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我们至今依然需要他

江湖评论嘉 2024-08-04 01:02:18

曾一生谨慎行事,上至国家,慈禧统世,竭尽所能,后觉救国无望,难过离场。下对家庭,立下家书,教子有方,其家书影响后辈无数,实为经典。

为什么他值得一读再读?

他非但不是一出生就站在终点的天选型选手,在官场亦非只顾凭借腌臜手段上位的钻营之辈,于家人兄弟更不是严厉无情的教导主任,甚至在持家方面近乎两袖清风。

一旦了解过他的为人处世,就能无怪乎:小心眼如左宗棠,硬是放下瑜亮之仇,在曾国藩辞世之后为曾国藩打call。

01.写日记王者的极端自律

他曾在信中对弟弟说:“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名声既出,信义既著,随便答言,无事不成”,简言之,就是把人做好,成功立业自然不在话下。

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呢?

为了学做圣人,他向他人学习自我管理的方法,而后开始写日记。日记人人都会写,但他写日记有三个特别之处:

一、态度虔敬。他把写日记作为一件每日要事来做,非但连字体都用恭楷,还像签订承诺书一样要求自己在日记中“言出必行”。

二、“研几”。他在日记中反思自己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念头,把自己当成一件作品来琢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不妥及时纠正。日记本即是他的“人生错题本”。

三、把日记给朋友看。曾国藩认为外力的推动远大于内力,自我监督存在盲点,因此他借助外力监督来完成自我锻造。

他一生最为推崇的品质是“有恒”。在对自己从严要求的同时,他把这种要求坚持了一生。即便是在油尽灯枯的晚年,他依旧勉力自省、学习,没有一天停止过向前的脚步。自我砥砺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曾国藩对于某些习惯的纠正也并非一蹴而就。从自身戒烟的经历中他意识到,有些根植于人性的东西需要用一生去改变,而他所做的就是坚持。

“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一个人肯定会经受无数次的反复、失败、挫折甚至倒退。关键是不能放弃。”

他的修身之路告诉我们:一个天资平庸的人,只要通过真心实意不断努力,依旧可以自我完善超越自我。

在日记中,他还为自己立下十二条标准: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做事要专注)

(2)静坐。(每天静坐一小时)

(3)早起。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5)读史。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说话要小心)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所亡。(做笔记,记下各种有启发的事情)

(10)月无忘所能。(每个月要写诗,写文章)

(11)作字。(每天早饭后练字半小时)

(12)夜不出门。(天黑后不找朋友瞎聊)

这十二条标准即便放在现在来看依然值得借鉴。

02.终身成长者的百折不挠

此前提到他并非出生就在终点的天选型选手。

他跟他爹一起考科举,他爹落榜十六次才中秀才,而曾国藩考了六次也是次次不中,第六次还因为写的文章太差被挂出来公开处刑。

对此,曾国藩非但没有退却,反而静下来沉思自己的错处,改变方法继续攻坚,之后果然考中。

按《终身成长》一书里的观点,终身成长者相信人可以不断努力来不断成长,曾国藩便是如此。

通过考试,曾国藩从一群考不中的人之中脱颖而出,而后……遇到了一群同样考得中的人。考中科举当然不意味着此后平步青云,曾国藩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遑论他还经历了几次皇位更迭。

为了尽可能填补清朝这艘破船上的漏洞,曾国藩曾经怒其不争,直指皇帝的三处缺点,极大地挫伤了皇帝的自尊心,导致自己一度不被重用。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自省反思,改正了刚强自傲的缺点,一心朝向目标,最终重新得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但这之后就顺利了吗?也没有。

皇帝派他去湖南带兵团练,他横扫当地官场,乱世用重典,动了很多人的奶酪,被当地官员合力反击。之后兵痞闹事,曾国藩差点死于兵痞刀下,事后未得任何交代,颜面尽损夜不能寐。

然而,他并未选择向皇帝告状,却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带着自己招募的湘军去往衡阳,最终练出一只劲旅。曾国藩对手下幕僚尽力提拔,这些幕僚中亦有人面对他时不顾提拔之情,使曾国藩受到重挫。

在上峰、同僚、下级都曾让他遭遇挫折的情况下,曾国藩依然砥砺向前。

与之相比,一出生就在权力顶端的咸丰,在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经世之才后,反而自我放逐,终日沉迷酒色。

03.王朝领航者的大局胸怀

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也曾“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

对于自己偏激、好名、无恒、傲慢的缺点,他要求自己:“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更多地揄扬他人,表扬他人的长处;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当他意识到一味刚强并非处世之道后,他努力让自己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他从儒学中习得“经世致用、反身而诚”,从为人处世中习得“纳人细垢、成己大德”。

对上,他在指出皇帝缺点而遭到冷遇后,修正了自己的行事方式,在不奴颜谄媚的情况下变得委婉圆滑。

与同僚相处,他虽为官清廉,却不像海瑞那般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以“与光同尘”的姿态扎根官场。被左宗棠记恨,在大事面前亦不计较私人恩怨,该援手时就援手。若以为他一味退让以求自我保全却也不对,时机合适时他同样会果断出手打压政敌,予以致命一击。

对下,曾国藩幕僚约有四百人之多,他把他们视为学生倾力栽培,有机会时尽力提拔,亲身践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这种做法,与唯恐下属威胁自身地位而想方设法打压的上司形成鲜明对比。

纵观他行事,无论是在冷遇之后调整态度,还是面对大事放下私仇,皆是以挽回清朝溃败的时局为目标。

尽管他的挣扎最终证实个人力量无法抵御时代潮流,清朝这艘破船该倾覆还是要倾覆,但他的存在同样证明,个人在颠簸的时局之中依然可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

对于这位“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立功,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立德,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被无数人奉为精神偶像;立言,他对理学身体力行,留下诸多著作。

我们至今依然需要他,不单单为他“立功、立德、立言”,更为他极端自律、百折不挠、大局胸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