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丝朋友咨询:“于公,想听一下您对最近10万亿化债的解读”,在此分享与大家分享:
刺激经济的方式广泛多样,归根到底是“钱”。各种的政策中,“债”的方式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所以大家会看到近几年一直在不断发债“放水”。
最近的10万亿化债计划,当然也属债的范畴,但这10万亿不是国债,不是直接发债,而叫“化债”(化解债务),更准确地讲是“政府化债”(不是个人化债,不是给你个人化债哟)。
明白了这点,就能看懂10万亿落地,对谁利好,对谁利空。任何一项政策,利好还是利空,都是相对的,相对于谁,相对于哪些利益群体,相对于什么市场。抛开利于谁谈利空还是利好,那是瞎谈。
“政府化债”这个钱的用途已经明明白白写清楚了,是拿来化债的,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很显然这对地方政府而言是利好,是好事。
为什么对地方政府而言是利好呢?大家都知道,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那是相当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期,地不好卖啊,收入锐减,日子都过得捉襟见肘,别说还债了(政府债)。要还债?只有两个字:没钱。
地方政府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如果不还债(利息),政府信用没有了,那可是个大问题,中央当然也看到了。怎么办呢?不能不管啊,先帮你化解债务,10万亿的“化债资源”给地方政府,解燃眉之急。这对地方政府当然是直接利好啊。
那这波化债,对其它方面,比如经济及股市楼市等直接利好吗?这波化债只是新债换旧债,并不是直接刺激经济,对各类市场其实构不成直接利好。
(当然,如果化债之后,继续举债的空间出来了,后续的一系列动作或政策出来,那是加一回事,那是后续的事)。
目前看并不是直接对于其它市场构成利好,比如对股市楼市等这些并不构成直接利好。如果没有相应其它政策配套,甚至是一种利空。为什么呢?比如楼市,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暂时缓了口气((地方政府涨地价的需求和心情非常急迫,现在暂时缓了口气),那么就可以撑一撑,撑到“地”能卖个好价格的时候。
在撑的这段时间内,“面粉”的价格不会出现急涨,“面包”的价格也就不太会出现急涨。当然,“面粉”价格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面包”价格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即使政府债问题缓解,也不排除想面粉涨价(时机条件具备时,一定会涨),但在近期内不会大涨,整个楼市还是处于一个横盘期,所以对于楼市而言,并未直接构成上涨的利好。
(要注意:此次化债方案虽然不是直接对楼市利好,但后续有闪赚腾挪“出招”空间。楼市的态势,要具体看后面出的“招势”。比如:10万亿化债刚出台没多久,城建部和财政部就联合印发通知,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了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这打的就是“组合拳”。当然能否再一次拉开“大棚改”房价暴涨,还需配套动作,也需时间,这是后话)。
接着讲对于股市而言,这波化债并不是直接“放水”刺激经济,又哪来的乐观和预期很高?瞎乐观,自以为是利好,看不懂这些,投资赔钱那就会成为一种正常现象。
对于政策的研读(是利好还是利空),都要从对谁的角度去分析判断,从长期和短期去看,这是做投资所必须要做到的。分享这些思路和方式方法,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迪。
接着讲,“政府化债”的利好,一是解了“燃眉之急”;二是从长远看,十年后、二十年后归还(或更长时间),到那时10万亿的购买力就远小于今天了{这个大家都懂,通货膨胀会让这10万亿,在将来变成5万亿甚至2万亿的货币购买力,也即:将来即使归还10万亿,那时这10万亿实质上只有5万亿甚至2万亿的货币购买力(相当于用2万亿就把这10万亿的债务还掉了}。一个“化”字,是不是有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感觉呢。
关于化债对经济的刺激,是在10万亿化债方案出台后,举债空间被打开了,其它政策也有空间了,以后就更有能力(和空间)“闪赚腾挪”出台各种政策了。本次的化债就是为地方经济问题提供缓冲。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无论是化债还是发债,与之配合的货币政策需保持宽松。宽松是啥意思?“放水”啊。也即今后的“放水”会持续。货币大放水显然对百姓是有弊的,由此看出,10万亿化债对于百姓而言是一种利空。这方面比较敏感,不能公开详细讲。只总结一句话:10万亿的化债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危机的同时,其代价最终一定是由全体纳税人、民营企业等群体承担。
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利好与利空也是相对的,相对于某一方是利好,相对于另一方则很有可能就是利空。理解和判断某个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相对去看,才能看的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更多内容关注山海于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