在怀里,让灶火红红的火苗,舌添温暖着小叔子刘佳周幼小的身躯。
几年后,吴春花也有了自己的一儿一女。
但做为大嫂的吴春花,没有因有了亲生的一儿一女,就怠慢小叔子刘佳周。她依然比较疼爱她的小叔子刘佳周。叔嫂的感情甚深,犹如母子关系一般。
一晃,小叔子刘佳周已是十多岁的少年了。
小叔子刘佳周,人虽比较聪明,但却不怎么喜欢读书,对学习的悟性比较差。但刘佳周却喜欢武术,以及对做小本生意挺感兴趣,刘老汉发现了儿子的这一特点后,也就放弃了让小儿子刘佳周通过读书走功名仕途之路,他计划让小儿子日后走经商谋生之路。
走村串巷的小货郎混碗吃也不容易,时常会遇到一些为非作歹的人。为了小儿子日后能保护自己,刘老汉亦掏钱送小儿子到县城一家武馆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武术。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对武术比较有兴趣的刘佳周此后,在练武术上,还是比较能吃苦的。
于是,在后来刘老汉再外外出走村串巷时,多加了一副挑担,让小儿子刘佳周尾随其后,掌握学习他是如何销售货物,如何与顾客沟通的技能。日渐长大的小儿子刘佳周,对经商也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想再像父亲刘老汉这般小打小门,他要扩大经营规模。
这天,刘佳周对父亲刘老汉谈了他的想法,他说:
“爹,我看咱不如买辆马车,加上布匹,茶叶、烧饼、油炸麻花等货,这些日子,我经过不观察,发现上了一点年岁的妇女喜欢穿黑洋布做的衣服,前几天,又发现咱父子俩吃烧饼和油炸麻花时,那村里就有不少小孩围上来看,一个个很嘴馋的样儿,一个小孩的奶奶看到后,就从腰里掏出几个铜钱,让我把吃剩下的一根油炸麻花卖两个给她孙子……另外,有了马车,我们不仅不用走路,还能到比较远的地方摆摊赶集销售……”
刘老汉一听,觉得小儿子刘佳周说的不无道理。就点了点头,决定照办。
不久,刘老汉就买了马车和一匹马,加大了经营规模,生意正如小儿子刘佳周预料的那样不错,赚的钱比此前靠担子挑着吆喝多了不少。
然而,正当父子俩放开手脚大干时,家里却出事了。
在县衙当公职的大儿子刘桂周,因与县丞挪用一笔公款的事儿被发现了,怕坐大牢的大儿子刘桂周选择了上吊自杀。
这年,嫂子吴春花已35岁了,儿子6岁,女儿3岁。
没有了大哥刘桂周一年多后,有媒婆给还年轻的大嫂吴春花介绍了一个婆家。
是邻镇一个村上的,距刘老汉他村有5公里的路程。
大嫂改嫁的事儿让刘佳周的心里是五味杂陈啊!他对大嫂吴春花是万般的不舍,可大嫂毕竟还年轻,人生道路还比较漫长,他没有理由阻档大嫂吴春花的改嫁。
大嫂吴春花再次出嫁的那天,应说是刘佳周比较痛苦的一天,刘佳周抱住一对穿得簇簇一新,准备随母亲去他乡的侄儿侄女哭了泪人儿。
他不仅舍不得大嫂吴春花的离开,更舍不得侄儿和侄女从眼前的消失。可一对侄儿侄女还小,是离不开母亲的照料。大嫂带着一儿一女离开的哪天,刘佳周上前抱住一对侄儿侄女泣不成声!
家里没有了大嫂吴春花和一对侄儿侄女后,一下子冷清了许多。此时,有不少媒婆上门为刘佳周提亲,可刘佳周先后与多个女孩见了面之后,都失望地婉拒了,他把大嫂吴春花当成了他找妻子的标准,可他从这些与他相亲的一个又一个女孩子的身上,看不到他期望的那种感觉。
刘佳周虽迟迟不肯订亲,但他的货郎生意,却是越做越大。他让日渐年迈的父亲在家养老,自己独自赶着马车走村串巷,每天的收益还是比较理想。
每隔一段时间,刘佳周也会拎点好吃的东西,赶着马车到邻镇大嫂改嫁的村里转一圈,看一眼曾经的大嫂吴春花和一对侄儿侄女。大嫂吴春花的第二任丈夫,名叫吴成拴,是个纨绔子弟,其父母在世时,给留下了一定的家底,但吴成拴却整沉迷于赌博,且脾气暴躁,动不动会打人。
媒婆上门对大嫂吴春花提亲时,隐瞒了吴成拴的这缺陷,等大嫂吴春花嫁过去发现吴成拴是个赌徒时为时已晚,她和孩子经常被输了钱的吴成拴打骂。
这天,刘佳周给侄子和侄儿买了10根油炸麻花,赶着马车来到大嫂吴春花他们村上,吆喝了几声,村里就来了不少妇女小孩买东西。这时,他看到侄子刘小峰一拐一拐地朝他走来,他心里一惊,心想侄儿怎么走路拐呢?
他忙上前,蹲下身子问侄儿怎么了。一对侄儿侄女小嘴一咧,哭着说:“二叔呀!是吴…吴…成拴打的,我想我爷爷呢……”
刘佳周一时心如刀绞,泪流满面,他想马上冲进去暴打吴成拴一顿,可一想这是在人家村里,加上自己有一车的货物,他强忍心头怒火,没有马上发作,他安慰了一会一对侄儿侄女,说:“听话,二叔明天就来接你俩回去看爷爷……”
已无心售货的刘佳周,将拎的麻花给了侄儿和侄女,转身就离开了。
他随后找了几个发小,摸黑来到邻镇一赌博窝点,找到正在赌博的吴成拴,手一挥,几个发小一哄而上,一番操作,让吴成拴至少半个月走不了路。
接下来,他又带几个发小,找到大嫂吴春花说:“嫂子,带上我侄子侄女回,你不能再跟着这个赌徒受苦了,我已计划给你在咱村买一院宅基地盖房,你今后就住在咱村,再找一个上门女婿……”
吴春花激动不已,泪流满面,张了几次嘴想说什么,可却什么也没有说。随后,就收拾了行李,随小叔子刘佳周回到曾经的婆家。
刘佳周没有失言,为大嫂一家盖了一栋大房,又将家里的5亩良田给了大嫂吴春花,后来,吴春花招了个为人善良,憨厚老实的上门女婿,日子过得比较幸福美满,而吴春花一天到晚两头跑,照顾赡养着曾经的公公刘老汉。不久,小叔子刘佳周,也娶了一个他心仪的女子为妻。
针对本文,笔者的观点是,善良的吴春花之所以得到了小叔子刘佳周的关照而过上好日子,这和吴春花此前对小叔子刘佳周所付出的慈母一般的爱有关系的,积善成德,福报因果是会轮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