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二):县城视角下的城乡房产功能差异

江右人 2023-01-31 22:15:57

这次回家过年,听到几个关于亲朋买房建房的故事,引发了自己对房产话题的一些思考。

有个表亲,在老家县里办厂创业挺成功,这几年赚了不少钱。

表亲来自远离县城20多公里的偏僻小山村,为了自己出行和发展方便,有钱后他立即在县城周边买了一块地,建了栋4层漂亮的复式楼。

让人有点小惊讶的是,前两年他又回到自己老家的小山村,买了块地并砸下100多万建了栋足以让方圆十几公里的村民都艳羡的漂亮复式别墅。

理性逻辑思维上来看,这几乎完全没必要:他一家如今很少再回小山村住,父母的住宿需求也要不了这么豪华阔气的房产,花这么大手笔在偏远山村建这小别墅干啥呢?

无独有偶,有个表侄儿也做了类似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表侄儿去了成都发展并在当地买房安了家。财富上小有盈余后,他又在媳妇老家抚州市买了套房产。这次回家过年,又得知他在自己老家的那个小山村又花费不菲建了栋4层的复式小别墅。

同样的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他父母已有独栋复式楼,很明显这栋房子建了也几乎不是用来给自己和家人居住的。

一番迷惑后,父亲给了我大致的答案:在很多出生农村的民众心理,房产不仅仅是用来住的,很多时候也是彰显自己事业成功、混得好的门面招牌。即便在外面已有房产,在老家独立建一栋体面的房产依然像人生的成人礼一样,不可或缺。

建在偏远山村的漂亮独栋复式楼可以很少去住,甚至直接空着,但必须要有。它的存在是村里乡亲和近邻知晓你在外面发展得好的最简单直白的说明。

不单单是在自己老家,全国很多地方似乎都有类似现象。福建莆田、浙江温州的乡镇都大量存在这种豪华阔气平日却又入很少入住的别墅豪宅。几十近百年前的广东,远漂至欧美、南洋的华人华侨发达了之后也常常会有回老家建豪宅的传统,江门的立园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对于依然保留着部分“安土重迁”思维的广大村民来说,房产不仅仅有居住功能,而且有很强的财富实力展示和显摆炫耀的能力,有较强的社交属性。这一点和城镇房产的属性特点有较大差异。

在老家县城,有不少商品房都是被平日不在县城工作,也不住在县城的远乡民众购买的。他们在县城买房的逻辑很简单:买了县城的房产自己的孩子才能在县城最好的初中、高中上学。

通过将房产与子女受教育机会捆绑的方式,实现了农民进城买房,提高县里城镇化率的目标。这一点在大中城市也类似,不同的是大中城市的房产捆绑的是自己的户口及社会福利、子女教育机会、交通医疗及配套等等。此外,大中城市的房产往往还有抗通胀等金融财富属性。

农村房产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和财富展示的社交属性,城镇房产的功能属性则更多聚焦于子女教育、居住、交通医疗等公共配套福利。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房产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属性短期内几乎都不会改变。或许也正是国家看到了这一点,2003年房地产被国家确定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此开启了近20年的房地产发展大潮。

0 阅读: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