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中将起义后成为解放军军长,却选择在1950年自杀,原因何在

人文之光啥 2024-08-17 00:40:31

中国军队的军衔制,最早是出现在晚清。不过那时候的军衔和现在的军衔几乎不是一个物种。到了民国的北洋时期,军衔制度比起晚清大体能正规一些,但是北洋的军衔似乎有些廉价:比如师长差不多就能对标中将。

1927年,国民党上台执政,而国民党军队的军衔混乱程度可谓前无古人。比如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从剿总的副司令,到下边的旅长,都可能是中将军衔——这个跨度的庞大,让人不得不怀疑,国军的中将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其实,国民党军的军衔制存在两套模式:一种是铨叙军衔,一种是职务军衔。铨叙军衔需要评定,而且有名额限制,但是职务军衔根据队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授予。而且这两套军衔是并存的。比如廖耀湘就是例子:廖耀湘的职务军衔是中将,但是铨叙军衔也就才到上校。

本文今天要说的,是一个铨叙军衔高达中将的人物,此人在解放战争中起义,但是在1950年却选择自杀,这其中,原因何在?

1、王劲修郁闷了

本文的主人公叫王劲修,生于1901年的湖南长沙。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解放战争后期,王劲修选择回湖南老家自谋生路。而当时湖南的国民党高官程潜很清楚国民党崩盘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南京都解放了。所以程潜打算起义。当然程潜需要能压制住湖南的局势才好起义,所以程潜向国民党中央申请可以扩军五个师,名义上是防止解放军。但是国民党也怀疑程潜有别的想法。但是迫于形势,国民党还是批准了程潜的要求。而程潜则找来王劲修担任新扩部队的军事长官——程潜其实也清楚,王劲修选择返回湖南,也是觉得国民党已经不值得自己支持了。

之后不久,湖南国民党军宣布起义,并得到解放军的改编。王劲修在改编过程中为解放军立下很大功劳,所以随着解放军四野第21兵团得到改组成立,王劲修被安排担任兵团的副司令,以及52军的军长。

虽然身份上从国军将领变成了解放军军长,但是王劲修的思想上却又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王劲修作为传统军事思想的军人,认为军队建设只要搞好军事训练就可以,至于政治建设,那都是形式主义。当然王劲修的想法是错误的——解放军被叫做人民子弟兵,就是因为抓紧且加强了政治思想建设,所以从工农革命军时代开始,战士们就清楚自己战斗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什么而战。反倒是国军士兵,对于当兵的理解,也仅限于“吃粮、领军饷”。

王劲修的想法为此遭到了批评。其实内部批判这种事情在我党和我军历史上经常出现,本质上是纠错,很多大人物迷茫时候,也是通过这种纠错批评才找回正确轨道。

不过王劲修在国民党部队里待久了,没有这样的氛围影响,所以,被批判以后一直郁郁寡欢。

2、王劲修寻了短见

其实不论什么人——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就怕想不开。所以心理疏导是很重要的。

其实王劲修遭遇批判,如果能及时得到心理疏导,或许也不会走向极端。

在1950年,王劲修的部队去广西剿灭当地土匪,在会议上,王劲修再度被批评。这让王劲修更觉得自己看不到人生希望,所以在1950年5月月底,选择开枪自杀。而王劲修的死,也让北京方面有一定的内疚:原因和前文说的一样,就是北京方面的首长觉得倘若重视起义部队官兵的心理建设、思想建设,或许王劲修也不会寻了短见。所以1980年的时候,相关单位决定给王劲修家人按照高干家属级别的福利待遇。

3、结语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健康无价这个词汇,但却不清楚,所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思维不极端,不会长期压抑。倘若王劲修当年能够意识到心理问题,选择看开一些,或许之后的人生会大不同。

毕竟王劲修是有才干的。很多和他一样的起义将领,比如陈明仁,在1955年的时候,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王劲修这样能在国军里获得铨叙中将军衔的,在1955年的时候,获得解放军中将军衔的概率其实并不低。但是因为一念之差,因为想不开,这一切都只是成了如果。

所以,人得学会想开,乐观,这是最重要的。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