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尸骨未寒,后周王朝就宣告破产,这是柴荣托孤失败的原因?

人文之光啥 2024-08-01 00:21:24

很多喜欢五代史和两宋史的朋友往往对柴荣的英年早逝感到意难平,甚至很多网友认为,如果柴荣皇帝能够多活一些年头,或许后来的历史就会得到改写:比如后周朝廷就能从辽国手里夺回燕云十六州,中原也会有屏障。此外,也有人对于柴荣去世没多久,赵匡胤就做了大宋皇帝感到惋惜,认为柴荣托孤失败,才导致赵匡胤称帝。

其实个人觉得,从五代十国的社会环境来看,柴荣不论怎么托孤,其实都很难改变后周灭亡的悲剧。

1、五代的悲剧

类似柴荣这样的悲剧,在五代十国不是个例:雄主去世以后,接班人能力不行,导致王朝崩溃的。

比如朱氏梁朝(后梁)就是例子,当年朱氏梁朝的开国皇帝朱全忠也算是能够力压群雄的枭雄,但是朱全忠死后没多久,朱氏梁朝就被沙陀唐朝(后唐)推翻。而沙陀唐朝有两位雄主:李存勖和李嗣源。两位雄主在位期间,沙陀唐朝还勉强太平。但随着李嗣源去世没多久,李嗣源的接班人李从厚和李从珂就相继丧生,沙陀唐朝也被石氏晋朝(后晋)所取代。

石氏晋朝的开国皇帝石敬瑭被后世称为儿皇帝,因为他灭亡沙陀唐朝是依靠契丹人的力量,还向契丹人割让大片土地。但不可否认,石敬瑭在当皇帝之前,也算是五代十国时期战功赫赫的武将,算得上一方枭雄。但是石敬瑭一死,石重贵就搞丢了石氏晋朝的天下,甚至石重贵本身还被契丹人捉到了契丹腹地当农民,直到北宋初年才去世。当然在五代十国的末代皇帝里,石重贵还真算得上下场比较好的一位。

石氏晋朝灭亡以后,石氏晋朝的部将刘知远建立沙陀汉朝(后汉)。沙陀汉朝从建立到灭亡也就四年左右的光景。沙陀汉朝的末代皇帝也遭到杀害。之后郭威建立郭氏周朝(后周)。

郭威的后人都被沙陀汉朝的汉隐帝给杀戮一空。所以郭威虽然做了皇帝,也只能把皇位传给养子柴荣。郭威和柴荣都是一代豪杰,当代雄主,所以他们在位期间,郭氏周朝的国力是处于上升阶段的。

柴荣对于之前几个朝代的情况很清楚,他临终前也必然清楚:如果他死了,他的几岁小儿子,很难坐稳郭氏周朝的江山。所以柴荣其实是陷入一种纠结的状态里:一方面柴荣很清楚郭氏周朝面临的危机,而且大概率是很难避免的,另一方面柴荣又可能能打破这个魔咒。所以柴荣选择了托孤。

2、柴荣的托孤设计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托孤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柴荣也清楚这些例子。但是,对未来的局势能做出预判,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能做的就是尽人事。

所以柴荣安排了范质、魏仁浦等文臣作为文官托孤大臣,负责郭氏周朝的行政管理。其中范质属于宰相。同时,为了取得武装力量的支持,柴荣又安排符彦卿和李重进等武将也一并担任托孤大臣。毕竟,有武装力量的支持,小皇帝应该能够等到亲政的那天。

不过即便这样,柴荣过世几个月的光景,赵匡胤就搞出了陈桥兵变,轻易夺取了郭氏周朝的天下。而柴荣留下的这些托孤大臣,也都没能阻碍赵匡胤称帝篡位——其实,陈桥兵变是偶发事件,但也是一种必然事件。

因为在之前的历史上,托孤大臣很少有好下场,这就导致了柴荣安排的托孤大臣对于保护柴家皇帝的积极性不高。此外,五代十国由于改朝换代频繁,这也导致了很多大臣(包括部分托孤大臣)对于改朝换代感到无所谓:比如冯道,在沙陀唐朝是高管,在郭氏周朝也一样是高管。这导致大臣们对于维护之前天子的统治更没有积极性可言。

此外,符彦卿本身和赵匡胤还有一定的亲属关系。这意味着,赵匡胤称帝,自己也依旧是新朝廷的皇亲国戚。所以,自己更没动力去拦阻赵匡胤称帝。

当然,归根结底一句话:柴荣去世后,郭氏周朝迅速灭亡,看似是偶然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必然——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即便是没有赵匡胤,按照当时的环境,也必然会产生其他的篡位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