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看透”比亚迪DM-i5.0

电动新视界说车 2024-06-13 12:04:53

DM-i 5.0是比亚迪推出的第五代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它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这一系统采用了双电机串并联构型,并结合了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双离合器,支持串联增程、双电机纯电、单电机纯电、双电机+发动机并联输出等多种模式。

DM-i 5.0技术已经应用在比亚迪的一些新款车型上,例如秦L DM-i和海豹06 DM-i。这些车型在实测中,百公里油耗均小于2.5L,综合续航里程均超过2300KM,展现了DMi 5.0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于该技术,“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究”收集了一些行业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 比亚迪不会走行星齿轮架构技术路线,现有的平行轴路线有技术惯性,DMi5.0设计思路偏向于更多用电,也让发动机尽可能的多在高效区间内;

▶ 电驱最高转速从16000rpm提升至18000rpm,减速比从10.9提升到11.9,可以降扭减重,节省成本;

▶ 出于宣传考虑采用的NEDC路况,WLTP油耗大概是3.4-3.5L/百公里,相比4.0依然有提升;

▶ 后续油箱都会偏大,但也会有相对小油箱的版本推出;

▶ 会有120/160/200kw的驱动电机,都是扁线,发动机有1.5和1.5T两个版本(价差千元左右),电机控制器高配版采用SiC,由此搭配出不同的动力方案。

▶ 成本方面DMi 5.0 EHS相比4.0平均预计会贵1000元左右,主要考虑到有七合一多域控,集成了原本没集成的部件。现在DMi5.0刚量产,研发成本没充分分摊,不排除一年后会继续降价。

▶ 不同厂商技术架构有差异,性能其实差不了太多。长城加了一档扭矩和能耗能做的比较好,吉利用行星齿轮,但他们成本都会高一些。我们认为比亚迪DM-i 5.0技术相比前一代有进一步的提升,技术及规模降本推动公司插电混动优势显著,十五万元以下具有定价权。我们预计公司Q2单车折旧相比Q1会减少7000元左右,但考虑高利润车型占比减少对冲影响,我们认为公司Q2单车利润有望过万。

Q

混合动力汽车在同质化竞争中如何提升竞争力?

A

混合动力汽车在同质化竞争中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品牌和效率来提升竞争力。例如,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了高效率的混合动力系统,即使在实际油耗上并没有比其他增程式汽车好很多,但其高效率已成为一个卖点。

Q

增程式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效率对比如何?

A

在高速公路上,混合动力车的效率通常比增程式电动车更高。增程式电动车需要在驱动过程中再次消耗能量,而混合动力车则可以直接驱动,效率可高达97%-96%,相比增程式电动车大约85%的效率,混合动力车可以高出约12%的效率。

Q

比亚迪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的创新和成本控制表现如何?

A

比亚迪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实现了极致的创新和成本控制。尽管油耗在现实中并没有比其他增程式汽车好很多,但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例如,DM-i技术推出后,比亚迪需要考虑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提升。此外,比亚迪通过优化产品,实现了提价和降低油耗,同时订单情况良好,显示出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Q

DM5与DM4相比,在成本和技术上有何变化?

A

DM5与DM4相比,在技术上进行了深度优化,但成本上并没有太大变化。细节上的成本差异,如电子油泵和电磁阀等,可以忽略不计。比亚迪通过在每个环节抠出0.2%的效率,累积起来形成了较大的优势。此外,与前后双电机系统相比,DM5的成本优势明显,因为后者需要两个壳体和两套课题,成本难以与DM5相比。

Q

混动系统的成本构成和市场竞争力如何?

A

混动系统的成本构成已经非常极致,包括两个电机、齿轮、离合器等,且厂家通常进行自制,成本提升空间不大。与使用行星齿轮的两档系统相比,DM5的成本优势明显,因为行星齿轮价格昂贵。此外,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品牌已经将成本控制到很低的水平,物料成本可能只占售价的1.2%-1.5%。除非更改设计,否则很难达到比亚迪的成本竞争力。总的来说,混动系统的成本已经接近极限,提升空间有限。

Q

1.5升发动机的成本范围是多少?

A

1.5升发动机的成本大约在95公斤左右,价格在6000到7000元这个级别,已经非常透明。目前成本可能在70元一公斤左右。

Q

混合动力变速箱的成本情况如何?

A

混合动力变速箱的成本难以精确计算,因为铜和磁钢的价格较高,铜约60元一公斤,磁钢则在400到500元之间。且前单档齿轮箱的成本可以做到900元左右,但变速箱因为齿轮较多,成本会超过这个数字,大约在一千多到两千元这个级别。

Q

关于功率分流技术与DMI技术的区别及优势是什么?

A

功率分流技术相较于DMI技术,具有没有执行机构的优势,依靠两个电机和一个发动机在车轮形成三个动力支点,可以随意调整。功率分流技术在低速时效率较高,但在高速时可能会有一点点效率上的损失。此外,功率分流技术在成本上也具有优势,因为发电机的功率需求较小,电机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然而,对于大规模生产混动车型的厂商来说,推出新技术前需要确保其极致的可靠性。功率分流技术虽然在机械原理上被认为是完美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厂商进行综合考量,平衡低速和高速时的效率,以及考虑其在不同车型上的应用。

Q

比亚迪DM5.0技术是否为功率分流技术,以及其技术难度和优势是什么?

A

DM5.0技术并非功率分流技术。比亚迪若进行大的技术变更,会倾向于公开分享,且大型系统的保密难度较高。功率分流技术要求发动机与车轮不解耦,发动机点火时需保证车轮不受抖动影响,这需要复杂的发动机和电机联合标定,难度较高。比亚迪采用的可能是P1加P3加三等技术,类似于苹果产品的小步迭代优化。比亚迪的多车型策略意味着需要逐个车型进行标定,这在时间上是耗时的。功率分流技术在软件调试难度和发动机要求上更高,需要解决发动机启停时对车辆抖动的影响,这对乘用车尤为重要,因为消费者对纯电车的静谧性有较高期待。

Q

丰田的THS技术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其他厂商是否有机会通过类似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A

丰田的THS技术,特别是最新的THCS710,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工艺角度来看,已经做到极致。电机的转速、激光焊接、喷涂工艺等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好。因此,THS技术的改进空间可能不大,丰田可能需要在智能网联、大屏等其他功能上进行创新。对于其他厂商而言,虽然专利过期后可以尝试采用类似技术,但要想实现弯道超车,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如电驱、混动等方面进行提升。目前国内厂商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够达到丰田的水平,就已经非常优秀。

Q

DMI5.0技术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它如何使得原本只能做纯电的车型现在可以更好地实现插电混动(PHEV)?

A

DMI5.0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紧凑性,这使得原本只能做纯电的车型现在可以更好地实插电混动。这种技术的应用,允许之前无法实现混合动力的车型也能够采用混动技术,对于大型厂商来说,这是一个显著的优点。

Q

油耗从四升降低到三升左右的核心变化是什么?其他厂商是否能够实现这样的改进?

A

油耗降低的核心变化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测试标准的不同,车速对油耗的影响,以及车辆尺寸和重量的差异。不同测试标准下的油耗数据会有显著差异,例如WATC、EDC或CWTBC。车速越高,油耗也会相应增加。此外,车辆的尺寸和重量也会影响油耗,例如大型车辆由于重量和尺寸的原因,油耗会更高。关于其他厂商是否能够实现这样的改进,这取决于他们是否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和标准。

Q

油箱增大后对油耗有何影响?

A

油箱增大后,对油耗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增加10升油只增加了大约14公斤的重量,这个重量增加相对于车辆整体重量来说影响不大。实际上,一个男性驾驶员与女性驾驶员之间的体重差异可能都超过这个数值。

Q

国内混合动力技术与海外技术相比如何?长远来看,国内技术在追求极致效率时可能牺牲了什么?

A

国内混合动力技术与海外技术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海外的本田和丰田发动机因其双喷射系统(气管喷射和缸内直喷)而被认为是做到极致的。国内技术虽然没有采用完全相同的路线,但在效率上并没有明显的不足。长远来看,国内技术在追求极致效率时可能牺牲了成本效益,因为更高效的发动机可能需要更高的维护成本。然而,国内技术在高速和效率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实现了200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Q

比亚迪在产品细节上的打磨和优化是如何实现的?

A

比亚迪在产品细节上的打磨和优化体现在对每个部件的持续改进,即使是零点几升的优化也被视为重要的进步。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对工程上的深远影响。

Q

吉利下半年推出的单档产品与比亚迪DMI技术方案相比,差异会有多大?

A

吉利计划在下半年推出与比亚迪DMI技术方案相似的产品。然而,比亚迪已经在技术上实现了从满足要求到极致性的跨越,因此吉利的产品若在技术方案上与比亚迪相同,可能难以超越比亚迪。比亚迪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影响力也为其提供了额外的竞争优势。

Q

DM5相对于DM4在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参数上有所降低,但加速性能和最高速度保持不变,这是如何实现的?

A

DM5在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参数上虽然有所降低,但通过调整电机的参数和速比,实现了加速性能的保持。具体来说,虽然最大扭矩减小,但通过延长最大扭矩的持续区间,可以保持或提升加速性能。同时,电机尺寸的减小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效率,使得即使动力参数有所降低,车辆的性能表现仍然可以保持不变。这种策略使得产品更轻量化,效率更高。

Q

东风马赫动力在混动技术方面的表现如何?

A

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来看,东风马赫动力的技术表现是不错的。其对电商的理解稳定,产品在水量、稳定性、功率和节油方面都表现良好。尽管不能断言其技术不比其他品牌差,但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其技术是值得认可的。

Q

变速箱设计方面,东风马赫动力的表现如何?

A

东风马赫动力在变速箱设计方面是可行的。其功率分流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表现不错。然而,稳定性方面难以百分之百确定,因为需要大规模销售来验证。同步器的设计和换挡的可靠性、平顺性以及软件的质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相比之下,比亚迪在生产制造能力方面表现较好。

Q

长城和吉利的混动系统表现如何?

A

吉利使用的行星轮换挡技术与广汽相近,都是比较复杂的设计。长城和吉利作为大型厂商,其变速箱机器设计的理论基础充分,能够控制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从销售汽车的角度来看,简洁性、轻量化和可靠性是更重要的考虑因素。比亚迪的成功为行业提供了方向,其他厂商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Q

关于能量利用率提升的问题,除了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优化?

A

发动机热效率从43%提升到46%虽然只有3个百分点的提升,但难度相当大。除了发动机本身的优化外,软件调试、控制策略优化、能量回收策略、电池管理等方面都是可以挖掘的领域。提高能量利用率不仅仅依赖于发动机效率的提升,还可以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来实现。

Q

吉利宣称的46.1%的热效率认证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水平?

A

吉利的46.1%热效率认证显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相较于比亚迪的43%和日本本田、丰田的40-41%,吉利的这一数据表现出色。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热效率的比较需要在一个大的工作区间内进行,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工作点。

Q

热效率的定义是什么?它如何影响车辆的能耗和性能?

A

热效率是指燃料燃烧后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比例。如果一公斤汽油的能量为40万千焦,那么能够转化为电能或千瓦时的比例就是热效率。例如,如果能够达到50%的热效率,那么就能将22万千焦的能量转化为千瓦时。热效率的提升可以减少燃油消耗,提高车辆的能耗效率和性能。同时,发动机直驱可以省去电机和电池充电的能量损耗,进一步提高效率。

Q

如何评价当前混合动力技术中的电池到终端的机械能转换效率?

A

当前混合动力技术中,电池到终端的机械能转换效率存在一定的折扣,好的转换效率大约在95%到97%之间。串联效率会更低,因为传递效率会有所下降。例如,如果第二年的效率为95%,驱动力为99%,那么整体效率可能降至85%至86%。为了弥补这一效率损失,需要在发动机的工作点上进行优化,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使其达到更高的工作点,从而实现10%的提升。

Q

在混合动力技术中,如何通过软件策略提高发动机效率并避免能量损耗?

A

在混合动力技术中,可以通过软件策略在低速时提高发动机效率,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车轮,另一部分能量存储到电池中。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谨慎,因为电池充电存在内阻和损耗。如果电流过大,会导致更大的损耗。因此,需要优化软件策略,避免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整体效率。

Q

在评估混合动力技术时,除了油耗和经济性,还有哪些关键指标需要关注?

A

在评估混合动力技术时,除了油耗和经济性,驾驶平顺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驾驶平顺性主要体现在档位切换时的顿挫感,这对于乘用车来说尤为重要。商用车可能对平顺性的关注程度较低,但对于乘用车,平顺性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

Q

Q:比亚迪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的投入和提升是否具有经济价值?

A

比亚迪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的投入和提升具有经济价值。首先,虽然投入可能没有达到几十亿,但DMI混动技术的研发和发动机的改进确实需要一定的成本。其次,混合动力车型相比手动挡车型,虽然价格高出一万多到两万,但驾驶体验有明显提升,加速平顺性更好。此外,技术的提升可以为品牌带来溢价,例如比亚迪DMI技术的成功,使其产品可以比竞品多卖3000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技术提升带来的品牌溢价是非常有价值的。

Q

比亚迪的混合动力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和消费者反馈如何?

A

比亚迪的混合动力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和消费者反馈非常积极。与同级别的竞品相比,如日产轩逸、新桑塔纳等,比亚迪在油耗、加速性、驾驶体验和平顺性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劣势。因此,比亚迪的混合动力车型有望在市场上取得很好的销量和消费者认可。

Q

比亚迪在混合动力电池技术方面是否具有优势?

A

比亚迪在混合动力电池技术方面确实具有优势。虽然比亚迪自身并不直接生产电池,但对动力总成和电池管理系统(VCU)在不同车型上的应用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比亚迪的混合动力技术在电池效率方面有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在功率密度和内阻的平衡上。通过优化设计,比亚迪能够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时保持较低的内阻,从而提高整车的充电和放电效率,这对于提升车辆性能和续航里程至关重要。

Q

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如何?

A

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公司在动力电子和新能源锤炼过程中展现出工匠精神,注重每个细节的完善,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比亚迪的技术投入和开发不是轻易可以被模仿的,随着DM5技术的进一步被消费者认可,预计会带来销量和价格的双重提升。目前,比亚迪的产品价格从99000回归到15000到20000,而成本并没有显著上升,显示出巨大的盈利弹性。此外,比亚迪计划将DM5技术全线应用于公司其他车型,并期待EV4.0电动平台技术的发展。基手这些因素,预计比亚迪今年的净利润将达到200-380亿,随着单车利润的回升,特别是单季利润回到百亿以上,公司的市值有望达到8000到1万亿。

来源:RIO电驱动

3 阅读:635
评论列表
  • 2024-06-14 07:01

    所谓的5.0技术就是电机最高转速提高2000转,加大电池,加大油箱。

    mkjl5566 回复:
    别人的技术,在你这个喷子眼里一文不值,那么简单,为什么其他大厂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