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另辟蹊径,选对适合自己的赛道,两首荷花诗千古流传

晴羽微蓝谈文化 2024-05-25 10:02:38

杨万里早年写诗比较拘谨,他有意模仿别人,但总也达不到范文的境界,比如黄庭坚的那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既雅致,又深邃。

他也想效仿杜甫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境之中饱含沧桑。但是到了自己这里,总觉得词不达意,写了千余首,无人喝彩,便索性全部付之一炬。

作为江西人,杨万里对江西派诗情有独钟。这属于老家的土特产,值得骄傲和吹嘘。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都是杨万里学习的对象,“祖”即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诗风追求瘦、硬、奇,要求每个字都有来头,宁拙不巧。

这可难为了杨万里,总感觉和偶像们不是一个赛道。一天,他埋头苦吟,寻求佳句,忽然悟得一句:“问侬佳句如何法?无法无盂也没衣。”

他终于发现,佳句不是效仿来的,是灵感迸发之后的浑然天成,是不受束缚的独特表达,是另辟蹊径的胆识和魄力,总之,绝不是师法前人。

经过一番思想沉淀,五十岁那年,杨万里终于写出了一首爆款诗作,被坊间民众口口相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这是一幅初夏的美丽图画,它并不是静止的。画上有泉水悄无声息地流淌,流在夏日的心脉上。每一条细流都无比珍贵,像是赠与夏日的一份厚礼。

树木也爱这晴暖柔和的天气,水面波澜不兴,周遭宁静安然,只有映在水中的绿荫,似在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秀色。

前两句中规中矩地描述着夏日景色,后两句却忽然俏皮起来。只见一只含苞待放的小荷跃入画面,像动用了大光圈,此刻背景都模糊起来,只有那朵小荷的尖尖角在荷塘的绿晕中独自清秀。

一只蜻蜓耐不住诱惑,早早立在了尖角上头。通过放大荷花的细节与蜻蜓的动作,来突出夏日荷塘的美丽,使人过目不忘,又觉得新鲜有趣,十分提神醒脑。

这首《小池》显然不属于江西诗派,它被认为是杨万里诗风转变的代表作,大概作于1177年前后。杨万里号“诚斋”,于是人们就把他这种灵动精巧的诗称为“诚斋体”。

成就一首经典好诗后,杨万里继续修炼,写下了更多好词好句,出乎意料,让他出圈的还是荷花诗。

他赞美六月西湖的荷花:六月西湖锦绣乡,千层翠盖万红妆。

在梦中,也不忘泛舟赏荷: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他对荷花的喜爱近乎痴狂,六十岁时,另一首荷花诗横空出世,世人争相传诵,追捧不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首句用了“毕竟”这种情绪词,似在说服读者,不管怎样,西湖的六月就是得天独厚般的存在。其他季节纵然各具风韵,但是六月的西湖,一定是风华绝代,无可媲美的。

因为,毕竟,那是六月的西湖啊。

六月的西湖为什么如此不同呢?后面两句道出了真相。充满了孩童般的意气用事,果断地下了定论,杨万里把一腔热爱都诉诸在对瑰丽荷塘的渲染。

只见那层层叠叠的莲叶一直蔓延到天边,大片大片的绿也跟着莲叶一道铺染,似无穷无尽。莲叶中亭亭玉立着朵朵荷花,娇嫩的花瓣鲜艳夺目,在日光下泛着嫣红的光晕。

仿佛夏日已将所有的胭脂,都赠给了荷花。

杨万里在此极力突出荷塘的美,也是希望友人林子方能记住今日的盛景,记住西湖边上不忍离别的友情。

林子方曾是杨万里的下级,1187年六月要去福州任职,杨万里从净慈寺送别他,经过西湖时感慨花开锦绣,然而岁月如梭,聚散无常,便写了下这首深情的诗篇。

不是苦吟,绝非效仿,真情的自然流露成就了杨万里的荷花诗篇。他的经历充分说明,选对适合自己的赛道,也许才是通往成功最近的路。

—— 夏安 ——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