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宽域空间飞行器试飞曝光!7马赫冲刺,还有必要造轰20吗?

排头档案 2024-12-16 16:48:33

终于,又一款国产新型装备的技术细节,失去了昔日“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凡尔赛光环”,转而成为了“不够先进,可以展示”。当然,这只是相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放到全球范围内来看,“鸣镝”系列宽域飞行器依旧是诸多国家在未来几十年内“可望而不可即”的先进产物。

MD-19与“双尾蝎”无人机分离

在由中科院和湖南卫视联合制作的《以先辈之名 立时代新功》系列宣传片中,出现了国产宽域飞行器进行返场试飞的高清画面。具体看来,一架“双尾蝎”大型无人机挂载了一款名为MD-19的飞行器,在飞到比云层还要高得多的高度上,释放了MD-19飞行器,然后由后者转入自主飞行和返场。宣传片内容证实,这款宽域飞行器在6年时间内完成了9次试飞任务,特别是“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临近空间发射航空器试验,实现跨域机动飞行和安全返回”。

MD-22“鸣镝”宽域空间飞行器

MD-19,这是个令人颇感陌生的名字。不过,只要是对国产宽域飞行器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都听说过大名鼎鼎的MD-22“鸣镝”宽域飞行器。在2022年的第14届珠海航展上,MD-22“鸣镝”首次获得公开展示,其是一款重达4吨、最大飞行速度达7马赫、航程8000公里、可在临近空间高度飞行的装备。而从外形来看,宣传片中出现的MD-19与航展中曝光的MD-22颇为接近。故基本可以确定的是,MD-19应该是MD-22的缩比型号,缩小到可由“双尾蝎”无人机挂载,进而被用于测试和验证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等。

轰-20发射空射型巡航导弹预想图

于是乎,既然MD-19的各类试飞任务进展顺利,恐暗示MD-22“鸣镝”也已展开试飞并表现良好,国内在宽域飞行器这一高端装备领域的发展势头颇为乐观。而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宽域飞行器拥有跨洲际飞行航程,且还能达到比普通飞机高得多的飞行高度,以及可飞出不低于5马赫的高超音速,显然说明其在执行跨洲际战略轰炸任务中有着极大的价值,那类似轰-20这样的“传统”的战略轰炸机,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存在和发展呢?

量产型“鸣镝”预想图

平心而论,仅从平台的飞行性能和战略打击效能来看,“鸣镝”系列宽域飞行器确实非常优越,有着各类轰炸机所不具备的独到能力。但对一个有核国家、尤其是世界级核大国来说,其一定会追求建立和拥有完整的核武器投射体系。在这个体系内,任何并不过时的投射平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装备必要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己方的投射平台和投射手段越是丰富,潜在对手的战略防御难度和对其实施摧毁的难度就越大,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提高己方战略武器的综合突防效果和生存力。

苏联的“末日列车”

举例来说,在危险而疯狂的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曾想方设法地增加自己的核载具样式,进而提升核打击的突然性,并加大对手摧毁己方核载具的难度:

在苏联这里,借助广袤的领土和发达的铁路网,名为“末日列车”的装备就此诞生。其可携带洲际导弹,外观与常见的民用货运或客运列车相似,可较为容易地混入民用列车时刻表中,对手很难于战时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追踪、甄别和打击。

可在甲板堆放集装箱的甲板驳船

而在美国,其曾别出心裁地构想过“湖基机动式核打击平台”,即在内河甲板驳船的货运甲板上,加装经过外观伪装的可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集装箱。在和平时期,这些内河甲板驳船可混入北美五大湖的商业航线内,活动轨迹基本与其他民用驳船毫无二致;战时则可撤去伪装,从湖面上向苏联倾泻洲际导弹。

MD-22“鸣镝”宽域空间飞行器

所以说,投射平台和投射手段越是丰富,对潜在对手的威胁和压力就越大,后者将不得不对自身的精力和资源进行拆分,以尽可能地防范来自不同平台的打击,并尽力摧毁对手的各大平台,难度相当之高。而今,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们。军用价值巨大、尤其是具备战略打击潜能的宽域飞行器,与略显“传统”的轰-20战略轰炸机,绝非是“谁比谁先进,谁就能淘汰谁”的关系,二者更应该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对于中国这个世界级核大国来说,我们才不做选择,只会是“全都要”。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