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一位假博士吗?难道他1917年的博士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吗?

航集人生感悟 2024-09-18 15:11:18

胡适在1917年没有通过博士论文的答辩吗?难道他当时没有获得学位,归国后一直冒充博士吗?为何直到1927年,他才拿到博士学位证书呢?

这个问题已经聚讼纷纭40多年了,是唐德刚于1977年最先提出了“胡适博士学位问题”的讨论。之后,有不少著名的学者陆续对此问题做出了史学上的考证。

之前,我们总共贴了六位学者的关于胡适博士学位问题的考证文章。他们是唐德刚、夏志清、余英时、耿云志、欧阳哲生、江勇振和陈通造等六位学者,将这些学者的考证成果联系起来看,胡适博士学位问题讨论的结果基本上就清楚了!

其实,在唐德刚之前就有人提出这个质疑了。在那些质疑者看来,胡适在1917年没有直接领取到博士学位,而是在1927年才领到的,难道胡适1917年博士并没有毕业吗?为何毕业之后直到领取学位证书前后相差了十年呢?与此相关的疑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校注册时间;

二是该修的学分;

三是事先向院系提出论文答辩的申请;

四是论文的答辩以及是重新答辩,通过即拿到学位;

五是办理相关领取博士证书的手续,例如正式出版的论文,并提交给学校100本论文副本。

我们来一个一个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博士生在校注册时间不少于两年,要求学生住校时间不少于两年,这个胡适够了。

其次,胡适的学分已经修够了,如果不够,就不能进入下一轮论文答辩的程序。但是胡适在校读博士期间的学分成绩单,哥伦比亚大学目前还不予提供,因为考虑到隐私的问题。而幸运的是,胡适在康奈尔大学就读大学四年的学业成绩单被一些学者找着了。

第三,胡适已经向院系提交了论文答辩的申请,如果申请被拒绝,那么也就不能参加论文的答辩了。

第四,答辩通过了!存在不存在“大修”的问题,即答辩通过但需要较大的修改,与存不存在“小修”的问题,即答辩通过但需要较少的修改,都不会影响论文答辩的通过。但是按照现代人的思维,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肯定要提出不少修改意见的,但也不影响论文的通过。除非答辩委员会有明确的决议,即论文不予通过,根据目前的史料来看,这种情况根本没有出现过。

而且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胡适在1927年提交了100本论文之后,并没有重新答辩,而是直接授予了博士学位,还参加了授予博士学位的仪式,这就说明当时论文答辩是通过的!

要是当时没有通过学位论文的话,就意味着他没有获得博士学位,那么1919年杜威就不会在与他人的信中,建议胡适来哥大做正教授了;而且他的建议后来就不会被哥大采纳,哥大的校长也就不会于1922年正式向胡适提出聘请了,尽管胡适有此意愿但却无法成行!

第五,这个很清楚,胡适提交了100本论文后,于1927年拿到了学位证书,但却没有重新进行论文答辩,这也表明了1917年的论文答辩是通过的!

后来,有学者发现了当年哥伦比亚大学的《校情总览》和哲学系的《简报》,并从这些资料里找到了以下的规定:一是必须刊印博士论文;二是必须上交100本博士论文的副本。这两条满足了才能办理领取博士学位证书的手续。

由此可知,按照这些校规,论文答辩通过了即是博士,而领取学位证书仅仅是个手续问题而已,并不影响已经成为了博士的头衔!

因此,最后的结论是,胡适1917年获得博士学位是没有异议的!归国后的他并不是在冒充博士,而就是真正的博士!

像胡适这样的答辩通过后,过了几年再领取学位证书的中国学者在历史上也不在少数,例如冯友兰就是在三年后领取的博士学位证书,还是别人带他领取后带回国的。哥大本校也存在着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几年后才办理手续领取学位证书的情况。

通过上述这些学者的一系列考证,胡适博士学位问题逐渐变得清晰了。那就是,1917年胡适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这就意味着他当时已经是一位博士了,这个是绝对没有争议的!只不过,他没有及时出版并提交一百本论文副本,因而无法办理手续领取那张博士文凭证书而已!

由于各种原因,到了1922年,胡适才刊印了100本博士论文,直到1927年才提交给了哥大,才办理了领取学位证书的手续,拿到了博士学位证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