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东北角的史家崖,与博山的岭西挨着不远(自驾古村游记)

远信看看旅游 2024-10-12 09:10:37

国庆黄金周在市区里逛荡,简直。。。太暖和了。。。人挤人哇。。。

那天离开省博后坐上了公交115,又在解放桥换乘5路去经四路人民商场----此举严重错误:5路走黑西路,黑西路的拥堵程度不亚于大明湖路和泉城路,因此我和二哈同学坐在车上看着窗外无数辆全国各地私家车,以蜗牛的时速运行,不,蜗牛的速度都比我们四个轮子快。

实体店的生意真是不行了,尤其是老牌商场,简单转一圈后坐3路公交回家,车子一驶近趵突泉北门,呵呵,进入了泉城路,更呵呵。。。

而那日去芙蓉街更甚,乘坐54路经过大明湖东门站,眼瞅着南面长龙似的两条车队,拉着二哈同学的小手匆匆冲下公交车。徒步走到老东门,54路公交还在站牌呢;到了县东巷路口,距离老妈家还有80米,回头瞅瞅,东向的大明湖路依然没有54路公交的身影。。。

还是进村吧,村里安静,村里空气好,村里花草香,村里泉水甜,村里老人亲,村里啥都好~~

老唐不休班,看我一早收拾游玩行囊:“你们出去玩的时候,注意啊?”

----注意啥?流行性感冒?劫道的?还挺关心老婆呢。

“汽车新换的蓄电池可能还不稳定,你别跑到偏远山村,电池突然没电就麻烦了。”

“我带着儿子,就俺娘儿俩,去偏僻地方干嘛?再说村里还有好些七八十岁的老光棍呢。。。”

“正好可以留在村里。”

“我留下干嘛?他们就是因为没钱才成老光棍的。”

“他们有房子啊!”

“去你的!那些房子都屋倒墙塌的,屋顶都没了,我去干嘛?”

“你不是最喜欢老房子嘛?都几百年了。。。”

“那些老屋上个厕所都漏风。”啊呸呸呸!喝。。。吐!

莱芜有个古村名叫:史家崖

如果是平日里走京沪高速去史家崖村,只需一个半小时,但现在正值“非常时期的黄金周”,走高速俩小时,不走高速同样俩小时。而且昨天听朋友说,他从章丘回济南的一路看到五六起交通事故;而一早奔了长清的老唐也发来微信说,在高速上看到两起事故了,还堵车严重。

吓得我不敢走高速了----你车技可以,架不住遇到车技不行的主儿啊。网上也有一堆段子:什么一年两箱油;什么楼下邻居那辆停了一年的车在这个十一黄金周外出了。。。云云。

干脆不上高速了,我们可以在省道村道慢慢行驶。如果在高速上被堵得一动不动,可受不了,我是个急性子,悄悄给你们说,在高速一般没人能超越我,大多数都是我骂骂咧咧地超过前面一辆又一辆占道的龟速车。。。

史家崖村位于莱城东北部,与淄博的博山区接壤,是莱芜最偏远的村庄之一。

据《周氏谱》记载,明成化年间,周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原名“卸甲崖”,后演变为“史家崖”。传说史家崖村和博山区的虎牢关村接壤处,“三国年间”吕布大战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就发生在此。有一名大将带兵路过史家崖村时,在一块高崖巨石上面卸甲休息,由此得名卸甲崖,后因“卸甲”谐音通“卸家”,后因二字不吉祥,故更名为“史家崖”。

----看到“虎牢关”三个字眼立马想起了上虎村和下虎村,还有美丽的桃花泉和牛角村,没错,都在一条线上。如果你们来史家崖游玩,可以顺带来这几个村子。(每个村子的详细游记请在微信公众号“浮想联翩的大猿猿”里面搜索)

入村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河水充盈,几处落差也坠落出几个小瀑布。水面下这里一群那里一簇欢实的小鱼游来嬉去;水面上小睡莲一片片张开,纷纷积极地迎向太阳,肆意地享受着秋日的温暖。

长长的银色护栏隔开了河道,也将村子一分为二,史家崖的村居分布在两侧山坡上面,错落有致,依着山傍着水。顺着河道走到尽头,上游是村里借助天然山体修建的小水库。几只白色大鹅和灰花鸭子或浮在水面,或聚在岸边----瞧它们那毫无压力的惬意生活,哼!给它们整点房贷车贷!

天空干净的像洗过一般,除了偶尔掠过的几只鸟儿,再也没有其它杂质。阳光从头顶泼洒下来,大肥鹅们划过水面,荡起圈圈涟漪,一片岁月静好,红尘无忧的景象。

村里老房子所采用的石头偏黄色,像是一块块金砖盖起的黄金屋,灿烂的阳光照在上面也泛出了金光,甚至于在黄金屋的映衬下,原本应该是金色的太阳却成了白色。

这就是那块两百多年前的养生碑刻吧?位于村委东邻的一面墙内嵌着。

小水库旁边有家超市,进去想买点零食,快一点了还没吃午饭呢。看到了五毛钱一袋的干脆面,虽然不爱吃,但也能当饭垫垫,刚想拿两包呢。店老板是位大姨,忙说,“这个过期了。”

“没事,过期一样吃。”说罢拿了四包。

超市北面有户人家的房子,墙体里也嵌了几块雕花老砖,有点。。。像古墓或者古庙里的建筑构件,感觉更像是古墓。

(左边这块深色石块旋转方向看看,上面是个狮子吧?)

如意处

学知清净□

人间安乐居

安卧兴隆地

虎踞□山隆

----文化人在文化地写的文化字。

在村里走了好大一圈,除了偶然穿村而过的私车家,只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位年长村人。村里貌似正在改造下水,倾斜向上的小路被凿出了长长的沟壑,然而干活的也是两位年龄大概七十岁左右的大叔。

钻进一条狭长的巷道中,尽头有两座二层小楼,石楼之间架着连廊。东边坐着一位正在打瞌睡的大爷,也许是年纪大耳背的缘故,我俩在跟前好一会儿,大爷始终没有抬头,酣睡其中。

而大爷西侧则趴着一只狗子,不叫,不惊,不动,仅仅是懒洋洋地看了我俩一眼,安然享受着它的阳光。

走近了才发现,这只狗子的长相怎么如此奇特?纤细的四肢,修长的身子、尖长的脑袋、细长的尾巴。。。这这这,被拉长的吗?----正宗细狗。

关键是它好温顺,要不是看出来它是位“先生”,凭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像极了美女。

虽然看着消瘦,皮毛下隐隐若现的健硕肌肉又能感到它是个运动高手,跑起来肯定风驰电掣,是一只像风一样的狗子。

我,不太喜欢猫猫狗狗,嫌脏怕有虫 ,但这只细狗子突然让我有了想养它的欲望。

算了算了,看看我的存款余额,还是灭了这个冲动而来的心思吧。

前面提到过,史家崖位于莱芜与博山搭界的地方,而且史家崖继续往东还会途经牛角村、桃花泉村、下虎村、上虎村,然后就到了我们今天计划前行的第二个古村:

博山区的岭西村

民国十六年(1927年)《王氏族谱》载:“始祖原籍北直隶真定府冀州枣强王家洼人也。大明洪武三年奉旨给银碗,迁居山东济南府泰安州莱芜县东北四十五里南苗山庄卜居焉。六世祖迁颜神城南山头庄。十世祖自山头迁西山王大岭西,至今已传十五世。”据此,清代以前已形成村落。另据村民王德公讲:王姓迁此前,就有另一王姓早在此定居。清乾隆八年(1743年)《续修淄川县志》已有“岭西”村名的记载。因地处王大岭以西,故名“岭西”。

原本我将车子停在岭西碑旁边的,顺着下坡的水泥路走了100米拐了个大弯后才发现原来里面“别有大天地”,岭西村藏在里面的山谷中呢。俺俩又返回来驾车直接开进村。

在我们停车的村碑对面花坛里,又发现几块残缺的半拉石碑,看大概内容,貌似曾经是哪座庙观的捐资名录:大清同治,几百几百的单位应该是“两”。这块当年精心挑选且费心刻制的石碑,被砸得好彻底,都被砌进了花坛,倒是尺寸刚好。

虽然岭西村坐落于群山环绕的山谷中,但一点也不妨碍接受阳光的沐浴,因为我们所处位置实际上也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村子并非深藏谷底。即使如此,依然也有一条小河沟贯穿整座村子,而河沟另一头侧是一个小湖,也许是水库----太累了,我们没有过去细瞧。

今晚看地图,才发觉如果沿河而走,会到达樵岭前风景区耶!樵岭前风景区有啥?博山第一溶洞!古村樵岭前!淋漓湖!又唤起了我的美好游玩回忆,嘿嘿~~

(樵岭前,请点击链接:)

盯着路边这些结了籽的青草猜测会不会是韭菜?但见过韭菜开花没见过结籽?过来一位背着手的大爷说那就是韭菜,没人要了,把种子摘走就行,明年种地里又能长出新韭菜,说罢还薅了几棵递过来。然后我也跟着薅韭菜种子,仿若已经看到明年初生的绿油油韭菜啦!

同大多古村一样,除了偶尔慕名来玩的游客,村里只有留守老人,好些宅院也是大门紧锁,无人居住,有些直接破旧坍塌的不行,遗弃了许久。

当年选到此处宝地落地生根的明代先人们,哪里会料到几百年后的今日,早就没有几个子孙守护着当年辛苦打拼下来为之骄傲的家园了。

天还是那片天,山也还是那些山,只是曾经充满了烟火人气的村子,现如今过于静谧了。纵然古人喜清幽,今人却爱热闹,然而,清幽的地方越来越冷清,热闹的地方越来越拥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