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加快大量收购中国中医药企业,究竟意欲何为?

老夏的笔记本 2024-11-18 14:31:27

中医药界流行一句话: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世界盛行。日本医学界的泰斗大塚敬节说过这样一句话,“以前我们向中国学习,不久后就是中国向我们学习了。”但事情的发展,远不是只有学习文明这么简单。日本在中医药的战略层面强势推进,深度与中国各中医药大省和知名企业合作,同时加快收购中国百年药企布局亚洲,很可能这是日本鲸吞中国中医药的其中一步。

来源:诊锁界

作者:东苍

封面来源:pixabay

自然规律决定,核心稀缺资源都需要争抢。过去侵华战争和现在收购药企的动机十分相似,只是方式不同。一个是原始的横暴野蛮,一个是文明的横暴野蛮。日本对中国中医药制定的战略野心计划已奔袭扑面而来,日本津村制药现任社长加藤照和在上任之初,便豪言要最快打入中国市场,到2030年,计划要全面收购中国的中医药厂,要成为中国最有名最强大的中药龙头品牌。关于加大收购中国品牌药企,连日本媒体都对此宣扬叫好,公开鼓动支持津村制药等公司的这些大手笔:“我们日本不差钱,这些钱花的好!”

2023年4月4日,日本津村制药集团以2.5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115年百年中医药企业“紫光辰济”。2024年4月4日,日本的大型财团三井物产旗下的津村制药与乐敦制药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这家公司只有一个特殊目的,就是收购华人145年中医药企业“余仁生”。其实,在此之前,日本控制的中国医药企业远不止于此。

在过去几百年里,日本医学界一直很重视中医,通过一切方式获得中国大量医书古籍、药方秘方、技术方法,而且中药从栽培到鉴别、成分检测,乃至申请了世界上最多的秘方专利保护,药材的外形、气味,加工药材的步骤、细节,都在日本“汉药方”中清清楚楚地记载。他们在有计划的强大自己后一步步地靠近和超越中国。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腥风血雨已来,我们如何应对?至少要在运动变化中先知己知彼,重新认识日本和津村,争取团结行业力量。

日本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不止于商业价值

一直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虎视眈眈觊觎已久、随时伺机撕咬啃噬,而中医药作为中华千年文化的瑰宝,更是重点被攻坚的对象。早在4世纪中国汉代文化及医方就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在5世纪中国南北朝末期吴人医者知聪携《明堂图》等中国古代医方、本草、针灸书164卷传入日本,等到隋唐时期鉴真和尚携带大批医书东渡,日本早就清楚了中医药的伟大和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因此日本药师又赴中国学习,仿唐朝医学教育机构,学习中国大量医学典籍,其中日本贵族学者藤原佐世共收录中国医书160余部、1309卷。

从古代开始,日本就全面学习中国文化,并主动将中医药有计划地全盘吸收,记录和收藏中国医学典籍,在984年编撰出了日本现存最早的医学大型方书《医心方》,这本书是《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中国医书内容进行取舍、加工、整体编成新的框架,其删减了核心理论,只记载具体实用的部分,并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医学”。

自公元513年,中医药大量被引进日本后,“汉方医药”成为了日本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不仅培养出了大量学习中医的人才,更是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对中医药进行了深入的收集、研究和应用。在1868年,明治政府正式发布“西洋医学许可令”,全面引进西方医学体系后,虽然中医药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在日本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时,他们的医学界已经全面西化了。但在1954年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加剧,医学者们检讨西医化学药品副作用大、侵害国民健康、严重不利于国家发展后,基于国家和国民需要,日本让中医药再次火了起来,其中《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古方,在日本全民已经到了非常普及的程度。

此后为了普惠日本国民体质健康的需要,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有210个处方也被广泛应用,这是日本汉方药的主要构成。据日本社会调查研究所统计,到20世纪末,日本汉方制剂生产厂家数量超100家,而到2024年,日本共有约1500家制剂生产厂家,制剂种类达2812+种,并被广泛应用于老年疾病及慢性病治疗,日本在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中处于最高位置,其国民长寿与此息息相关。

日本不遗余力用中医药保障国民健康。1976年,在日本世界医师会会长武见太郎的推动下,日本正式把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最初有43种汉方制剂被纳入医疗保险,之后又增至147种。国民选择汉方药,个人只需要承担10%到30%不等比例的低费用,非常经济实惠。在官方的扶持下,汉方药在日本极度盛行越被重视。21世纪初,日本全国已经有超过65%的医生会使用汉方药。而从事汉方医学、针灸及按摩的医师就超过10万人,在日本24万医生中占比高达近42%!

从产业角度看,日本汉方药生产营收从1970年代的百亿日元,到1980年代的千亿日元,生产金额一直稳步上升持续到近年已经远超2000亿日元,按照态势不久后有可能超过5000亿。但日本常用的200多种中药75%以上原料长期依赖进口,而中国是日本汉方药最大的原料来源,占比约83%,而且价格只是日本产的一半。但药材供给安全是日本汉方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难题,掌握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其所需药材的中上游源头企业就是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

因此,产生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明明原创发明、原理药方和产品技术都还掌握在中国手里,但是海外国际专利这个最重要的东西却被以日本为主的国家大量抢先注册了,因为津村的存在,中药呈现一条很怪异的路线在发展:中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也是原料产地,但绝大多数产品的专利权在日本,然后主要的出口地又是中国,这等于是用中国人的东西,赚中国人的钱。知道这对于中国中医药全球化发展和守住自己国内阵地意味着什么吗?对于中华民族人民未来的生命健康会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吗?

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药学期刊之首的《中草药》在2016年期刊上明确指出了日本占据全球中药市场90%市场份额的事实,我国仅占2%,日本人已经注册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中国仅占1%还不到。但截止2024年8月,全球关于汉方中医药发明专利共有22587件,其中日本专利为17122件占比75.8%,而中国专利为3370件,占比仅为14.9%,中国在奋起直追。而日本83%中药材来自中国,精加工后转手高价再卖给我们。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很可能会成为全球中医药产业生态链中容易被宰割的弱势!枪和米在谁手里,谁说了算。

2023年4月4日,中国知名百年药企“紫光辰济”被日本津村制药集团以2.5亿元人民币低价收购。这桩收购目的就是要快速完成日本药企在中国的源头业务控制权的布局。不过,收购3个月后,幸好在政府监管部门等多方介入干预下,津村才退出了紫光辰济的股东行列。该公司变为由宝鸡市投资(集团)持股34%、深圳市华融泰资产管理持股66%,公司实控人为山西省国资委。紫光辰济的前身是1918年民国时期创立的“达兴堂”药房,现在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制药、医药商业、GAP药材种植等综合型医药企业。

虽然去年没有收购成功紫光辰济,但日本又早就盯上了另外一个华人品牌。2024年4月4日,日本津村制药与乐敦制药合作宣布并已经在6月份完成了以43亿人民币成功收购了华人145年的百年药企“余仁生”。这样一个百年老字号药企,传承至今难能可贵,很多安身立命不外传的秘方,以及独特的制药工艺,都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下来的,既积累了成熟的中药采购渠道,也掌握大量成熟中医秘方,日方收购余仁生的同时,也收购了余仁生百余年稀缺的中药积累。

发源于广东佛山的余仁生品牌,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经营有176间零售店及29间中医诊所和3家医疗中心。去年收入接近17.3亿港元,净利润1.08亿港元,市盈率为42.8倍。有着145年历史的老牌中药连锁企业,在中国南方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的华人圈都是家喻户晓。尤其是他的明星产品金牌白凤丸,知名度可以媲美大陆的京都念慈安。余氏家族是享誉世界的中药世家,是东南亚数一数二的顶级财团,是被公认的中医药保健业的王者。当然,余仁生不只有中药产业,还有矿业、橡胶业、地产业、金融业等,实力在东南亚十分雄厚。

日本对余仁生和紫光辰济这样的老牌中药企业如此感兴趣,难道只是想得到这些百年药方秘方吗?我们要知道日本拥有的几百年以上的中国的药方秘方比余仁生等药企多得不知凡几。日本企业研究院曾分析认为,日企大量收购中药老字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看中老字号的品牌、产品与药方价值、研发能力、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掌握成熟的中药原材料采购渠道。

其实,通过大量完全收购,日本财团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在全球中医药市场的影响力,还能完成他们长期布局中医药产业链的跳板性策略,还能大力发展中医药来跟中国争个高低,还可以把中医药文化彻底占为己有,成为亚洲为主全球的中医药和保健市场的帝国主义霸主。或许在未来再出现各种疫情疾病需要大量用中医药时,真的只能向卡住你脖子拿捏你七寸后的日本求取。所以,对于中医药行业同仁,要尤其重视日本津村这个公司。

作为日本布局中国中医药的左膀右臂,津村显然很强大

1893年,津村重舍在东京创办了津村顺天堂,1924年创立津村研究所-津村药草园,1957年开办“中将汤大楼诊所”,1964年建设静冈制药工厂,1976年被政府药价标准收藏,1983年建设茨城工厂-研究所,1988年更名为株式会社津村,1991年成立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LAO TSUMURA CO.,LTD,2017年与中国平安保险成立合资公司,2024年收购华人百年药企余仁生等等历程,这个已经活了131年历史的日本企业,一直都在搞事情。

为了进军中国市场,2014年,津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携手,共同开展了苍术的研究工作。在2015年,津村企业与香港浸会大学签订了共同研究协议,进一步加强了其在亚洲地区的科研合作。2016年,津村企业与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中国)达成了业务合作协议,进一步加深了与中国的产业合作。2017年,中国平安人寿与津村药业成立了合资企业,并命名为平安津村。其中,津村药业持股56%,绝对控股平安津村公司。2018年日本小林制药全资收购江苏中丹制药。2022年,津村便重拳出击,和拥有385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健民集团深度合作。2023年,津村又增资新建了天津中药产业基地项目等。其实,津村在2004年就开始在中国布局。目前津村已经在上海、四川和深圳有4家分公司,在中国年销售额也超过千亿日元。

津村的强大毋庸置疑,可谓有权又有钱。作为日本财团和政府的左膀右臂,真正的权势滔天,作为发展百年以上企业的庞大积累资金和资源更是不计其数。2016年销售额1149亿日元,其中汉方药制剂占比95%。医疗用汉方制剂129个处方,在2023年日本国内销售额1320亿日元,中国销售187亿日元,截止2024年3月末一季度,销售额是1508亿日元,在日本国内医疗用汉方制剂市场份额占到84%,营收保持指数级迅猛增长,不久后很可能超过5000亿,称得上绝对的头部,庆幸的是中国还有很多可以与之媲美和抗衡的企业。

津村目前在日本、中国、老挝、美国有14个以上据点,分店、营业所有73个。2015年时,中国的195个GAP药材种植基地中,有70多个是津村的,在国内的白云山GAP基地就有60多个。相比之下,作为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之一同仁堂,却只有12个GAP基地,数量相差悬殊。而且基地药农都是按照日本的溯源标准和要求来种植中药。同时,日本津村挑选药材是按照1‰的杂质控制率,而国内按药典规定是3%,几十倍的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

津村是全球最大的中药出口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汉方药(即中药)制药公司,津村每年会采购数千吨规模的中药材,其中会从中国进口80%,因为日本国内仅能供应15%。但对于收购中药材有2个核心要求:1个是安全性指标,1个是必须要求溯源。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都会不可避免被污染,尤其是有一些还会打农药和施肥,日本药企因此最少需要检验200多项安全指标。

日本政府对于医药行业的种植和生产各个环节都出台了详细的行业标准,药品行业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从种植起,多达二十多道程序。包括切片、浸泡、研制、存储、机械化操作、配药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很严谨的要求,不能出任何问题。津村抢占先机的成功也确实是有迹可循的,用标准化助推汉方药的发展,并且尝试用数字化的理念来规范产业。2015年,津村就开始准备在美国上市,为此,他们同时进行10几项临床试验,这个能力是很强大的。中药要进入国际市场涉及到很复杂的专利问题,我们国内的厂家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和布局相对比较慢。当我们准备好做的时候,人家已经先动手摘下了果实。

当然,除了津村一直在中国搞事情,日本在中国还有很多制药公司,‌包括‌强生、‌阿斯利康、‌西门子医疗、‌GSK、‌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大冢控股、‌安斯泰来制药、‌第一三共、‌卫材等,这些日本公司在各自领域内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创新能力,对中国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我们只是用对正常合作者的眼光和状态看待,真怕再次上演狼来了的故事。

国内中医药企业自立自强,抱团发挥竞争优势

日本确实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药根源和根本技术都在我国,所以他们在未来全球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限制,而且很大部分的药材也需要依靠我国进口才能完成。但是如果有机会收购更多的中药中上游企业,日本就可以减少或扭转他们在这方面对我国的被动和依赖性,甚至形成垄断性,这是日本中医药生存发展所必要达成的战略目的。

另外,对日本而言,中国的中药市场就是一块更大的蛋糕,因为我们的市场规模是日本的10倍。中药饮片加工行业规模远超2000亿,而且中医服务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弗若斯沙利文预测2019—2030年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8.2%,中医诊疗服务市场未来有3-4倍拓展空间。预计2030年市场份额达到18000亿。面对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蛋糕,日本不管哪个医药企业,哪能不动心不疯狂。从我们中药行业发展阶段来看,虽然我们不弱小,但相比日本算不上多强大。

我国中药行业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萌芽期(1949—1965),国家成立相关部门、成立四大中医学院、成立国家专家组、出版教材等;启动期(1966—2002),举行展览会、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中药麻醉用于临床手术、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发展期(2003-2023),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法》及一系列利好政策实施等。

中药行业近年来规模扩大,政策支持、研发创新和医保准入提速推动行业发展,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表现亮眼。产业链上游包括中药材供应商和制药设备生产商,中游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生产商,比如云南白药、太极集团、北京同仁堂、白云山、天力士、国药集团等。国内中药物产丰富,根据来源划分:药用植物类占比87%,达到11146种,是中药绝对主力军,而药用动物占比12%,药物矿物占比1%。

中药行业蓬勃发展,注册申请量从2019年的258个增长至2023年的878个,增长显著。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数量也保持稳定增长,再加上民营中医连锁化高速发展,中医药服务顺应健康管理需求,政策鼓励下有望诞生新万亿市场。

中国中药材市场近年来持续繁荣,成交额从2013年的1369亿增长到2022年的1912亿,需求稳步上涨,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驱动了中药行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同时,中药材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从2012年的4161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9033万亩,保障了中药材的稳定供应。中国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第四次全国普查确认共有中药资源18817种,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的药用植物3151种,需要保护的物种464种,环比这一次新增了6000多种中药资源,显示了中国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态势。中国中成药市场在经历波动后也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有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中医药虽然起源于中国,虽然我们的资源和企业也在蓬勃发展,但是在近一个世纪过程中却被日本抢占了风头气运。日本不管是大量掌握中药专利,还是标准化生产领先世界水平,都远强于中国。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中国中药企业的质量体系建立的意识和时间比较晚,被日本人捷足先登。日本从二战后成为工业大国,侵华战争失败后养精蓄锐几十年,而其资本主义发展至今,成为发达国家后的日本确实非常强大,总在上演金钱万能的戏码。

可奈何我国的一些企业还是经受不住日本财团的诱惑或其他手段的压力。而且日本盯上的还都是在我国有着百年老字号的企业,这样收购过去基本上就能很快为他们企业的发展带来利润,收购老品牌药企,不仅可以利用它的名气发展日本的中医药,而且还有机会掌握很多独家秘方,可以为日本企业赚钱,而且还能为他们引入新的技术,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因此日本即便投入再多也不亏。

可是对于我国来说却是巨大损失,虽然日本收购每一家企业的时候都投入不少,但是这些企业如果能长久地在我国发展下去,带来的利润可远不止这些。要知道钱可以慢慢挣,但是技术和秘方一旦让给日本,相当于釜底抽薪,我们可就没有了,以后要用可都是侵权要承担巨额赔偿的风险,相比之下,核心的技术和秘方才是最珍贵的。即便中医学起源于我国,可如果任由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我国的中医学很有可能像文章开头说的一样会被日本快速超越和扼制难以追赶。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当我们需要中医药的时候,还得向日本学习和求取。

为什么这么多品牌企业在最近几年接连被外资收购或合作被主导?从市场因素来看,造成老牌中药企业萎靡不振的直接原因是中药原材料的价格暴涨,而市场受到疫情中后的冲击变得动荡不稳,经济持续波动走低。现在国内各地的中药企业,不管是在运输、人才、原材料,还是在市场方面,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我们在分析外因之前,需要先审视一下我们自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药频繁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胡乱涨价的现象,中医、西医的拉锯战不仅悬而未决而且在近来年又加烈,还有少部分企业和个人总在恶性竞争、窝里横、互相伤害等,最终影响中国中药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发展优势。不久前,《证券日报》发文称,目前中国中药的状况是很为难也很尴尬的。作为中药的发源地,现在中药在国内举步维艰,但却在韩国开花,在日本结果!

从根源上来说,这是我们过去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力,中药行业缺乏统筹全局的谋划,除了知识产权的缺失,我们在科技创新和质量把控方面,也一直在原地踏步,很多企业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质量问题。正义迟到了,还各自为战,最终故步自封,被时代淘汰也是必然的结果。但这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在内忧外患之下,最终的出路,中医药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快速实现现代化,发挥我们的优势长处,与国际接轨。我们需要更多与国际正常的合作案例,需要更多人走出国门去看看世界,看看韩国、新加坡、日本,知己知彼,让中医药既保持传统精髓,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产品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提升自身的硬实力,而且一定要抱团互助,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而对于与日合作,不能一刀切都拒绝,但在合作上必然需要保持理性警惕和话语权甚至决策主导权,摒弃讨好和惧怕,我们自立自强。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