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闹剧和尚也能当太守

岑岑说历史 2024-08-22 02:08:46

深夜,养心殿。嘉庆皇帝还在批阅奏折。但是他很不想再看了,因为报上来的情况都是好,很好,非常好。嘉庆明白,这是大小官僚在糊弄他。

在嘉庆的爷爷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曾经推广过奏折制度,就是让大臣独自写信给皇帝。没有皇帝的授权,不管是军机大臣还是内阁大学士都不知道大臣写了什么。

这样,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要是一个大臣没有写,他的同僚写了,那么这个大臣就会倒霉。

这个制度极大提高了皇帝对臣下的控制能力。但是该制度连五十年都没有用到,在嘉庆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的时候就基本废掉了。

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内务府派出的盐政和盐商分掉了乾隆一千万两税银。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一省的官员合伙卖官分钱,无人报告皇帝。上面两个案件都有大量官员参与,但是他们满汉结成一体,不会再和皇帝一条心。

对于这种情况,嘉庆心知肚明。知道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默默地看着送上来的奏折。

他突然看到一份奏折弹劾正在北京的襄阳府知府王树勋当过和尚,嘉庆顿时有些无语,但同时也有些欣慰。还是有人探听到事情会汇报给皇帝的。就立刻把这封奏折转给了刑部,要求严查。

王树勋本人就在京城,很快就招供了,刑部整理好报告递给了皇帝。皇帝看到后并没有高兴多久,很快就一阵眩晕。

因为这个和尚是在北京出的家,和北京很多高官都有来往。

嘉庆十七年,王树勋刚当上知府的时候,曾经来过京城谢恩。当时的刑部尚书金光悌还请这个和尚给他儿子做了一场法事。

也就是说,这个知府和尚的事情在官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除了皇帝。

来历

王树勋是扬州人,乾隆三十六年,他的父亲升任南城副指挥使(五城兵马司属下)。不久他的父亲去世,他也回到了原籍。

乾隆四十五年,他又来到京城读书,想当个小官未果。十一年后,当官无望的王树勋在京城剃度出家。

王树勋读过几年书,对佛法有独特的见解,很快和京城的很多官僚结交。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官员在他门下受戒,成为俗家弟子。

乾隆五十七年,王树勋和他的一帮官员朋友在庙里穿僧服做法事,被人举报。牵涉的官员全部被处罚。王树勋也被勒令还俗回家。

嘉庆元年,山东巡抚伊江阿经过扬州,经人介绍和王树勋相识。两人讲论佛法,深以为知己。伊江阿便把王带走做幕,并协助曹县的黄河大堤。

三年后,伊江阿拉上几个官僚凑了4800两白银,给王树勋捐了一个通判的官职。

不久后,因为黄河大堤的质量问题,伊江阿被发配新疆。王树勋深以为愧,便一直送到了兰州。

到了兰州后,在伊江阿的介绍下王树勋去了陕西军营投效。

乾隆晚期和嘉庆早期的白莲教起义已经基本被平定,但是有很多小股的力量躲藏在山岭里。当时的总督松筠奉命前去招抚。

白莲教原本是佛教的一个分支。佛教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说法。未来佛就是弥勒佛,说很久以后,弥勒佛会来到人间,救苦救难。这种思想后来和中国的各种民间信仰结合演变成白莲教。

王树勋投军后,就穿着袈裟,深入深山老林里去寻找白莲教信徒。用和尚的身份劝说他们,成功的谈成了很多。

总督松筠非常高兴,就把王树勋带到了湖北。嘉庆七年,成为荆州府同知。嘉庆十七年升湖北襄阳府知府,直到嘉庆二十年被人举报。

处理

经过反复审理,虽然有人提出王树勋虽然当过和尚,但是确实有军功,是否可以功过相抵。但是被嘉庆拒绝,判处枷号两个月,流放黑龙江。

嘉庆的谥号是仁,但是他的骨子里非常凉薄。同样一个在平定白莲教中立下大功的军官,作战上百次,受伤多次,被人举报军官的父亲是北京的衙役,被勒令保留军籍,但是禁止升官。

官员的处理:把王树勋从老家带出来的伊江阿已经去世,被免除处罚。保举王树勋的松筠被判处“滥举匪人”,降二级留用。此时松筠为伊犁将军,被判处革职留用。

时任湖广总督马慧裕和湖北巡抚张映汉被降三级留用。

可以看出,虽然追查了很多官员,但是并没有严重处理,基本都是降级留用。官员们也继续着他们欺上瞒下的行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