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丞相是“高危职业”?明代国家政治权力体系的演变历史

微格尔 2024-04-02 02:53:01

不久前,有人穿上飞鱼服为家乡旅游进行宣传,但却引起人们的争论,有人认为飞鱼服是明朝锦衣卫的官服,代表了明朝廷封建压迫的皇权,不适宜穿来宣传。

始立于明代洪武年间的锦衣卫本是负责皇室仪仗,后来发展成官员监管机构,跟东厂西厂一起成为明朝三大特务机构,统称“厂卫”,是明朝皇帝对臣民进行权力监察的“眼睛”。这也可以说是明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

明代的中央集权异常强化,封建制度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回顾中国历史,大概没有哪个朝代如明朝那般出现如此之多变而复杂的政治权力纷争。

因此,研究明代的政治体制和中央权力的演变历史,也可以从中窥探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变化的特点和本质,理解封建体制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演变。从早期的禅让、世袭、分封制,到秦汉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直到近代清朝的覆灭,政治制度随着朝代的发展而出现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变化,但其宗旨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维护封建统治。

为了加强统治,皇帝们可谓是殚精竭虑。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封建社会中央政权结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变化和强化。

到了明代,虽然在初期仍有继承前朝政治体系,却很快被改革。处理政务的核心机构中书省被废除,被认为权力过大而“把持朝政”甚至被怀疑可能“谋反”的丞相也被废除。此前曾有多名丞相如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因为各种理由被处死,这可真是一个“高危职业”。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后,国家权力和政令决策权直接牢牢地掌握在明帝的手中,大权独揽,即使后来正式设立内阁和首辅,也只是作为皇帝的“顾问”。

同时,改前代的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监察,再加上司礼监的崛起和特务机构厂卫的壮大,形成了皇帝、内阁、内监的三角式中央决策系统。再以五军都督府统管军权,并在地方撤行省,设三司听命中央管理地方政务。

通过这套权力结构和机制的改革,明代前期的皇权从上到下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后来的清朝也沿用了明制并进一步走向极端。

在明代建朝初期,皇权的加强便于皇帝统管刚经历了战争和朝代变更而出现的社会与朝廷纷乱的情况。但随着国家的壮大和社会发展,“事必躬亲”的皇帝毕竟个人能力和时间有限,对繁杂的政务处理顾及不暇,效率和监管力度深受影响。

在此情况下,明朝廷又发展出一系列直接受皇帝管控的机构和职位,代替皇帝向下管理,皇帝“垂拱而治”。但这也埋下了许多隐患,官僚集团在无形中不断壮大,宦官势力也在加强。明代中后期出现国本之争、东林党争、宦官专权等乱象,将明朝一步步推向灭亡。

出现巨大转折和变化的明代政治权力体系,本质上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下多方力量对国家权力的争夺走向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和代表性。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封建社会君权专制统治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百家讲坛”主讲人方志远教授的学术专著《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在绝版15年后再次出版,还增加了“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进简表”,是研究明史不可错过的经典作品。

方教授通过丰富详实的史料、条理清晰的内容框架和透彻的分析,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及权力机构的特点、演变历程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又清楚明白的梳理和解读,剖析其中的权力关系状态和发生变化的前因后果,揭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中一览国家权力关系的复杂性和跟随时代变化的特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