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家|肖艳:三苏祠之光

冰海谈小说 2024-11-06 09:42:32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是北宋年间三苏的故居。三苏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祠是一个拥有占地面积108亩的古典园林,亭台楼阁、水榭碑文、古树参天、实乃人间胜境,也是三苏文化孕育的起点。

入门,一副对联刻入世人对三苏的盛赞:“北宋高文名父子,南洲胜迹古祠堂”。门栏上黑底金字横匾,上镌刻清代大书法家何兆基所书“三苏祠”三字。

正殿又名飨殿。飨者,享也,飨殿是祭祀三苏父子的殿堂,是三苏的正殿,殿堂高悬匾额“是父是子”,意为三苏父子家学渊源深厚,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成就离不开父亲苏洵的言传身教。殿内供奉三苏父子像,正中座北朝南穿红袍者是老苏,东西两侧穿紫袍者为大苏小苏。人称“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斌。”肃穆尊拜先贤,父子一家诗词一绝,流芳千古。

莹莹一水间,郁郁满门贤。启贤堂,明清建筑风格。陈列苏氏列代先祖牌位,供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苏味道乃是唐朝时期凤阁鵉台平章事(宰相),与武则天政见不合,被贬为眉州刺史,故有了眉州苏氏。苏味道因超凡出众的文学才能得以在唐朝,与文学家李峤等,合称为“文章四友”。苏氏一门家训,“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文不取,为政清廉”,似是一座灯塔,照亮苏家后人的前行之路。苏家历代皆有人才辈出,至九世孙苏洵更是父子名满天下。

满园楼阁,依稀能看到当年三苏生活的身影,来凤轩里品读诗书,瑞联池边栽莲花,百坡亭上观鱼戏,疏竹轩间起诗词。好一派风流气象!

可叹,山水一程,人去树在。三苏祠里种植有两颗千年古树,相传一颗银杏树,为纪念苏轼苏辙两兄弟而栽种。距今已经五百多年历史。秋意渐浓,银杏树叶泛黄,秋风萧瑟,满地黄金,只叹千秋过,斯人已去。另一颗荔枝树与苏轼渊源颇深,它是苏轼离开故乡眉山前,与好友在国内一起种下的一颗荔枝树。约定待小树长成之时,苏轼定当回归眉山,与友人相聚。“古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没有料到,在历史的进程里,苏轼至此再也没有回到故乡眉山。“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苏轼又何尝不思念家乡,发已白,人却在他乡。这一等,荔枝树的年轮里也是千年。

黄荆一棵,用功读书。黄荆古树,开花结果。据记载廉颇“负荆请罪”,用的就是荆条处罚。俗话说“黄荆条下出好人”,长辈用枝条管教贪玩不好学的孩子。荆条下,一起一落间,是先辈严以律学的执着,是传统读书管教方式的传递。

深入三苏祠,碑文林立,鸿篇巨制,寻根溯源,皆源于一位伟大的女性——程夫人,苏洵的妻子,苏轼苏辙的母亲。没有程夫人在家执好职,孝恭勤俭,苏洵何以专治于学,后成为大儒!没有程母喜读书,皆识大义,苏轼苏辙幼时,程母亲自教子,又怎会有二子同年登进士第!程母是教导有方,从小塑造了苏轼苏辙兄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程夫人是睿智勤俭,丈夫苏洵“浪子回头”摒弃玩乐,一心攻读,教育两子。苏氏家门,才得以光耀门庭,文震四方。司马光更是盛赞其“勉夫教子,底于光大”。

《三字经》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为了孟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宋朝,三苏在眉州新家纱觳行民风淳朴,程夫人经营丝绸生意平日里辛勤劳作,还身体力行相夫教子。苏氏家训代代相传,家风渗进子孙的骨血,渗透当时的社会文化,进而留传至今,积极影响着社会风气。

初秋时节,携两子步入三苏祠那一刻,眼前的一树一堂一景似是一粒一粒火苗点亮了通往深邃博大诗词的殿堂,去重新深刻体悟三苏的思想精髓。

斯人已去,愿三苏祠万古留存,如三苏的诗词一般滋养中华儿女。

作者简介:

肖艳,笔名紫月天,武汉人,武汉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章刊发于《中国青年报》《楚天都市报》等全国各大报刊,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您可安好》。

微刊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

◆总编:刘云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