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建立前的周族历史记载,为了彰显周王朝执政的合法性,多有不实之处,但不能否认周代商是历史的进步。
1、周王朝杀伐献祭的黑历史。周始祖后稷,曾为尧帝和舜帝的“农师”,其后代不窋承袭“农师”,指导农业农业生产,后夏后氏政衰,丢掉了农师职位,只好带着一批族人离开周原以及关中盆地,迁徙到戎狄之间谋生、繁衍,从此,周人在陕北山地生活了十一代,直到文王的祖父亶父一代才从豳地迁回周原。
姬周先祖公刘带领族人从陕北山地迁徙到豳地,《汉书地理志》认为,豳地在旬邑县,后世考古发现,位于陕西咸阳城西148公里处的长武县碾子坡村,这里有一处先周文化遗址,认定为豳地。当时的姬姓周族半农耕半游牧,而长武与旬邑很近,应为周人生产生活圈,因此大致地望不错。
姬姓周人卜居豳地,因为此地距农业繁荣的关中盆地仅100公里左右,适于农耕,又处在适于野马生存的游牧地带,并且远离商之侯国,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商人讨伐而成为俘虏人牲。
商人尚鬼神,祭祀频繁,大量使用人牲献祭,有时人数十、牛上百。这些祭品是献给天帝、王帝和其他神灵的食品,鬼神当然无法享用,商人处理祭品的方式是少部分掩埋,大部分由仪式参与者分食。商人祭祀的人牲,一部分来源于征伐羌方、土方、鬼方等敌对部族获得的俘虏,以及商支族、侯国和被征服的部落贡献,其贡献也是捕获的异族人;一部分来源于商域的奴婢、犯人,甚至触怒殷王的高级贵族等。
从考古看,姬周人在豳地过着平和的生活,更无人祭人殉的野蛮血腥的祭祀、殉葬行为。
周族能够消灭商朝的人祭人殉文化,建立起全新的周文明,其文化基因在豳地乃至陕北山地时期就决定了。
在豳地的周人也与商之侯国和城邑有少量的贸易,以物易物,盖周人以牲畜交换商人铜器。
后稷这支周人较为文明,一直未卷入西戎北狄如土方、鬼方、舌方、羌方等与商王朝的战争,这既避免了商人对姬周人的讨伐,又为姬周成为商之附庸埋下了伏笔。
后来姬周族又迁回周原。公亶父在豳地时,姬姓周人常受狄人攻击,损失生命和财产,生活在恐惧之中,又有崇侯劝说亶父回周原为殷王保西垂,加之周原开阔,易于垦荒,适合农耕和游牧,姬姓周人遂迁徙到周原安家落户。
殷王承认姬姓周人是其麾下并受其保护,这避免了商人攻伐周人,周人成为俘虏和人祭的情况出现,周人可以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但周人也必须为商王朝征战,有向殷王献俘以为人祭的义务。
殷王武乙时,商王朝希望招募一个仆从部族,让他们定居周原,充当商王朝的附庸和马前卒,这是姬周族定居周原的根本原因。
据《竹书纪年》记载,武乙王三十四年,季历到殷都朝见,王赐土地三十里,玉器十套,马八匹。这是对周人征伐和献俘有功的褒奖。
在殷王的支持下,周人一直在外征讨。据《竹书纪年》记载,武乙王三十五年,王亲征关中,周人充当急先锋,“西落鬼戎”,盖是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土著部落,俘获二十位狄王,战功赫赫。
武乙被雷劈死后,文丁继位。文丁二年,季历带领族人远征,伐燕京之戎,结果惨败。燕京,盖山西太原一带。文丁四年,周人又进攻“余无之戎”,获胜,殷王授予季历“牧师”头衔。此后,季历接连取得战果,如七年,伐“始呼之戎”,获胜;十一年,伐“翳徒之戎”,俘获三名酋长。
在商王朝的支持下,周人四处征战,扩充了自己的势力,羽毛渐丰,对商王室、商王族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季历能够参与商王族内部事务乃至纷争,导致在文丁驾崩前夕,季历到殷都献俘,而诡异地被杀死。
这是一段黑历史,姬周奄有天下后,大肆宣扬天命、仁政、德治,以维护周王朝统治,当然不愿提起,甚至刻意隐瞒,故从周王朝历史文献寻不到蛛丝马迹。
2、周王朝虚夸先王婚配的历史。季历从挚国迎娶了妻子大任。挚是东方小国,族姓为任。大任是当时挚国国君的二女儿,即挚仲氏任,周人敬称大任。后世注家解释,挚国在今河南省汝南一带,属于殷商的南土,一个附属于殷商的土著小邦,知名度很低,记载非常稀少。不过在亶父和季历时代,这大概是周族能攀附的离商朝最近的婚事。
根据史家研究,少皞名挚,挚即契,是商始祖,号玄王,而太皞即帝喾,是少皞之父,或是少皞的先辈,太皞风姓,任、宿、须句、颛臾四国是太皞之后,任在今济宁市,宿和须句在今东平县,颛臾在今费县,都在现在的山东,属东夷。由此可见,追本溯源,商与任姓部族、挚国确与商是同宗同族,但早已疏远。
周人不管这些,对西土各族宣称: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暗示大任是商王家族的公主,以提高姬周身价,威慑周边部族。
大任对姬周族的影响是很大的,促进了姬周族对商文化的吸纳,加速了姬周族融入商文化圈和姬周首领走近商王朝核心统治层,为后来周代商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大任母仪天下,并生下和培养出了圣明的周文王。
刘向《列女传》说:“大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
由此可知,①说大任母仪天下并不为过,大任为王妃王母,对姬周人尤其是周文王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的影响和塑造,是不可小觑的;②大任“溲于豕牢,而生文王”,说明彼时的姬周文明还落后于殷商文明,大任对姬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应该有深刻的影响;③文王明圣与“端一诚庄,惟德之行”的母亲大任言传身教有重要而直接的关系。
周文王韬光养晦、卧心藏胆,以其仁、智、勇、忍,明尊殷王、暗促殷乱,殷王戮亲、忍而不发,阴行善举、和合异族,吸纳贤才、扩充势力,先翦殷翼、徐图殷本,是商大命以倾、小周邦克大邑商的设计者和先行者,是商周之变和华夏新生的杰出领袖和导师。
姬周族长周昌迎娶姒姓莘国新娘,后人称周昌之配为“大姒”。《诗经大明》盛赞这桩婚事,称:“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天帝为媒,大姒似乎是天帝之妹,这固然虚妄,但可理解为其婚姻神圣美满。
后人根据文王晚年创作的《易经》爻辞“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认为是帝乙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周文王,文王成了帝乙的妹夫。
大姒不太可能是帝乙的妹夫,但与商王族有一定关系。《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
伊尹辅佐汤,促成了商族、有莘氏、伊氏结成政治同盟,不仅稳定了战略后方、壮大了反夏阵营,而且有利于争取众多诸侯归附,从战略上瓦解夏朝贵族国家的统治。有莘氏位于当时商族亳邑(今河南商丘一带)东部,地处今山东曹县北。成汤西进时需要一个稳定东夷的战略后方。
3、周王朝渲染商王朝残暴的恶历史。周文王多子,长子伯邑考,次子周发(周武王)。伯,嫡长子。邑,大商邑,天邑商。考,意为父。伯邑考应为后世周王室祭祀时对他的尊称,他本应是周昌的继承人,但死在外出的途中,其弟周发才成为周文王的继承人,也就是姬周族长。
自季历死后的几十年,表面上周臣服于商,履行方国义务,商周相安无事,但周暗中一刻没有放弃发展壮大的努力。
商周关系发生重要转折点是周文王到殷都献俘和参加商朝国家祭祀。《殷本纪》载,九侯和鄂侯触怒纣王,被制成肉酱和肉干,周昌闻讯后“窃叹”,结果被崇侯虎告发而被囚禁在羑里监狱。《殷本记》还称周昌即西伯昌为三公,其实不然,商无三公之官职,位高权重者必出自王族及后裔“多子族”,小番邦首领不可能进入商朝权力核心层。相比之下,《周本纪》的记载比较靠谱:西伯....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崇侯虎谮西伯于殷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羑里。
由于姬周族利用一切关系,暗中明里游说纣王,并向纣王进献美女宝物,对纣王更加殷勤侍奉,使纣王产生了周昌并无反商想法的错觉,并想继续利用周族为商征战献俘,遂释放了被囚禁三年的周昌。
纣王释放周昌也缘于纣王自己恃才自负和盲目自信。史载,纣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在纣王看来,既使释放周昌,周昌也不敢反商;既使周昌返周图谋不轨,纣王也有足够的能力消灭姬周。
周昌因祸得福。纣王为了进一步拉拢姬周族,释放周昌后,在殷都举行了册封周昌为周方伯的仪式,同时长子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
周昌被册封为周方伯,姬周族的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独立性和影响力更强了。伯邑考的生活环境和姬周的牧马传统,使伯邑考擅驾驭,故为纣王御。就像嬴姓先祖费昌为汤御一样,王御地位比较高,可见纣王为拉拢姬周效力商王朝用心良苦。
周昌被纣王释放后,后世演绎出随周昌赴殷都献俘的伯邑考,被作为人牲献祭,在祭祀诸神后,伯邑考被参与祭祀仪式的人和周昌分食。周昌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子之肉的。
《翦商》写道:纣王想考验周昌:“倘若周昌是圣人,应该不会吃自己儿子的肉吧?”于是,纣王下令把伯邑考煮成肉羹并赐给周昌。结果,周昌吃了。于是,纣王说:“谁说西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的肉还不知道。
纣王显然对此深表满意:周方伯家族为商朝的先知诸神贡献了祭品,还和献祭者一起吃下祭肉,一定会获得先王诸神的福佑。换句话说,在纣王看来,周邦正从蒙昧走向开化,在商朝的天地秩序里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
这种可能极小。虽然有纣王残杀高级贵族如九侯、鄂侯、比干献祭烹食的记载,但那是因为他们触怒了纣王,而在纣王释放周昌,册封其为周方伯,为拉拢姬周族更死心塌地为商王朝效力的语境下,却把周昌长子伯邑考作为人牲献祭、烹食,而且为考验周昌,使其食子之肉,无论如何都难以解释通。这是后世为凸显纣王残暴不仁杜撰出来的。
周文王大概在商纣王继位时,依然亲率族人为商朝征战和捕俘,积累了许多作战和捕俘经验,但随着儿子们逐渐长大,周文王开始脱离征战厮杀,由长子伯邑考和次子周发更多地承担军事工作。
《诗经大明》曰:“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维,字义是捆挷或网鸟,暗示伯邑考在外出或征伐途中被俘获而死,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因为姬周族成为商之爪牙,经常攻击小氏族、小部落等,将抓到的俘虏献给殷王作为奴隶和人牺,故树敌不少,伯邑考很可能在外出和征伐途中被抓杀死。
4、周王朝篡改始祖身世的假历史。《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始祖曰契,号玄王,帝舜时契为司徒,掌教化,有政绩,封于商,赐子姓。玄王勤商,十四世兴。天乙立,是为成汤。自汤历17世31王亡于纣。
契,母曰简仪,有娀氏之女,为帝喾妃。有一次在沐浴时,见玄鸟堕其卵,简仪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契母简狄,帝喾之妃。帝喾是五帝之一。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故商人以帝喾为高祖。甲骨卜辞中称高祖者共三人:一是高祖夔,为商的始祖契的父亲帝喾;二是高祖乙,即大乙汤,为商朝灭夏开国之王;三是高祖王亥,则为上甲微之父,为商朝以日为名的始祖之所自出。王亥的“亥”字旁边加上一个“鸟”字,表示早期商族以鸟为图腾。
而《史纪•周本纪》记载: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其实,在殷商以前,妃通配,本是配偶,无所谓后妃之分,妻妾之别,更无元妃、次妃之说。上古时,后指君主,后世说的后妃、妻妾、妃嫔都称作妃,亦即配。
周人使“妃”有了文化和政治意义。周族杜撰其始祖弃乃帝喾的元妃姜嫄所生,而商族始祖契成了帝喾的次妃简狄所生。周经过篡改商族正本之源,把自己装扮成符合周礼的圣人之后,天命神授,具有执政的合法性。编造后的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嫡长子弃,即后稷。然而,这种编造很拙劣。帝喾活动于今山东、河南东部一带,而弃和他的母亲姜嫄住在陕西西部的周原上,后来后稷一支周人,在不窋带领下奔陕北山地戎狄聚集区,姬周族后活动于于今山西中南部和陕西渭河流域,属北狄、西戎;契和他的母亲简狄最初生活在河北中部,商族后主要活动于今山东和河南东部,属东夷,从地域看,周族主帝喾神,不如商族主帝喾神更靠谱。
满篇恶意猜测。周文化是华夏文化正源正本,中华后世皆称周人子孙。你否定周文化,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