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30年书法,写不过仅练3年的小伙,原因是没迈过这“三道坎”

四海易文字 2024-07-20 05:25:07

现在的国展都是年轻人的天下,90后00后慢慢的唱了主角,这是时代的进步,笔墨当随时代的一个体现。很多人抱怨,自己五六十岁了,练了三十年写不过十八九岁,仅练三年的毛头小伙。借用一首老歌《涛声依旧》,道出了其中原因,“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正确的思路,没有正确的方法,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错误,80%的人都是这样练字的。

练字的时长,不能代表练字的质量。有效的练习和无效的练习,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想、眼界和行为习惯,决定了训练的质量。书法有法,首先要解决法度上的问题,技术层面的问题,必须先过脑再通过手,拿着笔就写,拿着笔就抄,显然是练字的大忌。古人讲“磨刀不误砍柴工”,解决手上的技巧,必须先解决方向和方法,这“三道坎”才是真正的“磨刀”。

之一:为什么书法家白蕉不做“媒婆”

书法的类别众多,几种主线的书体,有无数个书风来表现。此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学生向书法家白蕉请教,请问老师,我想学行草书,有什么好介绍?白蕉老师停顿了片刻,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做媒婆,不了彼此的性格,是很难介绍得准确”。

现实中,书法的学习要找到“对路”的方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人的性情是有一定的倾向,肯定是可以找到学书的门类。找到合适的门类,首先要有足够宽广的眼界,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细致性的,还是粗旷类的,这个只有自己知道。

最初的选择会影响到自己的一辈子,走弯路是从学书法的第一天。多次接触书法,通过自己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来找到相近的书风。此时的眼界,仅有的几本字帖,只能挑一本自己偏爱的。根本不能做到笔迹和性格的平稳,不平衡就无法发挥到自己的长处,此时没有明白人把关,选择书风仅能靠运气了。

如今,专业院校的学生,先接受书法理论,五体兼修,众多书种都进行练习。大二期间再决定自己的专修方向,单单选择方向就用了一年时间。用菜肴来打一个比喻,普通爱好者是三四个菜来挑选,选择一个喜爱的;专业的学生,三四百个菜,选择自己一两个喜爱的,显然是后者选择的更精准,面积更广泛。

之二:什么叫“童子功”,并不是指光着屁股练字的孩童

书法练习要有“童子功”并不指光着屁股练字的孩子。真正的含义是,一接触书法,拿起笔写字,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接受正规的训练。“童子功”是指最初接触书法训练的关键期,好的开端就有的好的开始。

真正的“童子功”训练,适合任何一门技术,掌握了这一方法,对所有的学习都有帮助。人的思想分为两个状态,一个是舒适性,一个是挑战性;不动脑筋是最舒服的,动脑筋就有了挑战性。一开始就训练动脑筋的习惯,特别是接触新鲜的事物,“打坯子”是尤为的重要。

书法“童子功”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蒙写”,看一个字之后,蒙住它,写出字帖上的神貌,重复的对比,重复的修改,修改中能写到八九成像。这种既要观察,又要找规律,又要重复记忆,并能锻炼手上的技巧,让人的脑、眼、手相互的配合,不断的挑战。从一字到多字,从多字到一行列……

一开始就是这种方法,学英语记单词,学数学理解公式原理,这种方式虽然快捷有效,人学习显然也是最累的。学习本身是一种挑战,学习是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情,好的方法形成的习惯,越到最后越轻松。

之三:环境决定了训练的高度(从地方队到省队到国家队)

学习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也不例外,古代书法大家,没有一位是无师自通的。没有好的环境就无法静下心来,没有师承,怎知道自己的对错呢?就像开篇所讲的一样,今天又在重复昨天的错误。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最难解决的两项相对没有那么困难,有条件的在线下,没有条件的线上,让“明白人”来把技术关,这样进步肯定是最快的。说来说去,一系列问题还是情景和氛围。就像体育训练一样,什么样的训练环境出什么样的训练效果,市队、省队、国家队,还是环境和氛围在左右人的进步。

小结:

对于普通书法爱好者而言,解决方向,解决临摹技巧,这两项应该放在首位,这两样解决了,就可以超过90%的人。笔者是这么认为,您认为对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