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巫女到魔女,从魔女再到魔法少女。《魔法少女小圆》用一个可爱的画风,包裹住令人窒息的残酷,而历史则是用糖衣包裹住了血腥。
曾经那些身处“女巫审判”中的女性,何尝没有在生命终结的前夕,感受到这种绝望呢。
本文由“和风动漫”创作,请勿转载
公元14—17世纪,欧洲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女巫审判”。
说是审判,实际上根本不需要审判。
但凡出现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通通归咎于女巫作怪。
被认定为“女巫”的女性,压根没有辩解权利,唯一的罪证就是屈打成招的口供。
就连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也是死在莫须有的“女巫罪”之下。
“女巫”被审判的时,必须赤身裸体接受检查,有人甚至因为急着赶去观看而落马摔断了脖子。叠加起来的感官刺激,激发了更加罪恶的凌虐。
没有法律、没有人权,只有无止境的迫害和性变态。
中世纪众多女性被以“女巫”的名义荒唐处死
中世纪的欧洲人,常把“女巫”刻画成无比丑陋的样子。
女巫身穿黑色长袍,手持扫帚,长着大大的鹰钩鼻、佝偻着腰的老妪。她们与黑暗相伴,沉溺在巫术之中,对尘世散播着可怕的诅咒。
可是,这种形象却在数百年后的东方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她们穿着少女系的服装,拥有可爱的脸蛋和迷人的微笑,体内蕴含着代表光明的魔法,有时候还会变身,正义感十足,帮助所有的人。
女巫,怎么变成了二次元魔法少女?
1891年在日本出版的《西洋妖怪奇谈》一书中出现“魔女”一词,采用的是“使用魔法的女人”的意思。
从此以后,“魔女”便逐步出现在日本的各类书籍里。
西洋妖怪奇谈
1910年,留德作家兼医生森鴎外在自己的小说里也写到了“魔女”,并将其与欧洲中世纪的“女巫”联系到了一起。
由于日本未曾经历过“女巫审判”的至暗时期,所以对欧洲宣扬女巫的邪恶形象完全停留在表层。
比如,欧洲人认为女巫会施展魔法诅咒他人;而日本人就停留在会使用魔法上面,至于诅不诅咒,就要看设定是什么。
又比如,欧洲人认为女巫会依靠魔法诱惑男人;到了日本这儿——哟呵,魅惑?魔女马上就变成大美人的形象了。
欧洲人“谈巫色变”的恐惧在日本被稀释冲刷,原本与恶魔交易的“女巫”变为可以与神魔沟通的“魔女”。
森鴎外,与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并称“日本近代三大文豪”
“魔女”的含义从最初“使用魔法的女人”被理解为“魔法少女”,一下子就可爱起来,这就非常适合二次元创作嘛。
1962年,在赤冢不二夫创作漫画《甜蜜小天使》中,女主角加贺美厚子就可以使用魔法化妆镜进行变身。
故事围绕着加贺美厚子身边的人遭遇到的各种事件,由她运用变身的手段,帮助他人解决麻烦的问题。
1966年,由横山光辉改编自美国电视剧《Bewitched》的漫画《魔法使莎莉》被搬上荧幕,这是日本早期制作的少女动画作品之一,也是首部魔法少女动画。
魔法少女莎莉来到人间游玩,遇到了同龄的朋友,并通过帮助人而理解了世上有比魔法更重要的东西。
《甜蜜小天使》1969年才被改编成动画
魔法使莎莉
此外,1973年永井豪的《甜心战士》也被认为是魔法少女题材作品的先驱。
东映于1980年推出的《魔法少女拉拉贝尔》,则是第一个在作品标题里出现“魔法少女”字样的动画作品。
从此,“魔女”的概念基本上已经转向“通过某种手段变身或施展异能,同时正义感爆棚的美少女”了。
对“魔法”一词的泛用,也造成概念一定程度的转变。
日式动漫、游戏中的魔法,不再局限于西方魔幻题材中的传统魔法。
它既可以使用邪恶的力量,也可以作为正向的能量施展,甚至有些作品将其设定为高科技产物,成为如同能源一般的产物。
甜心战士
魔法少女拉拉贝尔
关于“魔法少女”的作品,如今在动漫世界中已经非常常见。
具有代表性的,比如《美少女战士》中利用月棱镜、指挥笔等道具变身的水手服战士;《魔卡少女樱》中吟唱咒文变身的小樱;还有将传统巫女装扮,和日式魔女结合的吉卜力动画电影《魔女宅急便》;更有甚者,顶着魔法少女之名,行肉搏战斗之事的《光之美少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魔法少女的集大成作——《魔法少女小圆》。
这部2011年,由虚渊玄负责剧本的动画,从负责剧本者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满满的恶意。
就读初二的小圆,机缘巧合成为魔法少女。原本认为可以拥有力量对抗邪恶,却发现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大家喜爱的魔法少女一个又一个倒下,怎么都让人看不到希望。
《美少女战士》实际上美化了原作漫画中的很多情节
《魔法少女小圆》——致郁系大作
或许这正是历史上的真实吧。
从巫女到魔女,从魔女再到魔法少女。《魔法少女小圆》用一个可爱的画风,包裹住令人窒息的残酷,而历史则是用糖衣包裹住了血腥。
曾经那些身处“女巫审判”中可怜的女性,何尝没有在生命终结前夕,感受到深深的绝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