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丽唯一的儿子:母亲牺牲时还不足2岁,后来怎样了?

晴天小筑 2025-01-09 11:03:09

1958年12月的一个寒冬,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25岁的女工向秀丽面对即将蔓延至60斤金属钠的火势,毅然用自己的身躯阻挡火势蔓延,避免了一场足以摧毁工厂及周边居民区的灾难。然而,这次英勇的自我牺牲却让年幼的儿子崔定邦失去了母亲。33天的抢救无果,向秀丽留给丈夫的最后一句话是"永远跟党走"。这个还不满2岁的孩子,在母亲牺牲后是如何成长的?他又是如何传承母亲的精神?

从战火到新生:一段坎坷的求索路

1933年的春天,广州城里迎来了一个女婴的啼哭。这个女婴就是向秀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广州这座南国名城也不能幸免。1938年,日军的炮火烧到了广州城头,年仅5岁的向秀丽随着逃难的人群,跟随家人连夜奔向肇庆。

逃难的路上,她亲眼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磨难。许多人倒在路边,有的是因为体力不支,有的是因为饥饿难耐。

1943年,生活的重担压得向秀丽的父母喘不过气来。10岁的向秀丽被迫离开父母,来到一户地主家做女仆。

在地主家的日子,向秀丽过得苦不堪言。清晨四点就要起床洗衣服,寒冷的冬天手指冻得通红。白天要去放牛,晚上还要忙着做家务。

地主婆的脾气阴晴不定,动不动就对向秀丽拳打脚踢。这样的日子,让年幼的向秀丽只能靠着数着日子过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了中国的每个角落。战争结束后,向秀丽终于离开了那个让她痛苦的地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广州。

回到广州后,向秀丽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和平制药厂当了一名临时工。虽然工资微薄,但她却干得很认真。

1949年10月,广州迎来了解放。这一年,向秀丽的命运迎来了转机,她积极参与工厂的工会活动,成为举手支持的第一人。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和平制药厂与何济公制药厂合并。向秀丽从一名临时工变成了正式的包装工,生活也逐渐有了起色。

工作之余,向秀丽刻苦学习党的理论。她的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在1958年10月31日,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这时的向秀丽,已经与丈夫崔俊锡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他们的儿子崔定邦的降生,让这个家庭更添了一份欢乐。

生活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向秀丽每天都干劲十足。但她不会想到,命运正在悄悄地准备着另一个转折。

舍身护厂:一场用生命相搏的火海

1958年12月13日的夜晚,广州的冬夜寒气逼人。何济公制药厂的值班室里,向秀丽和两名同事正在进行例行的酒精投料工作。

煤炉里的火焰在车间里跳动着,为深夜工作的三人带来一丝暖意。向秀丽站在工作台前,等待着同事罗秀明运送新一批的酒精。

罗秀明很快就抱着一个装有50斤无水酒精的玻璃瓶回来了。就在她准备把酒精瓶放到地上时,玻璃瓶底突然破裂。

大量的无水酒精从破裂处快速流淌出来,在地面上蔓延。车间里瞬间弥漫着浓重的酒精气味,与煤炉散发的热气混合在一起。

仅仅几秒钟的时间,火焰就窜了起来。车间内的温度骤然升高,火势迅速向四周蔓延。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向秀丽注意到了不到4米远的地方存放着60斤被煤油浸泡的金属钠。一旦火势蔓延到那里,整个工厂都将面临巨大的爆炸危险。

向秀丽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她没有选择逃生,而是冲向了火势蔓延的方向。她用自己的双手去阻挡酒精的流势,试图改变酒精的流向。

高温很快就将她的手指烧得发黑,但她依然坚持着。向秀丽随即卧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引导火势远离金属钠的存放处。

当其他同事想要营救她时,向秀丽坚定地让他们离开火场寻求支援。她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控制火势,避免更大的灾难发生。

闻讯赶来的工人们最终扑灭了这场大火。而此时的向秀丽全身都被严重烧伤,有些地方甚至深可见骨。

工人们第一时间将向秀丽送往医院抢救。在随后的三天里,她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危在旦夕。

在为数不多的清醒时刻,向秀丽没有询问自己的伤势,而是关心着工厂是否受到损失。当她得知工厂和其他人都安然无恙时,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医院的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向秀丽,然而她的伤势实在太重。33天的坚持后,这位年仅25岁的年轻母亲还是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向秀丽握着丈夫的手,说出了"永远跟党走"这句话。留下了不满两岁的儿子崔定邦,从此失去了母亲的陪伴。

幼子无母:成长路上寻母足迹

1959年的广州,人们还沉浸在向秀丽英勇牺牲的悲痛中。年幼的崔定邦被父亲抱在怀里,望着前来吊唁的人群,懵懂的眼神里看不出对母亲离去的理解。

岁月匆匆,转眼间崔定邦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在课堂上,老师讲授了一篇名为《向秀丽姐姐》的课文,讲述了一位勇敢无私的女工英雄事迹。

班上的同学都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向秀丽姐姐的精神。而坐在教室里的崔定邦,第一次通过课本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放学后,崔定邦拿着课本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向父亲询问母亲的故事。崔俊锡拿出了一个旧皮箱,里面珍藏着向秀丽生前的照片和报纸剪报。

那些泛黄的照片中,母亲穿着朴素的工装,站在制药厂的车间里,脸上总是带着坚定的笑容。崔定邦一遍又一遍地翻看这些照片,试图将母亲的形象深深刻在脑海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崔定邦的名字"定邦"也让他渐渐明白了母亲的期望。"定邦"二字寓意治国安邦,体现了向秀丽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带着这份使命感,崔定邦在年少时就立下了从军的志向。当兵役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崔俊锡欣慰地看着儿子,仿佛看到了当年向秀丽坚定的眼神。

在部队里,崔定邦主动承担艰苦的训练任务。有时战友们问起他的家人,他就会讲述母亲向秀丽的英雄事迹。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崔定邦都会摸出贴身携带的母亲照片。那张照片虽然已经褪色,但母亲温暖的笑容依然清晰可见。

部队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崔定邦从未叫过苦喊过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战友们,作为革命英雄的后代意味着什么。

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崔定邦的表现得到了连队首长的肯定。他多次获得嘉奖,但每次领奖时,他都会说这是母亲的精神在激励着他。

转业的时候,崔定邦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广州。他想回到母亲工作过的地方,去感受母亲生前的足迹。

回到广州,崔定邦发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些地方永远定格在那里:何济公制药厂的旧址被命名为"秀丽楼",周边的街道也改名为"秀丽街"。

这些地方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向秀丽的故事,见证着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是如何在母亲的精神指引下成长。这条成长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崔定邦走得坚定而执着。

薪火相传:英雄精神代代不息

回到广州后,崔定邦开始深入了解母亲生前的事迹。他走访了当年的老工人,收集整理着关于母亲的点点滴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崔定邦接到邀请,为一群年轻人讲述母亲向秀丽的故事。讲述中,他发现年轻人对这段历史充满敬意。

从那以后,崔定邦开始定期在社区、学校和工厂进行宣讲。他把收集到的资料和照片制作成展板,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每到一个地方,崔定邦都会带着一个老旧的皮箱,里面装着母亲生前的遗物。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故事。

在广州的街头,"秀丽街"的路牌默默矗立。这条街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承载着向秀丽精神的传承。

原何济公制药厂所在地的"秀丽楼",成为了广州的一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众多参观者来此缅怀,聆听这位普通女工的英雄事迹。

2019年,向秀丽获得了"最美奋斗者"的荣誉称号。这个消息传来时,崔定邦正在一所中学做事迹分享。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让崔定邦感到使命在肩。他开始把宣讲的足迹扩大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在众多听众中,崔定邦的儿子崔靖总是坐在最前排。从小耳濡目染中,他对奶奶的事迹有着特殊的感情。

2019年,崔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选择进入白云山制药厂工作。这个决定让这个家庭与制药行业的渊源又多了一笔。

在药厂里,崔靖经常站在生产线旁,想象着当年奶奶在这里工作的场景。他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向秀丽精神。

工作之余,崔靖也加入了父亲的宣讲队伍。父子俩一同讲述着这个跨越三代人的故事。

现在,向秀丽的故事已经被编入教材,成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她的事迹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