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悠悠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了无数的过往,却沉淀下无比深厚、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
丧葬文化,宛如文化星河中一颗独特而神秘的星辰,自远古时期便熠熠生辉,贯穿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绵绵不绝的情思与敬意。
事死如事生古人眼中的世界神秘而奇幻,他们笃定地认为生命的消逝并非是彻底的泯灭,而是开启了另一段未知的旅程,去往一个与现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往生之境”。
就像《荀子·礼论》里所阐述的那般:“丧礼者,以生者事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这短短数语道尽了古人对于生死的独特理解,在他们心里逝者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生活,那个世界的日常大抵和现世相差无几。
于是乎“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应运而生,并且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灵魂深处,成为丧葬仪式的核心准则。
出于这样的理念,古人们为了能让亲人在往生之后也能过上舒适惬意的日子,可谓是绞尽脑汁、不遗余力。
那些生前爱不释手的宝贝,统统被小心翼翼地打包,随着逝者一同被安放进墓穴之中。
达官显贵们更是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墓穴修筑得犹如地下宫殿,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堆积如山,仿佛要把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复制一份带到那个未知世界。
不仅如此,还有一种极为残忍的习俗悄然滋生——人殉制度,这一陋习究竟始于何时,史学家们也难以给出确切答案。
待到商朝时,已然发展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高潮,那些有权有势的贵族们坚信,墓就是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府邸,想要在那边依旧威风八面,仆从自是必不可少。
于是,车夫、护卫、侍女等各类活人,被迫追随主人踏入那黑暗冰冷的墓穴,只为成全一场虚幻的“往生荣耀”。
而普通百姓呢,他们没有这样雄厚的财力与权势,能为亲人寻得一方安身的墓穴,便已是倾尽全力,至于人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
虽说平民百姓的丧葬仪式远没有贵族那般奢华张扬,但他们对逝者的牵挂与眷恋,丝毫不输分毫。
亲人离去后的日子里,思念如同疯长的藤蔓,在生者的心间肆意缠绕,他们时常会在夜深人静时暗自思忖。
那些随葬的物品,真的够亲人在那个世界花销吗?会不会哪天亲人在那边遭遇困窘,缺衣少食?
这份担忧与牵挂,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生者的心口,促使他们不断寻觅一种能让自己心安的慰藉方式。
就在众人满心焦虑之时,烧纸这一习俗,像是一场奇妙又意外的“及时雨”,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且一扎根便是数千年。
烧纸习俗说起这烧纸习俗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和造纸术祖师爷蔡伦有关的趣事。
蔡伦改良造纸术那可是轰动朝野的大事件,他制造出的纸张轻薄柔韧极为适合书写,一经问世,便迅速得到东汉朝廷的大力推广。
蔡伦也因此声名远扬,过上了优渥富足的生活,这可把他的哥哥嫂嫂给眼馋坏了,二人合计一番,决定跟着蔡伦学习造纸术,幻想着也能借此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蔡伦本就是个豪爽大方之人,见哥哥嫂嫂有心学艺,自然是倾囊相授,可谁能想到他这哥哥是个急性子,刚跟着学了没几天,就觉得自己已经把造纸的精髓拿捏得稳稳当当,迫不及待地向蔡伦借了些银两,风风火火地回家开起了造纸作坊。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由于学艺不精,哥哥造出的纸张质量低劣,粗糙又易碎,拿到市场上售卖,根本无人问津。
眼瞅着库房里的纸张越堆越高,钱袋子却越来越瘪,嫂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日唉声叹气,就在这走投无路之际,嫂嫂突然心生一计,一场堪称“年度大戏”的闹剧就此拉开帷幕。
嫂嫂佯装暴毙身亡,哥哥悲痛万分地为她定了一口大棺材,还广发讣告,引得邻里乡亲纷纷前来吊唁。
众人围在棺材前,看着痛哭流涕的哥哥,正七嘴八舌地劝慰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躺在棺材里的嫂嫂竟突然坐了起来,把在场众人吓得魂飞魄散。
待众人稍稍缓过神来,嫂嫂才慢悠悠地开口解释道:“我呀,其实并未真正死去,刚刚去了一趟阴间,阎王爷说了,这纸在阴间就是钱,多亏我家男人烧了那么多纸,才从阎王爷那儿把我的命给赎了回来。”
众人听闻,皆是又惊又喜,对这番说辞深信不疑,从此以后,大家都觉得烧纸能给阴间的亲人送去财富,让他们在那个世界过得舒坦。
便纷纷效仿,从蔡伦哥哥那儿购买纸张烧给逝去的亲人,烧纸习俗就这么着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在民间迅速蔓延开来,成了家家户户丧葬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便来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科学理性的光辉照耀下,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神鬼之说渐渐褪去神秘的光环,沦为被大众摒弃的“封建糟粕”。
“事死如事生”的古老观念也在时代的浪潮冲击下,慢慢变得淡薄吗,然而烧纸这一传承千年的习俗,却依旧顽强地存活在民间。
每逢清明、中元等特定节日,街头巷尾总会燃起星星点点的火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纸灰气息。
不少专家学者站出来大声疾呼,认为烧纸习俗弊端丛生,与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理念格格不入。
从环保的角度看,大量纸张被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无端浪费,燃烧产生的烟雾还会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
倘若烧纸时稍有不慎,星星之火便可能引发熊熊大火,给周边的山林、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基于这些考量,专家们苦口婆心地劝诫大众要破旧立新,摒弃这种不文明的祭奠方式,大胆地与封建迷信思想挥手作别。
专家们的呼吁虽然有理有据,但广大民间百姓似乎并不太买账,在老百姓心里,烧纸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仪式,它背后承载着的是对亡故亲人那份化不开、斩不断的浓稠思念。
结语即便明知科学早已证明,往生世界不过是虚幻的想象,烧去的纸钱也绝不可能抵达亲人手中,但那又何妨?
当手中的纸钱化为灰烬随风飘散的那一刻,生者内心深处那份无处安放的悲痛,仿佛也随之找到了归宿,得到了些许慰藉。
在每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思念着逝去亲人的生者总会不自觉地来到墓前,燃起一沓纸钱,轻声诉说着平日里那些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
这小小的烧纸仪式,已然成为他们与亲人跨越生死界限、维系情感纽带的最后桥梁。
参考资料:
文明祭祀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人民网
汕尾人注意了!楼道烧纸危害多,文明祭祀来替代.汕尾广播电视台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