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里,孩子多家庭才兴旺,所以,过去很多人宁愿冒着被罚款、不晋升的风险生孩子。但在近5年,出生人口则出现连年下降趋势,新生儿从2017年的1700级别,降到2018年的1500万、2019年的1400万、2020年的1200万、2021年的1000万、2022年和2023年的900万级别,用断崖式下降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看到没有,每年都以100-200万级别速度减少,如果把各年的出生人口连成线的话,其实就是一条明显的向右下倾斜线。这样的出生数据,也终于把我国总人口带入到负增长时代,每年的出生人口小于死亡人口,意味着未来总人口将越来越少。
形势有多严峻?可能大家没有直观的印象,可以做两个对比:
一是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生人口数据比,即便是在自然灾害的1960-1962年3年,平均每年也有1500万以上的新生儿,要知道,那个时候没吃没喝,也是远超目前的出生人口的。更不用说与1963年至1975年的、1981年至1997年两次累计长达30年,每年2000万以上出生人口相比。可以说,我们目前的14亿人口大国,主要就是这两次生育高峰奠定的基础。现在每年出生人口还不及过去的一半,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数据显示,世界平均生育率为16.9‰,欧盟为9.2‰,北美为10.9‰,我们的出生率是多少?6.3‰。看到了吧,很多人一直认为发达国家生育率低,没想到我们现在比人家还低出一大截。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重庆、新疆、黑龙江、北京、上海、江苏、天津等十个省的出生率已经低于老龄化严重的日本,这其中不乏一些经济发达省份。
而且,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监测人口替代指标的总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的比值),我们现在已经降至1.05,要知道,这个数据要达到2.1才能覆盖人口替代标准,现在我们却刚好只有一半。意味着如果还是目前这个出生数据的话,我们的总人口将继续呈直线下降趋势。
人口下降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大的方面,国家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劳动力跟不上,势必对我们的产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等带来深层次的影响,没有人,就不可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即便是原来的相关设施设备也会被闲置浪费,影响更是触及方方面面。
比如媒体报道显示,江苏、浙江、广西等地的一些医院,宣布取消产科业务。即便在继续经营的医院产科,其日子也不好过,有朋友就讲,他们所在医院的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已经不行了,奖金全院垫底。
当然,还影响到与之关联行业,比如大家目前感受最深的是,一些幼儿园的老师、小学老师也在开始分流,后面也必然影响到中学、大学。也就是说,出生率不断降低,不仅影响到国家未来,还影响到现有与人口有关的各个行业,影响他们的就业、收入。最终影响消费和经济发展。千万不要认为人口少了,就可以占用更多资源,实际则是每一个人福祉的减分项。
看到这里,很多人不禁要问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过去冒着各种风险抢着生,现在喊你生,咋就不生了呢?其实原因不难找,根据业内的总结,不外乎两大原因,一个住房成本高,另一个是养育成本。
关于住房问题。放开二孩、三孩政策后,出生人口不增反降,其实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动真格。此项工作从去年开始,分别于4月份、7月份、10月份多次提及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等3大工程,在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将加快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等3大工程”,一项工作在国家层面连提4次,用住建部的话说:
住建部部长倪虹此前提到,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推出的重要举措。
可以看出,加快保障房住房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很多人可能有不解,现在房地产市场如此萎靡,干嘛还要加快保障房建设呢?其实,这不正体现了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显示了强大决心么。国家为什么要急于加快保障房建设呢?看看官方的表态就能知道大概:
要求城市党委、政府担负起主体责任,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能有未来。
新市民、新青年,工薪族等,都是我们生育的主力军,把他们的住房问题解决了,起码就解决了生育一半的顾虑。当然,国家一声令下,各部门行动动作也是异常迅速的,央行在去年12月底重启PSL投放3500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3大工程后,1月份继续投入1500亿,按照这个趋势下去的话,一年投放上万亿应该是可以期待的。要知道,这个PSL是2015年-2018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才创设的,现在再次启用,显示了对此的重视程度。
此外,有了国家号令,地方也开始快速行动。
公开信息显示,广州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设60万套保障房。而根据经济观察报信息显示,截至1月底,已有19个城市披露了2024年的配售型保障房计划,数量已超过10万套,更多城市也在陆续公布2024年计划。
考虑到事情的紧迫性,一些地方开始在现房上做文章,如青岛在开年第一批就收购了2319套商品房作为保障房,重庆则一下收购了7个商品房项目,共计4207套房源,广州将4个待售商品房项目纳入保障房,南京已转化2500套库存房作为保障房,而太仓等地也明确表示,将评估收购小户型商品房以用作保障房等等。
而且,不仅是2024年,按照前不久住建部在保障房建设会议上的话说:
各地要抓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地方实施意见及配套办法。要抓项目开工,对第一批已经确定的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时开工,如期交付。要抓第二批项目筹备,加快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
说白了,保障房建设要持续加大力度供应。由此也可见,国家把供应保障房作为推动出生人口增长的重要举措,将长期坚持下去。
当然,面对出生人口危机,也少不了长期研究人口政策的智囊团队献计献策,又一新“提案”获父母们支持。
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月21日,梁建章团队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报告内容比较丰富,这实际更多侧重前述提到的另一个生育顾虑—养育成本。下面提取两条大家关注的信息点:
1.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53.8万,城镇一孩、二孩、三孩养育成本66万元、52万元和39万元,农村则为46万元、36万元和27万元;
2.实施现金和税收补贴、购房补贴、增减托儿所、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引进保姆在内的外国劳工、推广灵活办公、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等9大政策建议,具体见下面分析。
不得不说,根据梁建章团队测算出的养育成本,确实挺高,像上海都达到了101万,即便是在农村,养一个孩子到17岁也需要三五十万。怪不得有人说,生一个孩子,基本就要付出半套房的成本,如果生男孩,还得准备一套房子,成本就更不好说了。
除此之外,养育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时间成本,按梁建章的说法,这些都应该在制度上和资金上得到支持,比如引进成本更低的外国劳工、推广灵活办公以及保障女性生育权等等。关于资金支持方面,梁建章2孩补贴1千/月,3孩补贴2千/月,同时在个税和社保方面,2孩和3孩家庭分别减半、全免。
同时,在国家保障住房的基础上,发放购房补贴。梁建章团队提议,分别返还2孩家庭、3孩家庭房贷利息的50%和全部返还。在划定的高房价城市,买房按照折扣购买,1孩9折、2孩7折、3孩5折。
经过梁建章团队测算,发放现金补贴、房贷利息返还+折扣买房补贴、引进外国劳工等三大措施,分别可提升生育20%、20%、2%,即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多生420万孩子。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补贴如何才能实现呢?比如购房补贴,梁建章团队认为,可通过增加大城市和人口流入地区的土地供应来覆盖。而其他补贴,早前该团队也测算过,可用4%的GDP,即5万亿的国家财税来实现。
不可否认,梁专家的提议是比较符合很多人的想法。生育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钱的事,如果到位,大家自然会生,且多生。这些钱看似很多,但正如前面所说,不只看将要支出这么多,但近可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带来就业岗位,远则可为国家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投入再多都是不过分的。
应该扶持小城市发展 确保人口增长 财政偏向小城市 确保发展平衡
少收点各种费吧
生活稳定了才有精力想晚上那点事!
现在想过没,一家人原来都是独生子女,要养双方父母,要养小孩,学费又高,工资水平现才打道多少,房货,车贷谁敢去生,生下来要负责任呀,
真是的
建议把电商取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样人人有事做多劳多得!不养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