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项目奖,为何被华为抛弃?

职场真的很健谈 2024-07-28 13:16:52

对于研发激励,很多公司喜欢采用项目奖、效益奖,认为它们能够驱动开发团队去关注进度和最终市场效益目标,所以大量采用,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殊不知,这些奖看似调动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却在长期损害了公司竞争力的根基,它们过于强调短期利益,强调局部利益,破坏团队协同,阻碍体系建设,副作用非常大。华为也曾经用过项目奖、效益奖,后来发现其危害越来越大,就抛弃了。可惜的是,很多企业还在把它们当宝,需要警醒了。

01研发项目奖、效益奖及其危害

所谓项目奖,一般与研发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完成了就有奖金拿,中间进度节点也可按比例拿。项目奖金一般事先确定,金额大小与项目难度、投入等因素有关,分配上主要面向项目成员,也一定程度考虑职能部门。

所谓效益奖,一般与研发产品上市后的市场效益进行挂钩,例如收入的X%,或者还可挂钩利润等指标。效益奖一般有时限,例如3年以内。

这些奖,往往在一开始比较有效,但慢慢地危害开始凸显,表现在:

1损害长期竞争力

项目奖、效益奖无疑能够促进短期的产品开发活动,尤其与项目进度有关的活动。但是,由于项目奖导向短期开发,研发人员就会热衷于短期内能够看到“效果”、容易开发的产品开发项目,而对技术研发、前瞻性产品预研等长期性的项目无动于衷。久而久之,企业就会后继乏力,缺少产品和技术储备,损害长期竞争力的根基。

2阻碍体系建设

由于和市场效益挂钩,由于项目拿奖金大头,导致研发人员只做能拿奖金的工作,研发流程、技术规范、经验积累、文档编写等工作没人愿意做,导致组织内知识不能有效传递,老人吃老本,新人没人教,因为师傅赶任务,不愿意抽时间带徒弟。

3助长急功近利

项目奖和效益奖,表面上提升了研发人员参与项目的热情,但也在无形中伤害着研发人员对研发工作本身的热爱,把宝贵的内驱力庸俗化成了外驱。产品开发是一项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其成就感是激励研发人员的源泉。但是,如果一味地采用金钱刺激,采用效益奖,这种成就感和对产品的热爱就会降低甚至消逝,研发人员会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越来越挑肥拣瘦,抢好做的、简单的产品去开发,抢好卖的、利润高的产品去开发,最终做出来一大堆迎合热点、粗制滥造的60分产品。另外,效益奖逻辑上也存在BUG,其假定研发人员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效益,但实际上应归功于产品人员,研发人员不过是按照产品人员的要求把产品做出来,只是IPD的八大代表之一,不能贪天之功。

4破坏内部协同

项目奖,往往只面向研发进行分配,甚至只面向项目人员分配,其它人员会怎么想?凭什么你们有项目奖,我们就没有?如果项目奖中也拿出一部分给他们,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一是未进项目的其他人员觉得不公平;二是职能部门的人通常一人进多个项目,多个项目分配给他的项目奖差距必然很大,这会导致显而易见的不公。于是,一做事就要成立项目组,就要设项目奖,即使是本职工作也是一样,所有人挤破头都想进项目,都想进好项目,挑肥拣瘦。最终上上下下形成“一切向钱看”的短视氛围,公司从此走上下坡路。

为什么很多企业热衷于推行产品开发项目奖、效益奖?可能是,研发管理者们认为项目奖比较直接见效,觉得产品开发过程难以掌控,与其花大力气去建立研发管理体系,不如通过设计与进度挂钩的项目奖机制,与产品市场表现挂钩的效益奖,使开发团队自动自觉去关注进度目标,关注产品效益,可以说,这是放弃管理的懒政思想。研发项目奖、效益奖,就如同销售提成一样,是毒奶,需要格外警惕。

02如何解决?

理想的解决之道,当然是像华为那样采用高维的项目化、市场化薪酬包模式(详见拙文《华为研发薪酬先进到了什么程度?》、《华为薪酬进化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很多企业不具备采用薪酬包模式的条件,只能退而求其次,借鉴华为高维薪酬的原理,对现有奖金模式进行优化:

1奖金架构优化:

项目奖、效益奖的立足点是项目,没有站到研发全局的视角,层面比较低,自然会出问题,因此,首先需要提升格局,从研发部门整体的角度来设计奖金架构,设置部门整体奖金包,再细分为项目和二级部门奖金包,最后分到个人。这是纵向架构,还可以有横向架构,即奖金包分类。借鉴华为薪酬包的概念,奖金包同样可以分为战略奖金包和经营奖金包两类:战略奖金包是公司投入,是“我给你钱”,用于激励研发人员完成公司所期望的预研、能力建设等战略性任务,以增加土地肥力。经营奖金包是获取分享,是“你给我钱”,用于激励研发人员完成短期的产品开发、优化任务,以多打粮食。

很多公司设计奖金没有整体规划,一开始是零零散散地设计单个奖金,慢慢地奖金名目越来越多,干什么都要搞个奖金,最后奖金满天飞,不仅成本失控,激励效果还不好。很多公司对奖金性质也认识不清,战略、经营奖金混在一起,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导向不清。

有了完整的奖金架构,就弥补了项目奖、效益奖的局限性,层面从项目扩大到了部门整体,对象从仅项目成员扩大到了全体研发人员,导向也从短期利益扩大到了长短兼顾。

2奖金生成优化:

奖金生成,要从纵向上回答各层级奖金的来源、生成机制及相互关系,从横向上回答战略、经营的导向及配比机制。

纵向上,首先是部门整体奖金包,理论上来源于部门整体的价值创造,但存在价值创造是否能够衡量的问题。在华为,采用内部市场化收入衡量研发的价值创造,研发通过将资源市场化,参与技术、产品、能力三类项目预算从中获取收入,奖金与收入增量部分挂钩:

研发奖金包=(市场化收入-空耗预算)×提取比例

但一般公司做不到这样,可以考虑两种思路:

1、和公司整体的效益(例如收入、利润)进行挂钩,例如部门整体奖金包=公司收入×比例1×权重1+公司利润×比例2×权重2。也可以单挂一个指标,与其存量、增量部分挂钩,例如部门整体奖金包=公司收入存量×比例1×权重1+公司收入增量×比例2×权重2。

2、和项目积分挂钩,建立项目价值评估标准,对每个项目按照技术难度、工作量投入、市场效益等维度进行分级评分,按年度统计总分,从这个角度就能衡量研发年度价值创造的重量,研发的薪酬/奖金再与之挂钩:今年研发薪酬包=上年研发薪酬包×今年项目总积分/上年项目总积分(加薪因素可另外考虑),研发奖金包=研发薪酬包-研发工资包。或者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每一积分的单价,可以更加方便地算出部门包和项目包。如果研发部门刚成立没有上年薪酬包怎么办?把研发人员的定薪标准加总即可,以后就可以按此方式生成。这种方式可以将所有的项目都纳入,而不是仅仅开发项目。

有了研发整体奖金包,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奖泛滥、成本失控的弊端,也解决了效益奖逻辑BUG问题,也省去了繁琐的设计和管理工作。

那接下来,项目、二级部门奖金包如何生成?同样有两种思路:

纵向生成:以纵向二级部门为单位,按一定比例(人员薪酬占比、部门价值占比等)切分研发总体奖金包。此方式适合职能型研发组织,二级部门纵向运作为主,项目横向运作尚不成型。横向生成:以横向项目团队为单位,按3种形式:金额、积分、工时,确定项目奖金包。金额形式是直接给出每个项目的目标奖金,积分形式则是确定每个项目的价值积分,工时则用人工×时间来标记项目价值,各有各的适用场景。此方式适合矩阵型研发组织,项目横向运作为主,二级职能部门充当资源部门提供支撑。

上述生成的奖金包,不只由一方独享,而是在项目团队和所有二级职能部门之间分享(例如7:3,可调节)。

解决了纵向架构问题,再来看横向的战略包、经营包问题。在华为,战略包来自于战略预算,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确定金额,参与的部门/个人从中分享。但一般公司可能战略预算难以制订,则可以简单按照经营包的某个比例,例如10%-15%,或者参考研发部门组织绩效中“增加土地肥力”KPI权重,确定战略包。

如此一来,又解决了项目奖、效益奖导向急功近利、破坏内部协同问题。整体设置大奖金包,既可以和公司整体效益挂钩,又解决了短期效应、挑肥拣瘦、效益奖核算复杂、管理拉长的问题。项目、职能部门分享奖金包,则解决了协同问题,大家都有奖金拿,则会为了项目成功而积极协同。

3奖金评价优化

奖金评价,需要建立项目价值评估标准(前述已提及)与绩效管理机制,在立项时给出一个基准分,结项时根据绩效管理给出一个最终分。

项目价值评估标准可以从以下维度建立:1)项目的技术含量及技术指标的先进性(25 分);2)项目开发工作量和自主开发难度(40 分);3)项目对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及对科技进步推动的效果(10分 );4)项目潜在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及其它相关因素(25 分)。每个维度划分等级并分别赋分。各项目对照标准,即可确定基准分。

结项时可以根据项目组织绩效进行评价,包括范围、进度、预算、质量、资源、风险等。

项目最终积分=项目基准分*项目组织绩效系数。

这样,有了项目积分之后,可以不用为每个项目设定具体的激励金额,但仍然能实现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激励的效果,因为可以通过部门整体奖金包/所有项目积分总额×本项目积分的方式,在年底计算出本项目奖金金额。对于员工而言,用积分替代金额,同样也能激励。

绩效管理方面,需要有组织绩效(纵向职能部门与横向项目)与个人绩效,此处不赘述。

4奖金分配优化

原项目奖、效益奖模式下的分配,存在分配不均、分配滞后等问题,新的方式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研发整体奖金包无论是和公司整体效益挂钩,还是按照积分生成,都可以实现动态生成,动态分配,无需等到年底,及时性、灵活性大大增强。奖金包在项目、职能部门间按比例分配,则可以有效解决之前仅面向项目团队分配的问题,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都拥有奖金包,都可以对员工进行激励,实现项目和职能工作兼顾,不再是以前一边倒。

奖金包还很好地贯彻了“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集体导向原则,将个人利益与组织效益实现挂钩。在分配时,先计算研发整体奖金包,再计算下面项目和职能部门的奖金包之和,二者比对,如果后者超过前者,则需要同比缩小,反之可以同比放大,这就是兑换机制,确保了激励成本整体可控。

分配到个人时,员工可以从项目和职能都获得奖金,项目经理按照个人在项目团队中的贡献给他发放项目奖金,职能经理按照个人在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职能工作中的贡献,给他发放职能奖金,两边对他都能激励,从而都能指挥。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员工不就多拿了吗?实际不太可能,因为员工参与项目多了,职能工作就会少。而那些无法参与项目的人,则主要享受职能奖金。也有的公司会把二者合并,职能和项目经理分别考核,得出一个整体的绩效系数,配合个人绩效奖金基数,采用如下方式得到个人实发奖金。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的,只是削弱了纵向、横向经理分配奖金的权限。

03留白

项目奖、效益奖非常符合人们的直觉,它们确实能够在短期内见到效果,但是长期看又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需要持续的进化。那么,上述优化又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华为也曾经对进行过类似的优化,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薪酬包模式,所以说,很多管理工具都不是完美的,可能暂时有效,长远看终将失效,怎么办?唯有持续不断地迭代进化。

研发激励,也不仅仅是奖金,还有职业发展、绩效等多元激励,仅靠奖金是不足以有效长期激励的,需要多管齐下。比尔盖茨说,激励不难,难的是持续激励,研发激励不能奢望灵丹妙药,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我们共勉。

文末福利:

本文仅仅展示了研发薪酬设计的部分思路,很多思路、工具、案例限于篇幅没有展示。为帮助广大企业更好地进行研发激励,本人计划8月底开设研发多元激励直播课程,首先推出的是薪酬篇,内容包括研发激励困局、研发薪酬失效模式、研发业务与人才认知、研发个体薪酬、研发奖金包、长效激励、研发薪酬变革管理等。后续还将推出绩效篇、能力篇等,形成研发多元激励模式。欢迎大家预定席位,有意者可先购买知识星球(价值399元,内含1000多份资料和闭门文章,私信我购买),享受600元课酬优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