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了!只因获奖感言使用英文发言,世界冠军陈芋汐遭到网友怒喷

余大布斯 2024-05-30 02:00:01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余大嘴布斯

编辑|余大嘴布斯

前言

人生就像跳水运动一样,起承转合,精彩纷呈。有时刚一跃入水面就遭遇汹涌的暗流,有时又在众人的质疑声中破浪前行。但只要坚持自我,用实力和勇气去赢得别人的认同,终会获得应有的尊重。

最近,跳水运动员陈芋汐就经历了这样一场扑朔迷离的风波,她坦率的英语获奖感言遭到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成为各方批评与力挺的焦点。

这个风波不仅折射出了舆论场对偶像的双重标准,更重要的是,它再次让我们反思了一个老生常谈但从未解决的问题:在追求自我与迎合大众之间,人应该如何寻求平衡?

自我表达不该被质疑

她到底做错了什么?凭什么挨骂?

发生在陈芋汐身上的这件事,实在难以让人理解。一个运动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为国家赢得桂冠,本该受到国人的祝贺和骄傲,可不知为何偏偏却遭到了网友的狂轰滥炸和人身攻击。

仅仅因为她在领奖时用外语发表了获奖感言,就被指责"忘记祖国"、"崇洋媚外",简直是对她的人格和基本权利的彻底否定和伤害。

从小被教导要爱祖国、爱国语,这是理所当然。但爱国并不等于封闭、狭隘,更不应当成为排斥外语外物的理由。语言无罪,它只是交流的途径,更不应该成为评判一个人爱国与否的标准。

体育项目是国家软实力的展示舞台,运动员们在国际赛场上施展才华时,英语是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必要语言。就如陈芋汐所说,她用英语发言只是为了让跳水项目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绝非居心叵测。

作为一名世界冠军,陈芋汐本不应被质疑她的民族认同感。但现实是,仅凭她一个人的权利诉求是难以扭转这股舆论暴力的。幸运的是,她的偶像及时伸出了援手,让她重新振作起来,继续追逐梦想。

我们由衷为她感到高兴,也为那些曾经污蔑过她的人感到惋惜,因为他们错失了学习和成长的良机。

舆论场:双刃剑般矛盾的存在

网络时代带来了信息流通和言论自由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滋生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险恶因子。比如那些蜂拥而至、面目狰狞的网络暴民,他们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将某个人或某件事彻底妖魔化、将是非曲直扭转成一团乱麻。

这次陈芋汐事件并非个案,更像是互联网时代集中暴露出来的一个顽疾。我们对偶像艺人往往有一个"双重标准",要求他们完美无瑕、永不失态,一旦表现出人性的一面就会被狠狠地惩罚。

从某种程度上讲,网友对偶像的严苛要求,是源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许和向往。但问题是,我们期许和追捧的,究竟是一个完美的神坛上的偶像,还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会成长会犯错的个体?

这种模糊和矛盾导致了一些行为的合理性或者偏离常轨。举个例子,当一名演员出演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时,网友们自然会对他的言行举止加倍关注。

如果发现他有任何稍微出格的行为,就会立刻遭到狂轰滥炸,被诽谤为"人渣""没素质"等难听的词语。更有甚者,连亲属都会被牵连进来,被骂为"没教育好"。

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究竟在期望艺人做什么?光是拍出好作品就已经够不容易了,怎能还要求艺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缺呢?

审视自己,反思偏见

真相往往就暴露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选择了视而不见。

对于这次事件,我们除了谴责网暴分子外,更应该反思自己对偶像的期望是否过于苛刻。我们应该用更包容、更宽阔的视野去审视他人,也审视自己。同时,也要反思网上发声是否真的有建设性,或只是一味地贬低他人、发泄情绪罢了。

比如说,当陈芋汐用英语获奖感言一事引发热议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攻击和指责,而非先去了解作为世界冠军她为什么会这么做。如果多一点开放包容的心态,多一点对他人的理解,少一些对偶像的期望,说不定这场风波根本就不会产生。人与人之间本就应该多一些互相尊重、互相宽容,少一些对他人的武断评判。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不去关注和批评偶像的一言一行,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并给予恰当的指正,而不是情绪化的谩骂攻击。如果发现偶像们有失当的言行,我们完全可以用更文明、更有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贬低或伤害。这对于偶像的成长以及我们自身修养的提高,都是有益无害的。

反思偏见,共建和谐

网上的浪潮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应该努力遏制它们的泛滥和疯狂。作为理性的个体,我们有义务和责任通过自身的言行,来营造一个更加文明、包容、有同理心的网络环境。

毕竟,网络是一面镜子,它不仅映射出网民们的智慧和力量,也暴露出人性的丑陋和偏执。

我们每个人通过键盘发出的言论,就是这面镜子上的一个个投影。如果大家都努力以平和、理性、富于同理心的方式表达自己,这面镜子就会映射出一个文明有序的世界;反之,如果大家都被负面情绪主导,任意谩骂攻击他人,镜中世界就会一团糟。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加以审视和约束。不该对偶像艺人及其亲属的生活细节加以非议,也不该对他们合理的行为加以攻击谩骂。

更不能因为一个人说了一句不太好的话,就断言他是"忘本"、"民族败类"。这样的言论不啻是一种肆意的人身攻击和伤害,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

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去倾听他人的解释,用开放的胸怀去接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即使遇到了一些让自己不太满意的现象,也不应急于下定论和评判,而是尝试以更包容、更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去审视问题。

一味地谩骂只能让我们越陷越深,唯有反思、理解和宽容,才能真正实现大家和谐共处。

互联网时代,传递正能量

诚然,要求每个网民都时时刻刻保持理性、宽容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我们无法避免会偶尔被负面情绪主导,做出一些并不太当的言行。但关键是,在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后,我们是否能及时反思、纠正,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并以此为契机提升自我修养。

令人欣慰的是,对于陈芋汐事件,最终还是有不少网友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理和偏执。他们向陈芋汐诚恳地道歉,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偶像艺人的态度,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了用包容、理性的方式对待他人的重要性。

面对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这次经历为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线上线下,都应该尽量以更加友善、文明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在谈及有分歧的话题时,不该急于对他人的观点横加否定或人身攻击,而应该先倾听对方的论点,并以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哪怕无法就此达成共识,至少也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不同。

唯有以这种宽容、开放的心态与他人交往,我们才能为网络世界带来更多正能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文明、包容、友善。

不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在线下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让友善、理性、宽容的种子生根发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互联网空间和现实世界互相呼应的,更加文明有序的和谐社会。

结语

陈芋汐事件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反思机会:在面对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行为和观点时,我们是否足够宽容包容?是否能以同理心的视角去尝试理解对方的出发点和用意?

对于偶像艺人,我们是否应该适当放低期望值,不要对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苛刻到了一种不近人情的地步?还是应该以更加平等的心态来看待他们,既关注他们的专业表现,也给予他们犯错、学习、改正的空间和机会?

如果我们都能在这些问题上有更多的自省和反思,相信未来就会有更多人以更加友善、理性、包容的心态与他人交往。而不同声音和观点汇聚成的,也必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多元、有同理心的和谐社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