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百姓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寿,办得风光热闹,左邻右舍就会说这个老太太好福气有面子,这户人家在这一带酒做得起人,百姓如此,国家更是如此,要是我的生日都过寒酸了,不但连我面子没地方搁,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还这么个体现大清国河晏海清,国泰民安,同治中兴以来的兴旺气象都跑到哪儿去了。
为什么要学习“语言艺术”?
不学,你甚至连皇太后都当不好!
明明就是铺张浪费,穷奢极欲,人家楞是上升到了朝廷层面,国家层面,硬是将自己的生日说成了朝廷体面,甚至只有通过盛大的生日场面才能彰显大清国的中兴气象。
关键,她说的好像还有道理;更关键,人家手握实权,乃系清廷最大的领导,嘴自然最大,说啥就是啥,说啥都有理儿!
一句话,我要过生日,我要花大钱,你们赶紧想办法!
这个时候,李鸿章再想奏请追加北洋水师的军费,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李鸿章到底是李鸿章,不走寻常路,不发套路牌,到底完成了一出精彩的御前奏对。
慈禧:什么时候到的北京啊。
李鸿章:昨天。
慈禧:看你的精神还好啊。
李鸿章:臣是鞍马上过来的,平素也还注意身体的调养。
注意,李鸿章在这个时候提及身体的保养,绝非顺口一说,而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对于李鸿章和慈禧太后这般年龄的老人而言,这是一个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能够迅速拉近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并奠定随后对话的基础。
更何况,慈禧太后热衷养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李鸿章就是想尽快将慈禧太后从刚才的盛怒中拉回来,赶紧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事情上。
慈禧问及养生诀窍,李鸿章给出了这般回应:
李鸿章:臣于调养之术有三条心得,一是孔圣人说的‘食不厌精’,臣特别喜欢吃清蒸的淞口鲜鲈鱼,下面的人背地里叫臣‘李鲈’。
慈禧:下面的人也太没规矩了。
敷衍也好,真心也罢,慈禧太后到底笑了,那么,李鸿章不惜用外号来舒缓慈禧情绪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什么叫面子?什么叫体面?
堂堂朝廷宰辅,用了强调“外号”这般等同“自残”的方式,就为了哄得太后高兴,到底合适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追加北洋水师的军费才是硬道理!事情办成了就是最大的体面!
话题已然铺开,那就要进行到底,李鸿章仍需慢慢铺垫:
李鸿章:他们也没什么恶意,臣也懒得生气,臣第二条心得是每天早晨有一次散步,这还是臣的恩师曾国藩在日给臣留下的必不可少的早课。
慈禧:巧得很,我也散步,只是在午后。李中堂每次走多少步?我是九百九十九步。
李鸿章:九九归一统,太后连散步都是合于天数的。臣不行,没个章法,只要把身体走得微微发热就行了。
慈禧:你这叫顺乎自然嘛,那第三条呢?
一来一往,一唱一和,慈禧和李鸿章之间俨然变成了两位互捧的老者,我说你的方法好,你说我的方法妙,我夸你,你才能夸我;我贬你,你肯定加倍回报。
说到底,朝堂也是江湖,慈禧太后也需要注意人情世故,李鸿章虽然只是臣子,但从根本上讲,没有李鸿章这等汉臣的支持,慈禧太后的位置同样不稳。
说白了,领导占据资源,资源同样需要领导维护,相互作用才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互捧环节以后,李鸿章还有最后一条养生心得,这一条不能再铺垫,更不能再互捧,必须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的目的上。
且看李鸿章如何操作:
臣的脾气暴躁,怒火伤肝。因此常做些怡情的事儿,弄弄花啊草的,臣对养鸟也很有兴致。
从脾气暴躁到怡情爱好,从怡情爱好到养花养草,再从养花养草过渡到养鸟,自然而然,一气呵成,毫无刻意的痕迹,最终将话题转移到了盛宣怀的身上。
哦,对了,臣的属下盛宣怀半年前觅得一只印度产鹦鹉,它极通人性,我给太后带来了,以博太后一笑。
提到了鸟,想起了盛宣怀弄来的一只鹦鹉,而这只鹦鹉的作用是什么?
博太后一笑!
太后笑了,又会有何种结果?
最起码,盛宣怀会被青眼相加,甚至会被当场加官进爵!
盛宣怀对于李鸿章而言,意味着什么?
相当于胡雪岩之于左宗棠,乃系主要的财政来源,意义非同一般!官场引见,向来比较敏感,太直接容易遭人误会,太隐晦又不被理解,李鸿章只用了一句话便轻松实现了这件难事,由此可见,李鸿章的成功并非没有道理!
能得李鸿章引见,盛宣怀绝非等闲,再看盛宣怀的精彩表现:
慈禧:你就是盛宣怀?听人说你与洋人打交道很有办法。
盛宣怀:那都是仰仗皇上皇太后天威,洋人才不敢轻慢于臣的。
慈禧:你很会说话嘛。
很有办法?有了功劳?
别犹豫,更别有别的想法,功劳都是领导的,哪怕领导没参与,哪怕领导不知情,能有功劳也是领导平时的教导,也是领导的权威影响!
只是,这只鹦鹉却没能按照剧本正常推进,费劲教会的“太后万寿无疆”,偏就没有说出来,弄得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再请注意慈禧太后的反应:
这鸟儿虽小,脾气倒还挺大的。
这句话虽然看似戏谑,但却明确了责任划分,只怨鸟的脾气太大,不算盛宣怀欺君!
李中堂,是不是你财政紧缺,舍不得给这鸟喂食啊。
这句话更是有着玩笑的味道,但却一下缓解了尴尬的局面,李鸿章的引见不再没有意义,盛宣怀的进献不再没有意义,对话仍能继续!
可就在大家都要放弃的时候,鹦鹉响亮喊出了“太后万寿无疆”,惹得慈禧分外高兴,连忙下令高规格对待,并认真夸了李鸿章一句:
慈禧:真是难得你把这些小事还放在心上。
李鸿章:太后之事无小事。
话虽简单,但马屁却直奔慈禧内心,慈禧趁机来了一个一箭双雕:
听听,听听,皇上听见了吧,这才叫见识呢,唉,可惜啊咱们大清像李中堂这样的忠臣不多了。
夸了李鸿章,批了阎敬铭,甚至连教导光绪皇帝和自己作对的翁同龢也顺带给出了敲打!
只是,慈禧太后的这句话明显有着挑拨的意思,李鸿章可不能上当,赶紧给出了解释:
太后这话叫臣惶恐得很,若论公忠体国,翁师傅和阎敬铭都强臣十倍。
别想引我上套,别想将我推到前面当成靶子,拉一个打一个,被拉的永远没有好下场!
闲话扯完,轮到正题,慈禧太后到底想到了北洋水师,一直被默默敲打的光绪皇帝终于等到了说话的机会,赶紧问及北洋水师的情况:
光绪:李鸿章,你在奏折中说中国的海军在远东排第一,世界排第四,比美国海军都强大,可是真的?
李鸿章:那是洋人的评价。
注意李鸿章的回答,没有肯定,没有否定,只是转述洋人的评价,反倒更为客观,更为可信,不服不行!
只是,肯定北洋水师的世界排名,那是为了证明自己此前的工作颇有成绩,但李鸿章今天的目的是请求朝廷追加北洋水师的军费,所以,这句回答以后必须还有转折,转折到北洋水师的不足,转折到北洋水师和列强水师之间的差距:
不过,臣前不久在烟台大连湾曾经亲自到英、法、俄国的铁甲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特别是日本明治天皇将扩充水师视为帝国第一大事,举国动员,添置巨舰,实为我心腹大患。
意思很明确,北洋水师的实力还是不够,言下之意就是要钱,买船买炮买炮弹!
慈禧太后一听,想要钱?我连过生日的钱都还没有着落,我哪还有多余的钱给你扯这些淡!
当然,领导不会明言,就只会换种方式或者绕个弯儿再说:
日本蕞尔小邦,不足为惧。
中堂多虑了,中堂瞎操心了,中堂别想要钱!
李鸿章:李鸿章:但他们的一切战备皆针对我而来。
光绪:日本狼子野心,中堂作何布置?
到底,光绪皇帝到底稍微清醒,一语问及关键,再看李鸿章给出的布置计划:
最要紧的旅顺和威海卫两大军港已经竣工,互为犄角,使渤海门户成为深固不摇之势。只是北洋海军自开办以来,六年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况且就是这二十余艘战舰有的需要新配置火炮,有的机器磨损过大,影响了航速。
船,不够;火炮,太过陈旧;机器,磨损厉害;总而言之,一句话,缺钱,要钱,朝廷必须给予绝对支持!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慈禧太后不能再装糊涂,但她给出的解决办法却让李鸿章有点欲哭无泪:
好了,好了,要多少银子,你和户部想法子去。
态度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起码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你不能说人家小气吧,更不能说人家自私自利,全然不顾朝廷大局,一心只想过好生日吧!
只是,别着急欣慰,慈禧的操作还在后面:
哦,阎敬铭的差使,就由翁师傅兼着吧。
阎敬铭刚刚被罢免,翁同龢兼任户部尚书,李鸿章还能要到钱吗?
翁李之仇,由来已久,早就已经深入骨髓,哪会如此轻易就批款给李鸿章!
慈禧的操作,精明不精明?
答应给你钱,你就不能再纠缠!
让你冲翁同龢兼任尚书的户部要钱,能要走算你有本事,你就只能干瞪眼!
说来说去,还是生日重要,至于北洋水师的发展,打起来再说,打起来再后悔呗!
呜呼哀哉,如此太后,如此朝廷,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