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枯竭,三个来源,揭示了黄土高原黄土地下的海量财富从何而来

浩润与世界 2024-11-13 03:08:39

首先热烈庆祝新《文物法》的颁布执行。

作为行走在黄土高原村落间的一位一线人,作者可以说是靠着黄土吃饭的。

一线人,也就是俗称的铲地皮的,或者说,就是从农户家中收购他们家传的或者偶尔得到的具有丰富历史人文内涵的物品。

我铲地皮的距离不算远,平日里就居住在镇子上,每年在外面跑半年,在家待半年。

作为一个一线人,在二三十年的铲地皮生涯当中,我清楚什么时候该去村里,什么时候能够收到心仪的物件,因此,虽然说铲地皮这个活计不好干,但我仍然干了二三十年。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比起那些辛辛苦苦下力气干活的同龄人,我觉得还算不错了,也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我出门去村上,大致有三个时间段。

第一次是年前一月多前,这个时间,绝大多数的人家都在准备年货,而且家里的人口也是最全的,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去村里收货,这个时候能收到不少东西,一些人家因为家里的劳动力一年可能没有带回多少钱,这个时候就会选择出售家里的家传之物,和和美美地过个好年。

第二次是春耕之后,因为春耕,就会对土地产生扰动,而且这个时候的人们要进行生产,修桥铺路,都会动土,而在黄土高原上,动土就意味着能从土地里捡到东西,这时候出门,大概率能够收到一些新发现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的价格往往也不高,最关键的是,因为发现的时间短,很多东西基本能保持原有的状态。

第三次是秋收之后,和春耕时期的状况类似,这个时候,因为到了秋收冬藏的时节,很多人家在夏季修缮房屋、入秋后维护储藏粮食和土豆的地窖等等,也会收到不少好东西,而且最重要的是,价格往往不会很高,因为老乡会珍视家传之物,但对于刚刚发现的,一些人心中会存有疑忌,所以这个时候手头有东西,往往会选择很快出手。

对于走街串巷的我们来说,乡村就如同一个大宝库,很多跑一线的人都说,乡野的好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但是,这些人之所以会这样,就是他们根本就是处于哄骗老乡的状态中,根本不给老乡出实价,因此这些人会被老乡重点防范,路越走越窄。

而我和我的同伴们三人一起,往往能给到我们出手价的百分之八九十,只要还有一点利润空间,我们就会把绝大多数的利润都给老乡,因此,我们从来不为老货的来源发愁。

而且,我个人认为,黄土高原的乡村,只要有人的地方,货源根本不会枯竭,因为这里就是一座巨大的藏宝库,我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是我始终认为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作为发祥地,这里的人口曾经十分繁盛,留下了太多的生活遗迹,也把海量的财富留给了后人。

第二是黄土高原在上下五千年里,始终处于对抗游牧文明的前线。战争是最花钱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说,黄土高原就是一个巨大的战场,大大小小的阵地星罗棋布,因此,黄土高原上战斗的双方,都会选择轻装接战,在战前,都会挖掘行军坑,把携行的财富挖坑埋起来,以便战后取用,但是,战斗当中的意外无所不在,因此,留下了大量的遗留财富。

第三是黄土高原人口流动相对频繁,遗留了大量的无人村遗迹。古人往往会把自家的财富埋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因此,黄土高原久远的历史当中,同时也掩盖了巨量的财富。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我才坚守着黄土高原,作为一名集古人,我觉得黄土高原真的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更多的宝藏,还埋藏在深厚的黄土下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