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日抛出一份重磅民调:美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仅剩26分,创46年来最低。这个数字,比2022年又跌了整整6分。更令人咂舌的是,将近八成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态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这些"不友好"的数据,中国保持着一贯的冷静。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内部深层次的焦虑和不安。山雨欲来风满楼。
究其根源,美方玩的是一场"甩锅大戏"。疫情期间,他们不顾科学依据,把病毒溯源政治化;贸易战中,他们挥舞着关税大棒,却把经济下滑归咎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他们热衷制造对立,把中国塑造成"假想敌"。
驻华大使伯恩斯的一句"系统性敌人",道破了美国政客的真实心态。这位曾经高喊"合作共赢"的外交官,如今也被裹挟着唱起了"对抗"的老调。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在芯片领域,美国祭出"卡脖子"的招数,妄图阻断中国科技发展的步伐;在贸易战场,他们不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连电动汽车这样的新兴产业,也被他们贴上了"威胁"的标签。
然而,数据会说话。2023年,中国出口电动汽车突破100万辆,较上年增长超过80%。这哪里是"威胁"?分明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美国的"玻璃心",在竞争面前暴露无遗。
有意思的是,当美国一边高喊"脱钩",一边又眼巴巴地盯着中国市场时,他们似乎忘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任何人为设障都是徒劳的。
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非黑即白。当美国政客们忙着给中国贴标签时,华为却在重重封锁下推出了新一代芯片;当他们叫嚣"把制造业搬回美国"时,特斯拉却在上海建起了全球最大的超级工厂。
面对美国的种种打压,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我们既不会被舆论干扰,也不会被压力吓倒。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才是真本事。
但不得不问:当美国一些政客热衷于制造对立时,他们是否想过普通美国民众的真实感受?当他们高喊"去中国化"时,是否考虑过全球产业链的现实?当他们挥舞制裁大棒时,又是否权衡过自身利益的得失?
世界这么大,总有一天,美国会明白: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未来已来,就看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