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莲•汉芙:长达20年的书信交往,却始终没有提及“爱情”

星火启文易学 2020-02-28 16:53:12

“你们若恰好路径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海莲•汉芙

这是1969年4月11日海莲•汉芙写给到英国度假的朋友信中的最后一句话。

故事

1949年10月4日这天,海莲给“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了第一封信,原因是她想订购一些古书。可能她也想象不到,这封信将会开启一段长达20年的友谊。此时,她在美国,而这个书店是远在大西洋另一端的英国。

这家书店的店员弗兰克•德尔于是担起找书和寄书的任务,他是典型的英国绅士,作风正派,不苟言笑。用海莲的话来说就是他有着“英国式的矜持”。

而海莲就不同了,她有着美国人的开放和幽默,书信中无不透露出她的率真和直接。一方面,她是书店的客户,另一方面,大概因为她的文人气息吧。

于是,围绕着书籍,这样的书信往来持续了近20年。

“弗兰克•德尔!你在干嘛?我啥也没收到!你该不是在打混吧?”------海莲

“非常抱歉我们一直没能寄上您想要的书。关于您所提到的情诗集,敝店偶尔会收购到一些,可惜店内目前没有存书,但我会竭力为您搜寻。”------弗兰克

“为了避免让别人捷足先登,这两本书我们会先为您保留,静候您的回复。”------弗兰克

“是的!我要!我真是快受不了我自己了,本来我并不特别讲究什么首版不首版的,可是,那本书的首版我真迫不及待想看到它。”------海莲

在这样的书信交往过程中,那种咫尺天涯的友情也开始流窜和蔓延。海莲开始给书店的员工寄去火腿、鸡蛋、圣诞节礼物……因为她得知战后的英国物资短缺,只能依赖配给和黑市。

于是,除了弗兰克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和海莲产生交集,先是书店的职员,再后来是弗兰克的家人,还有邻居的刺绣老太太。他们给海莲写信,寄贺卡,表达自己的感谢。

从刚开始的购书,到后来信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生活上的事,他们之间的缘分也超越了书店员工和顾客的关系。

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海莲的心态,她爱书,也在做着相关的工作:修改剧本、写一些简单的美国历史读物。但她的工作并不顺利,写作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经济收入。她丈夫在战争中牺牲,她一直都是只身一人在美国。她心里的孤寂可以想象,但她却从不提起。

这样的情谊对她来说无疑是珍贵的,她宁愿写信给万里之外的书店购书,也不愿走去几里外的书店,她觉得伦敦“更近一些”。

伦敦这边呢,他们热切地希望这位在美国的“爱书人”能够来伦敦。他们在信中不止一次提及此事,对他们来说,这是相当郑重的一件事。

这样你来我往的情谊一字一句地展现在了书信中。对于这样郑重其事的书信往来,现在的我们大概很难理解了。

而海莲终究是没能找到一个机会去英国,不是预算有限就是工作缠身。直到1969年1月她收到书店的一封信,得知弗兰克已经去世的消息。

1971年,等她终于踏上伦敦的土地,这里已经不再是她所熟悉的查令十字街84号了。

亏欠

文中开头的那句话是海莲得知弗兰克去世的几个月之后,写给到英国度假的朋友的,她觉得有所“亏欠”。

为什么海莲会觉得对书店有所亏欠呢?亏欠什么?她付钱买书,还自掏腰包给店员寄食物,但她还是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她的信里有这样一段: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尽,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

无疑,她是爱书的。

“不是我爱唠叨,弗兰克•德尔!看到书店竟忍心把这么美的古书五马分尸,拿内页充当包装纸、填箱料,我真是觉得世道中落、万劫不复了。”

“你们担心一旦写了字在书上,将会折损它的价值。差矣,你们如果真能这么做,不仅对我而言,对未来的书主,都增添了无可估算的价值。”

她把这当成了一种赠与,因为弗兰克在辛勤地为她寻找她所需要的书,而她对书很挑剔。

这样理解她所说的亏欠也合理,但是,我总觉得还不够。

购书是她的目的,但不是让她坚持写信写了近20年的原因。就像和友人外出聚餐,我们真的只是为了那一顿美食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大可一个人去。

在这个目的之外,才是人们内心真正的需求,也就是情感上的需求。

她在书信里直言不讳、天真率性、也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在信中她毫不掩饰自己对古书的喜爱,尤其是那些有题签、做过注记的书;她打趣地说自己“和百老汇的乞丐一样时髦”;她也不时吐槽某些翻译直接把一本书给毁了……她把书店里的店员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于是就像朋友一样聊天说话。

这位朋友虽然远在海外,但却让她感觉到距离“很近”,所谓的天涯若比邻大概就是这样吧。心近了,再远的距离也不是问题。

这么多年的书信情谊,她始终未能在弗兰克有生之年踏上英国的领土去见他一面,这才是她觉得亏欠的真正原因。

弗兰克去世了,难道就没有人能帮她找书了吗?不是的,只是再也没有人像弗兰克那样帮她找书了,像弗兰克那样把她打趣的话当真,像弗兰克那样可以让她“颐指气使”……

亏欠的心理总是建立在一段稳固的关系上,包括亲情、爱情、友情……它总是伴随着离别,伴随着失去,伴随着遗憾,也伴随着珍惜。当真正失去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心突然之间------空了。

生命中不知要经历多少这样的分别。

弗兰克去世后,她征得弗兰克家人的同意,把这些书信整理成书,最终出版,没想到引起巨大的反响,她的书也被当成爱书人的圣经,查令十字街84号则成了许多爱书人去伦敦朝圣的必经之地。

可是,她的弗兰克终究是再也回不来了。她终生未嫁,直至1997年因肺炎病逝于纽约。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