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国航天科技的持续进步,载人登月目标已近在咫尺。官方已明确将在2030 年前达成此计划,为此投入了海量人力与物力资源。
这不禁让许多人产生疑问:航天登月如此巨额投入是否物有所值?月球既无法种植作物,又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航天登月真有必要吗?难道不该将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实则不然,中国的登月使命意义深远,甚至可以断言,国家未来命运与能否成功登月并主导相关事务紧密相连。
一、对话权的争夺首先,必须认清一个现实,中美对抗格局已然形成。尽管不少人觉得这只是两大国间的纷争,实则情况远为复杂。美苏冷战堪称绝佳参照。冷战绝非仅仅军事对抗或单纯经济竞争,而是全方位的抗衡。不但要在军事、经济实力上比拼,政治、工业、科技以及民生等诸多领域均是角力场。冷战期间,最夺人眼球的当属美、苏航天竞赛。两国倾尽全力,几乎不计代价地推动航天技术发展,竞相成为首个代表人类进军宇宙的先锋。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 “东方 1 号” 宇宙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人类史上首位踏入宇宙之人。返回地球后,他豪迈宣称:“我巡视了整个天空,未发现上帝与天使!”此壮举意义非凡,瞬间让苏联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于国际舞台赢得更多话语权。美国则奋力追赶,志在超越苏联。1969 年 7 月 21 日,美国 “阿波罗 11 号” 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月。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表面时感慨:“这虽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凭借此次登月成就,美国在航天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夺回曾经旁落的话语权。可以说,冷战时期不进则退,自身停滞不意味着他人也会原地踏步。如今,中国所处时代环境较苏联时期更为有利,因美国航天技术已大幅倒退,其宇航员困于空间站难以返程。换言之,这是中国发挥“后发优势” 的黄金契机,亦是在航天与科技领域拓展国际话语权、冲破美国技术封锁的唯一机遇,一旦错失,永不再来。二、月球上的资源再者,登月绝非毫无意义之举,事实上,月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堪称亟待开发的宝藏之地。不少人存在误解,认为月球一片荒芜,缺乏空气、无法开展种植,不适宜人类居住,仿佛就是毫无价值的不毛之地。这种认知大错特错,宇宙资源相较地球而言要丰富得多。与浩瀚宇宙相比,地球资源显得颇为贫瘠,仅月球资源就足以超越地球上任何资源丰富的国度。月球上的氦- 3 堪称其最为富足且极具价值的资源。这种同位素可实现高效、清洁且安全的核聚变反应。仅需1 公斤氦 - 3 与 0.67 公斤氘发生聚变,释放的能量便等同于一座百万瓦发电厂一年的发电总量。地球上氦- 3 含量极其稀少,约占 0.00013%,且大多深埋于地球内部及海洋底部,既稀缺又难以提取。月球的氦- 3 储量极为可观,目前已探明的数量达 100 万吨,实际规模远超已知数据。此外,月球上看似不适宜耕种的土壤同样有着重要价值,因其蕴含丰富多样的资源。例如,月壤含40% 的氧气,这些氧气可提取用于火箭推进器,或助力月球殖民活动以及宇宙飞船内合成水。月壤中的硅还能用于制造玻璃与太阳能电池。即便对月壤进行简单加工,其仍可直接用于制作防护材料。月壤中的铝、钙、钛、锰、镁、铬等成分,更是人类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月球直径达3476 公里,表面积为 3800 万平方公里,而当前人类探索范围仅占其中一部分。换言之,月球资源丰富得足以让各国垂涎,怎能将其视作贫瘠之地?无人知晓那片土地究竟潜藏何种未被发掘的资源,但可以预见,这些资源足以推动人类迈向星际。仅就此而言,中国必须登上月球!三、航天技术推动的产业转型升级从经济与工业角度审视,登月亦带来诸多显著益处。打个比方,建造一艘航空母舰需多行业协同配合。苏联时期,建造一艘航母需九个国防工业部门、600 个相关技术领域以及 8000 家配套企业参与。建造一艘航母便需耗费如此多资源,那成功实现一次载人航天需投入多少?一次载人登月又需多少呢?许多人误认航天行业不产生GDP 价值,实则不然。航天领域能促进众多产业发展,支撑的相关行业不计其数,带动的经济效益难以估量,只是这部分贡献不易量化。那么换个角度看,航天技术进步能否推动产业升级?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任何技术皆有其独特价值,航天技术尤甚。以卫星定位为例,如今人们能用手机导航,得益于航天技术对民用领域的支持。在北京,有4000 项空间应用成果已在生物、医疗、农业及自然资源等领域得以应用。中国航天集团智能科技研究院的技术在无人驾驶领域得到应用,达成“车路云” 协同智能连接,让无人驾驶从科幻构想变为现实。产业升级与迭代相互交织,航天领域的每项成果与技术突破最终都会惠及民用领域,推动产业提升。试想,当中国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并在月球建立永久科研基地时,将拥有多少相关技术专利?今后,任何欲登月的国家都需依赖中国的技术与设备,仅专利费用便会让中国收获颇丰。在这个世界上,技术是最为珍贵且有价值的资产,届时谁又能绕开中国技术?谁又能不向中国支付专利费用呢?四、月球的战略意义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月球所蕴含的军事潜能。传统军事范畴主要聚焦于陆地、海洋与天空,然而头顶之上的月球区域却近乎被全然忽视,成为了一个战略盲点。倘若中国顺利达成载人登月目标,并于月球成功建立殖民地,将军事力量拓展至太空领域,那将会是怎样一番震撼景象呢?其威慑力将远超人类现有的各类武器,具备更为强大的震慑效能。从月球发射的导弹难以被拦截,而地球的军事力量目前尚无法对月球基地实施有效反击。地球与月球之间的遥远距离,恰似一道天然的理想防护壁垒,令掌控月球的一方能够获取极为充裕的导弹拦截时间。甚至可以说,占据月球的一方能够肆意攻击地球上的任意国家或地区,而地球上的防御方只能深陷于恐惧之中,因毫无有效应对之策而陷入被动挨打境地。这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威慑力,足以彻底颠覆长期以来形成的核威慑格局。相较而言,美国曾经鼓吹的“星球大战”计划简直如同无稽之谈。若从更为激进的视角考量,月球面积广袤无垠,哪怕仅仅迁移中国的部分人口至月球,便意味着在战争时期能够毫无顾忌地在地球上部署军事力量,毕竟届时我们将不再受核威慑以及“相互毁灭” 理论的掣肘。或许核武器有能力摧毁地球,但面对月球上的生命力量,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尊严依存于强大的武力保障,而真理往往受限于军事力量的覆盖范围。在科技领域,情况亦是如此。一旦出现技术代差,所有传统军事手段与理论都将黯然失色。或许我们并不热衷于主动攻击他人,但我们务必将月球纳入未来发展战略的关键考量范畴。毕竟,唯有将利刃紧握于自身之手,方能获取内心的安宁与踏实,而非坐视他人将利刃架于自己的脖颈之上。总结月球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堪比黄岩岛与钓鱼岛等领土,而宇宙探索则犹如我们曾错失的大航海时代机遇。倘若因眼前的些许局部问题与短期利益而放弃对宇宙的探索征程,那么我们将极有可能丧失中国的未来发展主动权。历史的深刻教训警示我们,落后必将遭受惩处。为了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重蹈落后受辱的覆辙,中国务必奋勇争先,率先实现登月并牢牢掌控月球。唯有如此,方能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使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