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信心不足?学会这3招,孩子将变得越来越自信

熬爸聊育儿 2024-12-19 18:16:34

在家庭教育领域,很多家长都曾遭遇过孩子自信心不足的教育困境:

孩子面对挑战时退缩不前,不敢在同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轻微的批评也显得异常敏感,总是习惯性地顺从他人,畏手畏脚的……

正因为自信的孩子有更多获取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每个家长都想培养出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然而自信心的构筑并非一蹴而就。

可以确定的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自信心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举例来说,家长对孩子错误的过激反应,就往往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犯了错误,如果家长对此反应过于激烈,孩子就会因害怕被责备而变得过于胆小谨慎。

许多家长在孩子进行尝试时,常常表现得过于严厉,甚至情绪失控,他们过分强调孩子“做不到”这一结果。

“做不到”就等于“会受到责备”,这种心理暗示会逐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一旦孩子未能达到预期,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失败,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羞辱感,这使得他们对许多事情持消极态度,自信心因此受到重创。

此外,家长的解释方式也会对孩子的自我评价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左右其自信心。

以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佳为例:

若家长批评道:“你这次复习不够认真”,“考试时你分心了”,这样的解释是暂时的、具体的、非全局性的。

倘若家长说:“你总是粗心大意”,“你根本学不好这门课”,“你就是没这个天赋”之时,那么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则是永久性的、普遍性的否定。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方式,极大影响了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前者让孩子看到改进的希望,后者则让孩子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有问题。

后者这种错误的归因方式,会让孩子陷入一种“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的悲观思维中。

除了上述两种表达方式外,还有一个常被家长忽视的因素:

那就是家长往往会不自觉地“低估”孩子的能力,事事都为孩子代劳,无形中向孩子传递了“你不行”的信息。

如果家长能学会以下这3招,孩子将变得越来越自信。

01 关注并消除孩子的“依赖”心理

在一档亲子访谈节目中,一个小女孩吐露了她的心声:

“妈妈总是帮我做好所有的事情,我根本不需要动手,

可是,当我看到同学们都会自己整理书包,我却不会,我觉得很失落。”

“我不会”,这简单的三个字,透露出孩子的“无能为力”与“依赖”。

要培养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就必须关注并消除孩子的这种“依赖”心理。

这种心理的产生,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家长过度地为孩子代劳,导致孩子失去了尝试和成长的机会。

有些孩子,因为从未尝试过独立完成任务,所以难以建立起自我效能感。

而有些孩子,即便有了尝试的勇气,也往往被家长的过度保护所阻止,从而产生了挫败感。

孩子们在成长的初期,总是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他们渴望尝试、学习和成长。

然而,有些家长或是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或是不愿意面对孩子尝试后可能带来的“混乱”,于是常常限制孩子的行动,或是直接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

举例而言,当孩子第一次尝试自己盛饭时,可能会洒出一些饭粒,有些家长看到后,往往会抢过孩子的碗,迅速地替孩子盛好饭。

这样的行为,无形中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你不行,我做得比你好。

当家长一味地替孩子做事,孩子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长此以往,这种“依赖”就会变成“无能”,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02 不插手、不包办,不过度“保护”孩子

许多父母都容易陷入“过度保护”的误区。

“这个太重,你拿不动,我来帮你搬”“系鞋带太复杂,我帮你系好”“洗碗容易弄湿衣服,妈妈来洗就好”......

孩子们其实内心都渴望能自己完成这些事情,但可惜的是,不少家长往往对他们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信任,热衷于插手、包办。

在这种不信任的氛围下,孩子们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他们无法学会那些本应掌握的生活技能。

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孩子们在外面遇到事情时,总会觉得手足无措,难以应对,这也反过来印证了家长们的担忧似乎“有理有据”。

然而,这种过度保护的爱,却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我曾遇到过一位宝妈,她对孩子可以说是关怀备至,无论大小事情都亲自为孩子打理。

但孩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反而常常情绪失控,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像这样被过度照顾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往往非常敏感脆弱。

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没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他们越是大声地咆哮,就越是在试图掩盖自己内心的“无力感”。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更无法从自身的成长中建立起自信心。

当我们不自觉地将孩子视为弱者,他们就真的会成为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弱小无力。

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说:“让孩子在有纪律的自由环境中成长,才能让他们学会自律和自信。”

家长们应该学会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成长为自信、独立的人。

03 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和实践

自信,是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它源于对自己能力的坚定信念,相信无论面对何种挑战,自己都有能力应对。

然而,这种自信并非凭空而来,它需要孩子们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

单纯的言语鼓励和赞美,虽然温暖,却不足以支撑起孩子坚实的自信。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舞台上自由探索,通过亲身实践去积累那些微小却珍贵的成功体验。

每一次的成功,都会让孩子更加坚信自己的能力,从而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胜任感。

以学习骑自行车为例,对于孩子来说,初次尝试时可能会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

但当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力量稳稳地骑上自行车时,那种成就感和自信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比拟的。

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中,父母需要保持一颗敏锐的心,去发现并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随着孩子在小事上胜任感的不断积累,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如同小树苗般茁壮成长。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并非所有的事情孩子都能做得很好,甚至有些事情他们可能无法完成。

但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护孩子那颗勇于尝试的心,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当孩子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我们可以适时地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传递给他们一个信息:无论何时何地,父母都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关键。”

因此,让我们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用心去发现和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努力与成长。

生活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练习场,而每一件小事都是他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