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法切诊

老糖话健康 2024-08-17 03:13:55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两者都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一、脉诊

脉诊,是用手指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了解病人所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又称为诊脉、切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周身之病皆可反映于脉。另外,心主血脉,脉与心息息相关,血脉的运行依赖于心,心又与整体有密切关系。所以,人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疾病还未充分显露前,脉象上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临床诊病,对脉象应予重视。

(一)诊脉的部位与方法

1.部位

目前中医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

关于切脉独取寸口的道理,前人认为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太渊部位正当寸口。因此,全身各部分有病,都可以从寸口反映出来。

2.方法

切脉时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畅。

切成人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定关部,然后用食指在关前定寸部,无名指在关后定尺部。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肚接触脉体,以便按寻。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

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直压以体会脉象的变化。

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

切脉时应注意争取安静的环境。如患者刚经过较大的活动,应先休息片刻,然后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要过细,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

(二)寸口脉反应脏腑病证

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功能情况。其配合如下表所示。

以寸关尺的分部来分候相应的脏腑,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还须结合其他的体征和症状作综合分析。

(三)正常脉象与影响脉象的因素

1.正常脉象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亦称平脉。

正常脉象的基本形象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成人一息(一呼一吸为一息)四至,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其中以“和缓有力,节律均匀”最为重要。

2.影响脉象的因素

脉和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年龄、性别、体质以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不同,脉象也可以随之发生某些变化。例如: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脉跳120~140次;五、六岁儿童,每分钟100次左右;九、十岁儿童.每分钟90次左右;成年人每分钟60~80次左右。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软弱。成年女性较成年男性脉跳弱而略快。身材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脉多稍浮,胖人脉象多沉。另外,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或喝酒、饱餐,或情绪激动时,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有的人脉不见于寸口部,而显现于手腕背侧的,名“反关脉”;还有从尺部斜向手背的,名“斜飞脉”;均是桡动脉位置异常所致,不属病脉。还有因气候的影响如春季的脉稍弦,夏季的脉稍洪,秋季的脉稍浮,冬季的脉稍沉,均不属病脉。

(四)病脉与主病

明代有人把病脉分为二十八种。现将临床常见的十六种脉的脉象和主病,分述如下: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举之泛泛有余,按之相对不足。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浅

主病: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相对无力为表虚。

脉解:外邪侵袭体表,卫阳抗邪,鼓动脉气于外,所以脉象见浮,且浮而有力。若内伤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或阳虚外越,脉浮而弱,属于虚脉一类,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深。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脉解:邪郁在里,气血困滞,则脉见沉象。若因病邪内郁,正邪相搏于里,则脉沉而有力,主里实;若正气不足,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主里虚。

3.迟脉

脉象:一息脉来不足四至。特点是单位时间(分)较正常脉搏次数少,每分钟少于60次。

主病:寒证。有力为寒实证,无力为虚寒证。

脉解:寒则气收,凝滞脉道,阳失健运,脉行缓慢,故见迟脉。若迟而有力为积冷实证;迟而无力,多属阳虚内寒。

4.数脉

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特点是单位时间(分)较正常脉搏次数多,每分钟超过90次。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解:邪热鼓动,脉行加速,故见数脉。实热内盛,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其脉也数,但必数而无力。数大而无力,可见于气虚证。

5.虚脉

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无力。为无力脉的总称。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脉解:气血不足,气不足以运其血,则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故按之空虚。

6.实脉

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有力。为有力脉的总称。主病:实证。

脉解:邪实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故脉应指有力。

7.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主病;痰、食、实热。

脉解:痰食内滞,邪气壅盛,气实血涌,往来流利,故脉来应指滑利。妇人无病而见滑脉,应考虑是否有孕。

滑脉有数意,其特点是流利、圆滑,但不同于数脉的脉搏次数多于正常。

8.涩脉

脉象:往来艰涩,迟钝不畅,如轻刀刮竹。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脉解:精亏血少,不能濡润经脉,所以脉气往来艰涩;气滞血瘀或邪阻经络,亦见涩脉。应分脉之有力无力,以辨虚实。

9.洪脉(附:大脉)

脉象: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特点是脉阔,且波动大。主病:热盛。

脉解:内热充斥,脉来汹涌有余。热病伤阴,阴虚于内,阳盛于外,也可见洪脉,但按之无力。

洪脉以波动大,轻按即得,而似浮脉。但以脉阍,重按无稍减的特点与浮脉有别。大脉:脉形大于常脉,但无汹涌之势。大脉主邪气盛,即所谓“大则病进”。大脉又主正虚。辨邪正之盛衰,在于大脉的有力、无力。

10.细脉(附:小脉)

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特点是脉窄,且波动小。主病:诸虚劳损,以阴血虚为主又主湿。

脉解:脉细由阴血亏虚,不足以充脉道,故主诸虚劳损。又湿阻脉道,亦可见细脉。小脉:同细脉。

11.濡脉

脉象:浮而细软。

主病:诸虚;又主温。

脉解:濡脉浮细软,是气血不足,脉道细小,故主诸虚。但湿邪在表时,脉亦软而浮小,应当与症状合参。

12.弦脉

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特点是脉本身的硬度大。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

脉解:弦为肝脉,主肝胆病、痰饮、诸痛等证。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脾胃受肝病影响时,也常见弦脉。

13.紧脉

脉象:脉来绷急,应指紧张有力,状如牵绳转索。特点是搏动的张力大。主病:寒、痛。

脉解:寒邪与阳相搏,正邪相争,或因疼痛,可致脉道紧张,而见左右弹指的紧象。紧脉的特点是脉跳的紧张度大,脉跳有力;弦脉是动脉本身硬度大,脉跳不一定有力。

14.促脉

脉象: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主病:阳盛热实,血气、痰饮、宿食停滞。

脉解:阳盛热实而阴不和,故脉数急而时一止。凡血、气、痰食、肿痛诸实热证,可见此脉,但促而有力。脉细促无力,多是虚脱之象,诊时应加注意。

15.结脉

脉象: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主病:阴盛气结,痰滞血瘀。

脉解:阴盛而阳不能和,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寒痰瘀血,气郁不调,亦多见结脉。结脉与促脉,均有歇止且止无定数,但两者有迟数的不同。

16.代脉

脉象: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扑损伤。

脉解:代脉是脏气衰微,或脾气脱绝的征象。但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扑损伤以及孕妇等偶亦可见代脉,这均与脏气衰微无关。

代脉以止有定数,不能自还,别于促脉、结脉。

1 阅读:7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