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姓名有一点非常奇妙,那就是很多人一报名字,就能猜到他是多大岁数的人。你身边有这种情况吗?究 其原因,是这些名字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我国家长给小孩儿取名的风气,几年就要变一个样儿。到了现在,甚至出现了不少“人工”复姓,以及越来越多的四字名字。我国的取名趋势,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密码”?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姓名那点儿事儿,以及名字背后的文化传承。
一说到“建国”、“爱国”这类名字,咱们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大爷。建国伊始的时候,有热爱祖国、尊敬军人含义的名字,是老一辈父母的首选。这是人民群众的真情流露,代表着他们炽热恳切的爱国情怀。
到了六十年代,新生儿的名字除了主旋律味道浓郁,又多了一个特点:带“栋”的名字特别多。这是因为国家进入了发展建设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工程师看做最好的职业,这份期待便体现在了孩子的名字上。
七十年代,“栋”字已经不是最流行的取名用字了,他的地位被“军”所取代。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军人职业特别吃香,父母想让孩子穿上军装,便在名字里讨个好彩头。小说《鬼吹灯》的男主名字叫“胡八一”,虽然没有“军”字,但是蕴含着部队的意思,是一个符合人物年龄设定的名字。
改革开放之后,国人的名字越来越异彩纷呈了,其中对取名趋势影响最大的,就是流行文化。琼瑶剧、网络小说以及明星的名字,都会对新手父母给孩子取名形成一定的影响。
周杰伦爆红之际,许多追星族父母生了男孩儿,取名会带着一个“伦”字;而轩、涵之类的烂大街取名用字,则跟风靡网络的玛丽苏言情文有着很大的关系。
除了名字的用字风格变了,新一代的父母还喜欢在姓名字数上“玩儿花活儿”,尤其是千禧年之后。一开始,只是两字姓名锐减,家长们会回避取单字名。结果演变到现在,双字名字已经满足不了父母们的“创作欲”了,大量四字姓名涌现,甚至还硬造了一大堆“人工”复姓。
不想给孩子取单字名字,这一点很好理解,咱们国家人口太多,几乎每个名字都会与其他人重名。如果父母的姓氏是常见的大姓,再取单字名字的话,撞名几率过大,比较影响日常的生活。
但是明明不是复姓,却要给孩子取四字名字,甚至硬造“人工”复姓,就是一种附庸风雅的标新立异了。比如有的家长结合夫妻两人的姓,给孩子安排上了诸如“马杨”、“夏卫”之类的生造复姓,再取一个双字名字,四个字读起来又复杂又没有实际的意义。
如果只是想要让孩子的名字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那家长取“怪”名无可厚非,但是有一部分人沉迷四字名字,是由于“精日”思想作祟。这种盲目仿效日本人的四字姓名取名的举动,从长远来看,对子女的影响不太好。
一个时代一种流行,背后都代表着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潮,取名字也是如此。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这是我国文化建设越来越丰富、发展越来越好的证明。那么时间倒拨回古代,古人起名又有什么讲究呢?
其实在上古时代,一个人的姓名构成比现在复杂得多。一个完整的名字,包含着姓、氏、名、字四个部分。
其中“姓”和“氏”,一开始是分开的,后来在秦汉时期逐渐合流了。“姓”为“女生”,代表血缘归属,而“氏”一开始代表地域,后来代表宗法世系。比如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古人又叫他赵政,因为“嬴”是他的姓,“赵”是他的氏。
在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名字,后来在春秋发生了松动。到了战国的时候,平民有名字的比比皆是,比如著名纵横家张仪,他就是平民出身的寒士,但是拥有名字。
到了汉代,姓氏已经合二为一了,这是人口流动变大、宗法制难以约束行商、流民等群体的必然结果。在那个年代,人们起“名”用单字,配合上双字的“字”,比如关羽就是名“羽”字“云长”。也有一些出身太过卑微的人没有“字”,然后起一个双字的“名”,比如曹操早期的谋士戏志才。
三个字的名字广泛流行,要等到唐代之后了。由于科举制的影响,社会阶级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再加上市井文化的广泛发展,人们在取名时没有之前那么多忌讳了。平民人家的儿女也能有个朗朗上口,寓意深远的名字了。
只不过受平民阶层文化水平,以及社会习惯的影响,大部分人的名字还是比较随便取的。最常见的取名法则是按照辈分排名取,比如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就是因为家中排行第八,好听有意义的“元璋”是他自己后来改名的。
咱们的老祖宗对改名的态度很宽容,但是对“避讳”格外看中。一般人取名的时候需要避讳的有很多,比如皇帝、祖辈、父母的姓名。也有一些参加科举的学子出于谨慎心态,在发现考官和自己重名的时候,会给自己临时改个名字。
当然,如果总是避讳来避讳去,会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多麻烦,古人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比如明朝皇室,为了避免天下黎民需要避讳的字太多,就在给子孙们取名的时候,故意造一批生僻字。至于后来朱氏子孙名字里的字,为我国近代元素周期表的翻译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就属于是意外之喜了。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今人有今人的风貌,那么我们在给子女取名、或者是自己改名时,有什么好方法吗?需要忌讳什么呢?
其实在取名这件事儿上,咱们不妨学习一下老祖宗的智慧:女诗经、男楚辞。摘自文化典籍之中的名字不但朗朗上口,还寓意深刻,何乐而不为。
比如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她的名字“呦呦”就是取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一句。而这句是的后半句是“食野之蒿”,屠呦呦刚好是青蒿素的发明者,不得不说真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还有一点,在取名的时候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名字里最好不要出现含有贬义的字样儿。有一阵子无论男女,大家都很喜欢名字带有“梓”字,可是这个字有“棺材”的意思,用在姓名里实在不妥。还有“沐”字,虽然没有不好的意思,但是它也有“洗头”的含义,非要用在名字里就有一点儿不伦不类之感了。
还有一些重男轻女的家长,学起了“老祖宗”的取名方法,生下了女儿就起名叫“招娣”、“盼娣”、“来娣”等。这么取名不但不雅,还伤女儿的心。即使是风俗民情极度重男轻女的古代,有识之士都会委婉一点儿不那么直白。
比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创作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女主和女配的名字就都有盼子的含义。“盼儿”不用多说,宋引章的“引章”二字,其实也是期盼儿子的意思,因为古代生了儿子又叫“弄璋之喜”。
不过咱们现代人取名字,最好还是不要搞性别歧视,至于“龙傲天”、“叶良辰”这类中二病满满的名字,也是不要尝试为妙。你的名字有什么背后的故事吗?你满意你的名字,还是想要更名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