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地湾时代陕西老官台文化真的会不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源头吗?

朴木说过去 2024-09-20 14:25:31

根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消息,陕西境内最早的陶器是距今7800年的老官台文化,和甘肃大地湾文化,都是父系单倍体为D系的今天还存在于印度洋的安达曼矮黑人创造的。

当然,现在藏族、羌族男性人口除了汉族的基因外,还包含着一定比例的D基因。

在中华礼乐文明的发展史上,贾湖文化具有重要的源头性地位。

在考古学上,贾湖文化和裴李岗文化,虽然有先后顺序,但大体上是并存的。

贾湖遗址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是距今9000年至7500年间的代表性遗址,是研究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重要场所。

2002年,复旦大学的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对贾湖遗址古人骨进行了古代DNA检测。他们只成功地从5例中检测出了DNA。这些成功的检测结果都发现,这5名古人男性的父系都属于F单倍群。测出为O2-M122+,即F-M89+,均为O系。

这样,今天汉族男性父系单倍体占比最多的O2三大支里的002611,被普遍认为是成长壮大于河南省淮河流域,而贾湖遗址的地理位置上位于河南省偏东地区,在地域上该地区正属于准河流域范围。

事实上,中华民族要特别注意单倍群O-M175,它下游的单倍群O-M122和O-M119,是中华民族的两个核心Y染色体DNA来源。

其他三个Y染色体单倍群,商王室的C-M130、大地湾文化古人的D-M174和周王室的N-M231,虽然领先O-M175进入中国境内后,但是在现在的中国男性人群规模较小,基因所占比例有限。

距今9000年的贾湖遗址全是O系人群。为什说大汶口文化或起源于此呢??

全新世大暖期是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新的文化和技术。一些人群前往高处,例如上山、顺山集和后李等地方;另一些人群则深入内陆,寻找与原来居住环境相似的生境,例如贾湖和彭头山等地方。

在这一文化迁徙的过程中,北方平底罐系统和南方圜底釜系统相碰撞,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催生了鼎文化系统和礼乐文明的萌芽,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特质。

在专家们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贾湖遗址后期的降水量偏大,可能是发生了大洪水,把贾湖给淹没了。在距今7000年前,贾湖先民开始沿着淮河两岸逐渐向东迁徙,最终到达了苏北和鲁中南地区。将贾湖文化的特点带到了北辛文化中,为这一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接着又生成了大汶口文化,这是在新的土地上创造出的全新文化。在迁徙过程中,贾湖先民还带去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和文化传统。比如他们对乌龟的崇拜,以及在葬礼上随葬獐牙器和绿松石饰的习俗等等。

中华文明的起源追溯 《史记》曾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诸多文献表明,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的源头就在地理上的河洛地区。然而有何可信根据为凭、有何实物为证,一直是学术界的难题。

大家都知道中原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但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中心,一直欠缺过硬的考古资料。

以郑州市新密市来集镇李家沟村的考古发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距今约10000年前后。在所刊简报和发掘纪要中,发掘者对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裴李岗文化层位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以“李家沟文化”称。

以郑州市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的考古发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距今约8500—7000年。

发掘者将双槐树遗址出土陶器分为五期:第一、二期分别为裴李岗文化和庙底沟文化时期,第三至五期为大河村文化时期。

随着河南境内考古调查、发现、发掘的增多,李友谋先生又与陈旭先生合作撰文,讨论了裴李岗类遗存的文化面貌与磁山文化的异同,再次提出两者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不能混为一谈,并提倡以“裴李岗文化”称河南境内已在多处遗址发掘到的此类遗存。

鉴于裴李岗文化在相近时期诸文化中的领先性,栾丰实先生提出了“裴李岗时代”的名称,特指距今9000—7000年左右的时间范畴。

距今8000多年后,裴李岗文化出现泥质陶,裴李岗文化人群的西进催生了渭水和汉水上游地区白家文化的诞生,裴李岗文化向北对华北的磁山文化、向南对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化都有影响。

裴李岗文化目前已调查发现遗址160余处,遗存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境内,经过发掘的有20处左右。

裴李岗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境内,但在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同时期不同方向的考古学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所及,东达淮河中下游的鲁皖苏一带,西抵渭河流域的陇东地区,南下到澧水流域的洞庭湖地区,北上到河北洺河流域的武安地区。

第一期遗存主要见于豫中地区,目前发布材料的遗址有贾湖、裴李岗、唐户、石固、莪沟北岗、水泉和沙窝李等。遗存整体呈现瘦高特征。根据碳-14测年校正数据,可以把裴李岗文化第一期的年代范围定在公元前6470—前5800年之间。

第二期遗存分布范围较一期时向西边和向东边都有所扩展。目前发布材料的遗址在第一期基础上新增加有瓦窑嘴、中山寨、王城岗、宋庄、朱寨和高崖等。即西边到了豫西孟津一带,东边到了中牟地区。遗存整体特征较一期时有向矮胖转变的趋势。根据碳-14测年校正数据,裴李岗文化第二期的年代在公元前5800—前5500年之间。

第三期遗存,主要分布在豫中地区,与一期遗存分布范围大体重合。目前发布材料的遗址有贾湖、裴李岗、石固、水泉、沙窝李和瓦窑嘴等。遗存整体器形较矮胖。根据其遗存特征,结合第二期的年代,推断裴李岗文化第三期的年代范围为公元前5500—前5000年。

裴李岗文化主要来源于贾湖文化。同时,裴李岗文化从形成开始,就对周边文化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裴李岗文化一期时,主要是向北和向南方向扩展,同时向东南方向有少量辐射。向北扩张进入到冀南地区,改变了磁山文化的面貌。向南进入到澧阳平原,渗透参与了彭头山文化的形成。向东南方向进入到淮河中下游,对顺山集文化产生了辐射影响。

裴李岗文化二期时,向北、向南和向东南方向的影响持续推进,同时把经营的重点放在了向东和向西北。向东发展进入到鲁中南至淮河中游地区,参与形成了双墩文化。向西北发展进入到渭河流域和汉水流域,参与形成了老官台文化。

裴李岗文化三期时,在西北方向还能看到对老官台文化的持续影响,同时向东北方向发展,进入到黄河下游鲁西地区,影响到了后李文化,目前主要在月庄遗址中见有裴李岗文化的因素。以椅圈马一期和大张等为代表的一类遗存与裴李岗文化有关,之后的后冈一期文化亦应是在裴李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后冈一期文化中有双耳壶、折沿罐、敛口钵、圈足碗和罐形鼎等承袭裴李岗文化因素。

裴李岗文化的对外影响是中原地区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大范围的扩张过程,为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强盛奠定了基础,可称为中国文明的奠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