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退位,姚崇痛哭不已遭遇贬官:其实这是一种不易觉察的智慧

人文之光啥 2024-08-19 01:51:46

武则天在位后期,武周朝廷的统治其实就处于一种暗流涌动的状态。而武周宰相姚崇,在这期间的表现一度给自己引起灾祸。好在,李隆基继位以后,唐廷对姚崇的打压才得以结束。

其实如果换个视角来看,姚崇的态度看起来不理智,但其实也蕴藏很多智慧。只不过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1、两张兄弟

武则天在位后期,有两个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张兄弟属于典型的“小人得志”:因为得到女皇帝的赏识,所以这哥俩开始膨胀起来。

其实小人物一旦有了相对大一点的权力,往往忘乎所以遭到反噬:比如最近山东某地,某个虾米公务员就曾放话表示:自己想扶持起来一个企业,确实没这个本事;但是自己想搞垮一个企业,还是很容易的事情。其实根据这个话术,小编倒是能推断出,这个虾米公务员,99%是出身普通的劣等做题家,靠侥幸考上了公务员以后,然后膨胀了。

其实这类例子本小编现实中见过不少:比如在辽宁营口的盖州东部山区,就有山区的大专生在大专毕业后畅想能考上县里的公路局岗位,然后查大车、罚款。假设这大专生真的考上了,相信也会经常说一些和山东某地公务员差不多的话术。

一般来说,说这类话术的,大多是憋屈几代人,到了他这代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反倒是家庭出身好点的,当了公务员甚至小领导,也没见这么张狂。

其实草根出身的虾米走仕途大多没啥好下场,也和心态这关有关。很多虾米走仕途,谋求捷径,往往会热衷干脏活。而脏活干的越多,其实路也就越窄,甚至死的越快。只不过这个道理,太多人意识不到。

两张兄弟其实也没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依仗有武则天的宠信,在朝廷里不断得罪人。所以大约在武周长安四年(西元704年)左右,就有宰相唐休璟对太子李显表示:两张兄弟必然会搞出乱子,所以希望太子能够早做准备。

当然唐休璟这样建议倒也有一定的原因:因为当时武则天年事已高,所以很多大臣不得不考虑给自己找个新出路,在未来的新朝廷里捞资本。所以唐休璟才对李显建议,应该做出应对二张兄弟的准备。

2、姚崇的态度

唐休璟其实也有自己的担心。那就是武则天在位后期,常年在后宫养病,而武则天对朝廷的指令,大多通过两张兄弟代为传达。所以唐休璟担心如果武则天死后,两张兄弟封锁消息,而后对朝廷展开清洗,那么,唐休璟担心自己也会遭到波及。

其实当时朝廷里有不少和唐休璟有同样担心的人。

所以到了第二年正月,张柬之等人以太子李显的名义发动政变,砍死了两张兄弟。武则天赶到现场以后,也明白自己大势已去,所以只好宣布传位给李显。李显登基以后,宣布恢复唐朝的国号。

对于武则天退位,唐朝的大臣都表示欢喜。唯独武周时期的宰相姚崇却表示痛哭不已。张柬之为此感到反感,并提示姚崇:现在新皇帝登基,天下欢喜,你现在哭,怕是容易大祸临头。

姚崇则表示:自己在武周这一朝得到重用,如今武则天退位,自己伤心也是本分。如果因为这件事受到打击,自己也是愿意接受的。

3、后武周时代

其实李显复辟以后,唐朝只不过进入后武周时代。李显是一个暗弱的君主,而后武周时代,唐廷高层依旧暗流涌动,并且因为权力格局的问题而酝酿新的动乱。姚崇这样的大臣,在李显时代不被重用遭到贬官,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即便是姚崇没有表达对武则天掌权的流露,也未必不会遭到打击。

相反,因为姚崇离开权力中心,当了地方上的官员,这也保证了姚崇能够避开李显时代朝廷的斗争和血雨腥风。等到李隆基掌权以后,姚崇得以返回京城,在李隆基时代,姚崇再度担任宰相。

其实姚崇为武则天逊位表示难过,看似不理智,其实也是蕴含很多智慧:

首先,如果新皇帝是睿智的君主,必然喜欢忠臣。那姚崇这样的忠臣如果能拉拢,让其效忠自己,无疑是非常放心的。毕竟,企业老板喜欢重用有责任心的,皇帝当然更喜欢重用忠臣;

其次,如果新皇帝是昏聩的君主,那么,此时留在京城必然容易卷入权力斗争。因此,利用这个机会金蝉脱壳,无疑可以保全自己。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