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奥同盟到《再保险条约》,梳理俾斯麦构建欧洲体系的脉络

战争史札记 2025-01-03 16:30:22

1887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保加利亚危机的余波未平,德法边境紧张对峙。在此背景下,三皇同盟已名存实亡。

俄国于1887年1月主动提出与德国缔结双边协定,意在寻求德国在保加利亚问题上的支持。德国却在回应中提出了条件,要求俄国在对法行动上保持自由,这一要求导致沙皇最终放弃了与德国结盟的打算。

同年2月,德国策略性地转向与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续约》,并通过两次《地中海协定》及《再保险条约》进一步强化了其联盟体系。在此期间,德国首相俾斯麦积极促成意大利与英国的结盟,以共同应对法国的威胁。意大利因突尼斯的丧失对法国怀有敌意,而英国则与法国在埃及问题上存在尖锐矛盾。因此,在地中海地区,英意两国具有共同的反法利益诉求。俾斯麦敏锐地把握了这一形势,试图通过英意联合来减轻德国在援助意大利方面的压力。尽管英国可利用三国同盟牵制法俄,但其传统外交原则并不倾向于结盟,且对德国的迅速崛起抱有疑虑。面对英国的犹豫,俾斯麦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手段,警告英国若不积极参与欧洲政治,德国将不再阻碍法国对埃及或俄国对东方的扩张计划。这一策略取得了显著效果。1887年2月12日,英国与意大利达成《第一次地中海协定》。该协定规定,两国将共同维护地中海、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的现状,并在各自关心的地区互相支持。意大利支持英国在地中海地区的行动,而英国则支持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活动。这一协定不仅针对法国,也对俄国构成了潜在威胁。通过这一协定,英国不仅改善了自身的外交处境,还成功地在欧洲政治格局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此举进一步凸显了俾斯麦在外交策略上的敏锐洞察力和高超手腕。英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展现出高度的审慎与灵活性,其声明指出,“合作的性质需依据具体情况由合作双方共同决定”。随后,奥匈帝国于2月24日通过照会形式加入相关协定。尽管俄德协定的预备会谈在1887年1月遭遇中断,但德国首相俾斯麦并未放弃构建俄德联盟的愿景,巧妙运用双重策略以维持势力平衡:一方面,他向俄国传递信号,强调德国无意对法国采取军事行动,以此缓解俄德间的紧张态势;另一方面,他明确表达了对俄国在近东地区行动的支持,进一步强化了俄德两国的政治联系。然而,随着三国同盟与英国关系的日益紧密,俄国逐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面对这一局势,沙皇于1887年4月采纳了外交大臣吉尔斯的建议,决定与德国建立同盟关系。同年5月,俄国驻德国大使保罗•舒瓦洛夫(彼得•舒瓦洛夫之兄长)携带条约草案前往德国,与俾斯麦重启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围绕中立条款展开了激烈讨论。俄方草案明确提出,若缔约国中的一方与第三大国爆发战争,另一方应保持善意的中立立场。俾斯麦随后却透露了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的具体内容,并请求俄国理解德国在维护奥匈利益方面的立场。对此,舒瓦洛夫在表达震惊的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保留意见,认为既然德国不允许俄国对奥匈采取行动,那么俄国同样不希望看到德国侵犯法国。因此,他主张中立条款应同时排除这两种潜在情况。但俾斯麦认为,接受俄国的部分条件对于维护俄德关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于是,在1887年6月18日,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正式签署了《俄德条约》,该条约有效期定为三年,其核心条款概述如下:

一、中立条款:若任一缔约国与第三大国爆发战争,另一方将秉持善意中立原则,并努力将冲突控制在局部范围。但此中立原则不适用于德国对法国的进攻或俄国对奥匈的进攻;仅在法国攻击德国或奥匈攻击俄国时,中立原则方适用于双方。二、巴尔干权益:德国正式承认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历史权益,特别是确认了俄国在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的绝对优势地位的合法性。双方还约定,未经事先协商,不得擅自更改巴尔干地区的领土现状。三、封闭海峡规定:双方重申了1881年《三皇同盟条约》中关于封闭海峡的条款,进一步巩固了地区安全框架。此外,该条约的签署使得1879年的《德奥同盟条约》得到了“再保险”,即俄国承诺在法国对德战争时保持中立,与奥匈在《德奥同盟条约》中的立场相呼应。然而,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在此展现出一定的自相矛盾性。他一方面向奥匈承诺在遭受俄国进攻时提供援助,另一方面又在《再保险条约》中放任俄国势力扩张。这种政策上的不一致引发了沙皇的强烈不满,认为再保险机制缺乏可靠性。在谈判关键时刻,沙皇颁布了禁止外国公民在俄罗斯购置地产的禁令,以遏制德国势力。德国方面则通过德意志帝国银行与普鲁士国家银行的联合行动,抵制俄罗斯有价证券,作为对沙皇禁令的回应。德俄关系的急剧恶化,为俾斯麦提供了巩固并扩大德国同盟体系的契机。1887年7月,保加利亚因亚历山大复位无望而转向拥立亲近奥匈的斐迪南为大公,此举再度触动了俄国可能进行干涉的敏感神经。《俄德条约》的签署虽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双方立场,但也暴露出同盟体系中的潜在矛盾与冲突点。未来,德国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平衡与各方的关系,将是其外交政策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俄国与法国携手行动,成功迫使苏丹废除了先前英国与奥斯曼帝国就埃及撤军问题达成的协议。俾斯麦凭借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迅速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积极推动英国与三国同盟关系的深化。为此,他重新公布了1879年签署的《德奥同盟条约》,借此明确传达了德国对奥匈帝国的坚定支持立场。

同年12月12日,英国与奥匈帝国通过正式的外交照会方式,签署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协定。仅仅四天后,意大利也通过照会宣布加入该协定,三国共同达成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该协定聚焦于土耳其与巴尔干地区的敏感事务,其核心条款包括三国将共同致力于维护近东地区的现状稳定、保障海峡安全,并确认土耳其对保加利亚的宗主权。该协定还明确规定,若土耳其遭遇其他国家的非法挑衅,三国将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协议的有效性;而若土耳其纵容此类非法行为,三国则有权采取进一步行动,甚至占领土耳其的部分领土。这一条款彰显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的反俄倾向,同时也清晰地展示了德奥英意四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坚定立场与策略布局。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