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40年春,德军仅花了6个星期击垮英法联军,横扫大半个欧洲,丹麦、挪威、荷兰等国相继战败。
此时的希特勒的自信已经膨胀到了极点,接下来,他把目光落在了苏联身上。
从1940年夏天,德军以雷霆之势迅速出兵苏联,希特勒曾放出狂言:只要给我三个月,我就能灭了苏联!
然而这场战役从苏联的溃败,到苏联的逆袭反攻,足足打了5年之久,最终苏军直逼德国总统府,以希特勒饮弹自尽宣布告终。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希特勒当年避开了苏联冬天的恶劣天气,苏联战败,那他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呢?
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为何一定要去挑战苏联呢?
他在自传《我的奋斗》中曾提到,斯拉夫民族也属于雅利安人,应该成为他理想之中的雅利安国度的一员,苏联的土地和资源也应该拿出来与德国人共享。
1939年,德国和苏联还签订了以波兰为边界的互不侵犯条约,两国还在石油、武器技术上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贸易合作。
然而,随着苏联的大清洗,苏联许多军官遭到了大清洗,使得斯大林在国际上的名声变得臭名昭著起来。
一方面,希特勒本身对共产主义就存在很大的敌意,另外一方面他对苏联觊觎已久。此时苏联国内的军官遭受打压,他认为苏军战斗力必然大不如从前,加上苏联的武器相对陈旧,不如德国的精良。
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大林提出要加入德意志联盟,成为轴心国的一员,最终引发了希特勒的不满,于是他突然撕毁了两国协议发兵苏联。
希特勒对苏联的入侵战争其实发动得十分仓促,在开战前一个月才制定了出兵苏联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
希特勒因何而败?如今很多人都说,希特勒当年是败给了苏联恶劣天气,这点确实不假。
但是,实际上希特勒败给的是“师出无名”。
中国自古以来的许多兵书都讲究“师出有名”,这除了礼义廉耻的因素外,与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很大关系。
为何如此说?我们先看希特勒当年为何能够在德国政坛迅速崛起?
是因为一个面包被卖到了50万马克,犹太商人的自私自利已经危及到了德国本土民众的生存危机。
因此,那时候的德国民间怨气颇深,希特勒的出现恰好为德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然而,希特勒后来的对外扩张上,虽然德军的作战能力确实英勇,德军的装备也足够精良,希特勒的军事指挥能力更是出众,但是师出无名。
一开始虽然希特勒宣称是对外扩张是为了解决掉对德国的潜在威胁,但是随着他的扩张范围越来越大,更是去挑战幅员辽阔的斯斯拉夫民族时,他就已经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一个是为了让自己日子过得更好,另外一个则是为了可以活下去。
纵观人类历史,但凡是挑战人数众多的单一民族,危及到该民族的存亡的挑起战争,绝大多数都是侵略者都会以失败告终。
因此从一开始,希特勒就注定了一定会失败,即使有幸可以攻占到莫斯科,以斯拉夫民族的血性来说,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收复失地。
下一个目标是谁?希特勒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的人,在他心目中,构造一个伟大的德意志国家。
其实入侵苏联只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称霸全球才是他终极目标。
在他的自传中,他还提到过,德国想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那就必须要掌控全球能源、矿产资源,苏联、中东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非洲则埋藏着许多珍贵矿产资源。
苏联倒下后,希特勒必然会转头指向中东地区,但是德国夺取中东石油资源,必须要进入地中海。
由此不难看出,假如德国没有战败,下一个进攻目标很有可能是地中海沿岸,以此封锁英国通往中东的航道,因为德国在二战时最大的目标其实是英国,而非苏联。
实际上,希特勒确实也是这么干的,在入侵苏联之前,德国就已经将军事力量扩大到了地中海一带,马其他、英国等国路过的货船就曾遭到过德军的攻击。
德国海军上将格哈德·瓦格纳在1940年8月份的一份备忘录中明确记载着德军在地中海的战略规划。
这个规划之中,就是要逐步占领地中海沿岸国家,或是逼迫这些国家入盟,以此来掐断英国的海运航线,把英国从中东、非洲踢出局,掌控全球能源资源,进一步巩固德意志联盟的霸权。
可惜,希特勒高估了德军在苏联寒冬之中的作战能力,低估了苏军的抵抗实力,在德军兵临莫斯科时,全面激发了苏军的意志力,使得莫斯科保卫战扭转了战争局势,希特勒在节节败退后,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枪口下。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巴巴罗萨计划
2、 百度百科:阿道夫·希特勒
3、 人民资讯:“巴巴罗萨”为什么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