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批评四位前首相,英国承认对华犯下大错,新政府要拨乱反正

小乔聊国际啊 2024-09-28 20:20:37

唐宁街十号的新主人:斯塔默的“内外战事”

当基尔·斯塔默走进唐宁街十号,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时,等待他的不仅仅是象征权力的红色大门,还有国内外堆积如山的棘手难题。

这位工党领袖,在终结了保守党长达14年的统治后,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诸实践。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却是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和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局势,可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火都烧到了自己身上。对内,他要面对的是近年来愈发严重的社会撕裂和频发的暴力事件,如何弥合社会分歧、恢复社会秩序,是他必须直面的挑战。

对外,如何处理与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更是考验着他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

斯塔默,这位曾经的“人权律师”,能否带领英国走出困境,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第一部分:对华政策的“纠偏”与“再平衡”1.保守党“对华路线图”:从“蜜月期”到“冰点”

要理解斯塔默政府的对华政策,就不能不回顾一下过去十几年间,保守党政府在对华关系上的“迷之操作”。

从最初的“黄金时代”到后来的急转直下,保守党政府的对华政策可谓是充满了戏剧性,也为中英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卡梅伦时期,中英关系似乎迎来了“蜜月期”。双方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卡梅伦政府甚至将中英关系形容为“黄金时代”。

然而,这种“蜜月期”更多的是一种经济利益驱使下的表象,缺乏长远战略考量,也为后来的关系恶化埋下了伏笔。果不其然,随着“小金毛”约翰逊的上台,中英关系开始走下坡路。尽管约翰逊自诩为“亲华派”,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屡屡打出“人权牌”,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导致中英关系降温。如果说约翰逊政府还只是“口嫌体正直”,那么特拉斯和苏纳克政府则是彻底撕下了“伪装”,对中国采取了赤裸裸的对抗政策。

特拉斯执政期间,更是将中国列为“威胁”,公开宣称要与中国“脱钩”。而苏纳克虽然在措辞上有所缓和,但仍然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继续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从“黄金时代”到“系统性竞争对手”,保守党政府的对华政策经历了180度的大转弯,其背后的原因,既有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焦虑,也有迎合美国“印太战略”的考量,更有其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

2.斯塔默的“平衡术”:谨慎的“接触”与有限的“合作”面对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斯塔默政府不得不对华政策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与中国“硬碰硬”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得不面对来自美国和国内保守势力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斯塔默政府选择了相对务实的做法:既不与中国彻底闹翻,也不放弃在一些议题上对中国施压。

斯塔默政府的核心智囊、前工党大臣曼德尔森在多个场合表示,英国需要与中国建立联系,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跟中国合作。

他承认中英之间存在竞争,但同时也强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英国不能忽视中国的作用。斯塔默本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虽然表示英国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仍然愿意与中国合作。

从中英关系的现状来看,尽管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但两国的经贸合作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热度。中国依然是英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千亿美元。

这表明,无论政治关系如何变化,中英之间的经贸联系依然是难以割舍的。3.“后脱欧时代”的英国:在中美之间寻找“支点”斯塔默政府的对华政策调整,并非仅仅是出于对中英关系的考量,更reflects了“后脱欧时代”英国的战略困境。

一方面,在“脱欧”后,英国急于摆脱欧盟的阴影,寻求在全球舞台上重新定位,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更加重视与美国的关系,寻求美国的“安全保证”。

而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就是拉拢盟友共同打压中国,这使得英国在对华政策上不得不有所顾忌。

另一方面,英国自身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矛盾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对英国来说又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如何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避免选边站队,成为了斯塔默政府面临的一道难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斯塔默政府的对华政策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他们试图在“接触”与“竞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维护与美国关系的同时,也不放弃与中国的合作。

但这种“骑墙”的策略能否长久维持下去,还有待观察。 第二部分: “不列颠之乱”: 斯塔默的“灭火”与“维稳”1. “日不落”的阴影:社会撕裂与暴力阴云

如果说对华政策是斯塔默政府面临的一场“持久战”,那么国内的社会问题则是一场迫在眉睫的“灭火行动”。“脱欧”的“后遗症”、新冠疫情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压力,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英国社会本就存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贫富差距拉大、种族歧视加剧、社会治安恶化,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却笼罩在一片不安的阴影之中。斯塔默上任伊始,就遭遇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的冲击,其中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发生在七月底的一起持刀袭击事件。

一名17岁的英国男子,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一所小学的舞蹈教室,持刀对正在上课的孩子们发起疯狂攻击,最终导致三名6到9岁的儿童不幸遇难,另有多人受伤。这一惨剧震惊了整个英国社会,也令斯塔默政府的执政能力受到了质疑。尽管警方迅速抓获了凶手,并排除了恐怖袭击的可能性,但社会上的恐慌情绪却难以平息。

不少民众将矛头指向了移民群体,认为是政府的移民政策过于宽松,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极右翼势力更是趁机煽风点火,利用民众的恐慌情绪,组织了多场针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暴力抗议活动。

他们在多个城市与警方发生冲突,甚至袭击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导致社会秩序一度陷入混乱。 2. “新首相”的“第一把火”:成立专门部门,力求“止暴制乱”面对不断升级的暴力事件,斯塔默政府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尽快平息骚乱、恢复社会秩序,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在与内阁成员紧急磋商后,斯塔默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加大对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他宣布成立一个专门的国家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资源,集中力量打击暴力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新成立的部门将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可以跨部门调动警力,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并对潜在的暴力犯罪行为进行预警和干预。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社区警务的投入,鼓励民众积极举报犯罪线索,共同维护社区安全。

除了“硬手段”,斯塔默政府也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还需要“软实力”的配合。他们计划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缓解社会矛盾。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与宗教团体、社区组织等的合作,引导社会舆论,倡导理性包容的社会氛围。斯塔默政府的“组合拳”能否奏效,能否有效遏制暴力事件的发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英国社会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要真正实现“长治久安”,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重建社会信任,弥合社会分歧,才能让“日不落”的阴影消散,让英国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荣光。

第三部分: “十字路口”上的抉择:斯塔默的“平衡木”1. “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斯塔默政府的“压力测试”“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斯塔默的三把火,一把烧向了遥远的东方,一把烧向了混乱的街头,而如何在这两把火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着他的政治生涯,也影响着英国的未来走向。

对华政策的调整,关系到英国在“后脱欧时代”的全球定位,也关系到英国能否抓住中国崛起的机遇。但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却是一个异常棘手的问题。

过于强硬,势必损害中英关系,也会影响到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过于软弱,又会招致来自美国和国内保守势力的批评,被指责为“软弱无能”。国内维稳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社会撕裂、暴力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国际形象和投资环境。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住局势,任由社会矛盾继续激化,最终只会损害英国自身的利益。

对内对外,两条战线,两种压力,斯塔默政府如同走在一根“平衡木”上,稍有不慎,就可能“翻车”。2. “骑墙”还是“断臂”?斯塔默的艰难抉择面对“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斯塔默政府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试图在对华政策和国内维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这种“骑墙”的策略,真的能够行得通吗?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斯塔默政府的做法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一种缺乏战略眼光的“短视行为”。在他们看来,英国应该认清形势,果断选择站在美国一边,与中国“脱钩”,即使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这种“断臂求生”的做法表示怀疑。他们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中国“脱钩”只会损害英国自身的利益。而且,美国是否真的可靠,也是一个未知数。

在国内维稳的问题上,斯塔默政府同样面临着“两难”。一方面,他们要对暴力犯罪行为采取强硬措施,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度使用武力,激化社会矛盾。 3. “迷雾”重重的未来:斯塔默能否带领英国走出困境?

斯塔默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国内政策,都充满了未知数。他们能否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带领英国走出困境,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英国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将决定着英国的未来命运。

斯塔默,这位曾经的“人权律师”,能否成为一位带领英国走出迷雾的“领航员”?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