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楚 三剑客
有人问:军官职业化的最大困局,是什么?答:降职安置。
又问:那如何破解降职安置?再答:从认识、接受,到最终消灭。
文|剑客楚
图|大唐
编辑|剑客山风
12月31日,是军官下达退役命令的时间节点。盼星星、盼月亮,在这这一刻,老刘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本来是个高兴事,但心里难免还是感觉到挫败和失落。
有句话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老刘在入学入伍之初,也想过好好干,长期服役,多做贡献,干出一番事业。
但现实是,大部分军官,都干不到退休。干不到退休,就得转业安置。
部队内部流传,地方对军官实行降职安置,晚走不如早走。有些意志不坚定的,或脑筋转得比较快的,就将尽早转业作为奋斗的目标。
在降职安置上,类似触及心灵的故事比比皆是:
某军官从部队医院技术七级转业,结果安置到市局某参公单位二级主任科员;报到以后,被安排到综合部负责收发文件,“拿最牛的工资,干最怂的活”。同单位技术八级的战友,在同一城市的省厅单位定为三级调研员,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某上校副政委转业安置到市局参公单位,定了四调。可大多数上校正团三年以上的都定了二调、三调,据说这是该局的传统。结果第二年换新局长,新进正团一律定为二调,“老领导成了新部属,先来的不如后到的”。
老刘听了,心里不是个滋味。
过去,没有实行军官职业化,情有可原;但改革后,部队大力推进军官职业化,让他们安心服役、长期服役成为重中之重。
在军官职业化的制度设计中,贡献越大,服役时间越长,待遇保障越好。
服役时间越长,经过降职安置,因为没有年龄优势,待遇越差,吃亏越多,就像一根不合时宜的刺。不拔出来,会时不时在心里隐隐作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降职安置并非从一开始就存在。
早期,军官转业实行平级安置。所谓平级安置,是指军地干部在同层次同级别的职务之间流动。
以军官军衔职务与地方行政级别为参照,排级对应办事员,连级对应科员,副营级对应副科职,正营级对应正科职,副团级对应副处职,正团级对应正处职。
随着公务员管理的正规化,编制不断规范和收紧,领导岗位越来越稀缺,且优先从地方选拔补充,这无形中挤压了军官转业安置的职务空间。
特别是转业军官,以营级为主。如果平级安置,需要大量的副科和正科领导职务。粥少僧多,地方确实提供不了这么多位置,这可以理解。
此外,军地晋升体系的不同,也是原因。在地方,要干到六十岁才退休,流动和晋升非常慢。干了一辈子还是科员的公务员,比比皆是。
部队则有所不同:一是晋升快。过去,军官是4年一升;军官职业化以后,晋升有所放缓,但还是比公务员快。所以,军官能够相对容易地干到营级。在地方,这是副科或正科领导职务,很多公务员一辈子做梦都干不到。
二是年轻化要求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是年轻人的天下,军官干到营级,晋升难度陡增,只能主动或被动选择转业,给年轻军官腾位置。由于人员数量太多,形成“集聚”效应,地方安置压力山大。
降职安置,是一种折衷的做法。它不但解决了领导职务不足的问题,还能照顾到地方公务员的不平衡心理,不得不说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公务员法》修订后,军官降职安置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标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转业军官来说,降职安置确实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牺牲。按道理上讲,军地干部的军衔职务和行政级别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军官军衔职务是什么,转业安置后就应该定成什么行政级别。
降职安置,不管是降一职,还是降两职,从法规制度上,是说不过去的。
从军官职业化来说,降职安置也显得不合时宜。军官贡献越大,服役时间越长,待遇保障越好。这个待遇,不仅体现在工资、医疗、住房等经济待遇,更包括退役后的政治待遇。转业前是什么军衔职务,转业后就任什么行政级别。
目前,军官转业后的工资待遇,仍然与部队军衔职务对应的地方行政级别相一致,这一点应该表扬。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在地方,有网友统计,工资待遇只占整体收入的30%左右。还有车补、奖金等,与行政级别直接挂钩。行政级别越高,发放越多。因为降职安置,退役军官在收入上损失较大。
从政策制度来说,以军地干部选调交流、文职跨军地交流为参照,采用的都是平级安置。
新的《军官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军官选调到军队外单位任职是军官转业安置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说,军官可以选调到地方担任公务员。
在《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中,同步也进行了明确。下一步,军队相关单位人员也会纳入其中。
2021年中央机关选调干部条件明确,报考一级调研员及以下职级职位,须现任相同层次的职务职级。
也就是采用平级交流,按照现行军衔职务报考相应的职务职级。
文职更不用说,本身与公务员同属国家工作人员,跨军地交流虽未大规模推开,大概率也是采用平级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军官安置上,废除降职安置、采用平级安置的呼声越来越大。
随着军官职业化的深入推进,军官转业数量大减,这为平级安置提供了可能。
据媒体报道,某市在改革前转业人数高峰期,有150名军官转业。2022年,只有10名军官转业。前后对比,转业名额减少差不多15倍,转化为百分率是1500%。
因此,建议军地协作联动、形成合力,在政策优化、制度规定、安置方法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平级安置逐步落地、落实和落细。
一是改进和优化逐月制度。只有逐月成为大多数军人的最优选择,进一步降低安置人数,分流安置压力,平级安置才会成为可能。
建议采用建立增资制度、增加逐月基数、提高计发比例、改进医疗待遇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逐月制度的吸引力。
二是渐进式推进平级安置。中小城市安置压力相对较小,实施起来比较容易。以中小城市为试点,探索平级安置的实施方法,逐步进行推进和推广。
可喜的是,据媒体报道,浙江、内蒙古等不少省市已在实施平级安置,并取得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三是以省为单位,将省内城市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三类,实行“一城一策”,兼顾安置政策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目前,不同省市之间,安置政策差异明显,降职安置标准不一,无形中将转业军官分为“三六九等”,既损害了政策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又伤害了转业军官的感情。
四是将军官安置与职务松绑,改为与职级挂钩,提高安置的精准性。在很多地方,军官安置首次定级不受职数限制,但是后面晋级就不行了。与职级挂钩,能够更好地保障退役军官的权益。
对于降职安置,老刘说是不在乎。转业军官在部队,经过了多年磨砺和锻炼,什么利益得失,都能淡然处之。
接下来,他会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备考,要将命运紧紧攥在自己手中。但心里也有期盼,降职安置成为历史,平级安置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