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刘备除了托孤给诸葛亮,为何还要托孤给李严这种人?

灵巧饭团 2025-01-17 16:18:56

当不少人去研读白帝城托孤这段历史之时,心中往往会冒出这样一个疑问来。

在刘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他所做出的安排可不单单是将后事托付给诸葛亮一人哦。实际上,与此同时,刘备还把托孤的重任交给了另外一位大臣,这位大臣便是李严。

相较于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而言,李严的名气可就低得多啦。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清楚,在诸葛亮进行北伐之时,李严竟拿粮草之事当借口,故意给诸葛亮使绊子呢,就其所为来看,实在算不上是个正面形象。

李严这个人并非什么良善之辈。在刘备离世之前,他似乎也未曾有过什么显著功绩,其名气也不算大。那为何在刘备去世前夕,竟要安排他与诸葛亮处于同等地位,一同参与辅政之事呢?这着实令人费解。

这李严究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答案是这样的:刘备之所以会同时将托孤之事托付给李严,关键在于当时李严乃是益州本地势力的代表人物。并且呢,在历史上,人们挑选托孤大臣时,通常都不会仅仅选一个人哦。一般而言,正常的情况都是会选出至少两个或者更多的托孤大臣呢。

这并非是关于刘备是否信任诸葛亮这么简单的事儿,实际上它是一种惯例。也就是说,这不能单纯从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与否去考量,而是早已形成的一种惯常做法、常规情形呢。

然而在那时的蜀汉阵营里,除了诸葛亮与李严外,刘备实在难以找出第三个适宜担当托孤重任的人了。要是当时真有这么第三个合适人选,那刘备安排的托孤之人或许就不止两位了。只可惜,夷陵之战让刘备折损了诸多人才,以至于到临终之际,他几乎没办法找出第三个可托孤之人了。

其实就李严而言,他在当时可不是被随意拎出来凑数的那种情况,要知道,人家可是实实在在有着真本事的呢。

李严的身份着实复杂。其早年在荆州南阳郡任职,彼时刘表掌控荆州大权,如此一来,李严便顺理成章地归入刘表帐下,成为了刘表麾下的一名官员。

在赤壁之战发生之前,李严本就是一名荆州官员。尽管史书当中并未对此有所记载,可后世却有人做出了这样的猜测:说不定早在李严身处荆州之时,就已经和刘备有过往来了。要知道,彼时的刘备正在刘表麾下,并且一直都在积极地与荆州本地的士族进行联络呢。

后来,在赤壁之战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曹操统率着大军一路南下,恰在此时,刘表却骤然离世。就在那一年,刘备从襄樊一带,一路狼狈地败逃至当阳,最终与东吴携手共同打响了赤壁之战。

李严呢,在曹操南下之前的那段时间,正好在秭归担任县令一职。要知道,秭归这个地方离益州挺近的,并且它还是从荆州去往益州的必由之路。就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因素,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李严便径直离开了荆州,转而前往益州,投靠了刘璋。

接下来,李严抵达益州后,史书并未详述其具体经历。总之,最终的结果是刘璋对他极为信任,没过多久便将他擢升为成都令。要清楚,彼时益州的治所正是成都,且刘璋也身处成都。故而按常理来讲,成都令这一职务,唯有刘璋真正的心腹才有资格担任。

只可惜,史书当中并未记载相关内容,这便致使我们无从知晓,李严作为一个从外地而来之人,究竟是凭借何种方式,这般迅速地就成为了刘璋极为信任的心腹呢,实在是令人感到有些遗憾呐。

此后没过几年,李严刚获提拔不久,刘备便攻入了益州,没过多久还和刘璋闹掰了。双方交战之际,刘璋在益州境内人心不附,身边几乎没几个能让他放心的武将可派往前线。在这种情况下,身为文官的李严便被派到了前线,担负起带兵阻击刘备的任务。

在此次战役打响之前,李严始终充当着文官的角色,从始至终都未曾有过亲自带兵奔赴战场作战的相关经历。

真的很难去设想,在那个时候,刘璋究竟是基于何种考量,居然让一个才刚刚投靠到他麾下没多久,并且在此之前压根就没有任何战场实战经验的人,去统领军队去和刘备相对抗呢!这着实令人费解。

随后,李严来到前线,没过多久便径直投降了。就因这一投降举动,刘备几乎没费什么兵力,轻而易举地就将绵竹收入囊中。故而在后世,有人心生疑问,说不定打从一开始,李严就和刘备有着暗中往来呢,此次投降恐怕也是他早有谋划的。

具体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子就跻身到了刘备集团的核心圈子当中。并且,由于李严在这之前并非是武将出身,因而在他投靠刘备之后,刘备并未将他当作武将来看待,而是视作文官。

待刘备成功打下成都,全面掌控住益州之时,李严得以进入一个特殊的“五人小组”。此小组旨在协助刘备制定“蜀科”,即确立蜀汉集团的律法。彼时能够进入该小组的仅有五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伊藉、刘巴,李严亦在其中。

请对这个组合加以留意。

刘备刚入主益州后的那两年间,蜀汉集团最关键的工作实际上就两项。其中一项是在军事领域,得把益州与荆州的地盘彻底稳固住,抵御其他势力的进犯。有关这方面的事儿,大伙都还算比较熟知的。

还有一项工作是要快速达成对整个益州的有效管控,并且搭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治体系。

在这项工作里,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当属修订一部全新的法律了,这部法律会成为刘备集团实施统治所依靠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那个时候能够进入这个五人小组并负责该项工作之人,无一不是得到刘备高度认可的文臣。他们不但自身具备的能力得说得过去,并且还必须深受刘备的信赖呢。

不妨这样讲,在当时蜀汉集团的内部,这五个人完全能够被视作是所谓的“文官领袖”。

然而,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那个由五人所组成的小组当中,除了个别人之外,其余的几人竟然相继离世了。

早在刘备称帝以前,法正便于公元220年离世了。而刘巴呢,他也是在公元222年去世的,同样是在白帝城托孤这一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故去,两人离世的时间都相对较早。

伊藉在正史中的记载并不多。我们仅了解到,其一开始是荆州的官员,曾在刘表帐下任职。待刘表离世后,伊藉便转而追随刘备了,而且也深受刘备的信赖。

然而,史书当中并未明确记录此人究竟于何时离世。在参与制定《蜀科》这一事件过后,伊藉在正史上便再无任何相关记载呈现了。故而不少人推测,恐怕在刘备逝世之前,伊藉便已然去世了。

如此这般,在这五人小组里,其余三人都已不在此列了,最终就仅仅余下了诸葛亮以及李严二人。

在蜀汉这边,有个人叫许靖,他可是蜀汉文官名义上的最高领袖,说是整个蜀汉的吉祥物也不为过呢。不过呢,在公元222年的时候,许靖就去世了。可能好多人对许靖不太熟悉,但要是说到东汉末年,那他在当时可是士族集团里妥妥的“顶流人物”哦。

在许多年以前,他与同族兄弟许劭一同弄出了个名为“月旦评”的玩意儿。彼时的许劭,还曾对曹操作出评点,称曹操乃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呢。

在刘备进入蜀地之后,此人年事已高,并且其真正的治理政务能力也较为有限。不过呢,出于统战方面的考量,刘备依旧让他担任了蜀汉文官当中最为重要的职位,成为了文官之首。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公元222年的时候,居然比刘备还要早一步离世了。

如此一来,在刘备离世前夕,于蜀汉高层的文官体系里,也就唯有诸葛亮以及李严,还能够派上用场了。而说到武将方面,像魏延、赵云等尽管都尚在人世,可武将这一群体,很明显是不适合被选作托孤之人的。

就这样,到了最后,在刘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他环顾四周,寻觅一番后,发觉彼时也就只剩下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尚在人世了。如此情形下,刘备也别无他选,自然而然地就只能把托孤这件大事交托给他们俩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