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200万的房子回老家躺平”:县城是退路,才是最大的骗局!

悟道空间 2025-01-06 14:02:31

前几天看大冰直播。

连线的是个33岁的西安设计师,说自己在西安有套200多万的全款房,年薪20多万。听起来是个让人羡慕的收入,但他说自己真的太累了。

「每天工作到凌晨12点,连着好几年都是996,我感觉再这样下去,身体真的扛不住了。」

「我在想,要不要卖掉西安的房子,回老家甘肃的县城?那边50万就能买到一套不错的房子,剩下150万存着,找个月薪3000的工作。这样是不是就能躺平了?」

大冰听完直接摇头:「你没资格躺平,也不能躺平。」

原因很现实:第一,150万看着多,但覆盖不了未来二三十年的家庭重大支出,根本不够躺平。

第二,你现在回县城,怎么跟那些已经扎根十几年的同龄人竞争?

第三,再过十年,上有老下有小,各种医疗教育支出压在身上,这点存款根本不够。

这话扎心,但说的都是大实话。

最近这种想法的年轻人是真的多。知乎上「回老家躺平」的帖子每周必上热搜,评论区都是共鸣:「每天通勤两小时」「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工作996早就麻木了」。

前几天我回老家县城,碰到了从北京回来的高中同学。

他也是想回老家躺平,开了家奶茶店。我去的时候,他正在处理店里的货物,准备关门了。

「怎么才开三个月就不干了?」

「有人开了家连锁店,就在我对面,人家有关系。你说我还能开下去吗?」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无奈的笑。

这让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在县城,你不光要和生活竞争,还要和关系竞争。县城不是退路,恰恰是最难躺平的地方。

县城真的能躺平吗?

先说最现实的经济问题。

县城生活成本确实低,但收入更低,这就形成了一个让人进退两难的怪圈。

在大城市,月入2万,房租花8000,看着肉疼,但每月还能存下一些;在县城,月入3000,房租只要500,看着很省,但可能月月都要往存款里掏钱。

而且最关键的是就业问题。

县城的工作机会就那么些,要么挤破头进体制,要么自己创业。

前两天看到新闻说,某县为了引进人才,给博士开出很诱人的条件,结果人来了才发现,地方财政吃紧,承诺的安家费和补贴都成了空头支票。

再说社交和人情。

很多人以为回县城可以远离社交压力,实际上恰恰相反。

我表哥在县城工作,他说了一个很真实的情况:在大城市,你可以找理由推掉应酬;但在县城,你连隔壁王叔家孩子满月酒都不能不去,否则可能第二天全县城都知道你「不懂事」了。

县城的人情网比想象中要密得多,而且成本一点都不低。

说到家庭发展,教育问题就更不容忽视了。

有个数据值得关注:全国近60%的重点高中集中在省会城市。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你有孩子,或者以后打算要孩子,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会让你很头疼。

很多人最后不得不选择重新回到大城市,或者父母留在县城,孩子去大城市读书,这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创业呢?

看似是条出路。

但现实是,县城的市场就这么大,能撑得起多少个奶茶店?

多少家餐馆?

我老家那边,去年新开了十几家奶茶店,现在只剩三家还在坚持。

Soul平台的调查显示,回到老家的年轻人中约两成做起了自由职业。

但问题是,县城正面临产业空心化,年轻人在往外跑,消费能力在下降,这是一个正在萎缩的市场。

有人说,那带着大城市的积蓄回去,找个轻松的工作养活自己总行吧?

听起来是个办法。

但问题是,钱是会慢慢变少的。

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再多的积蓄也会随着时间流失。

更重要的是,当你需要重返职场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技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所以说,把县城当作退路,这个想法本身就值得商榷。

因为当你真的需要这条退路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条出路。

这不是说县城就一无是处。

但如果把它想象成一个避风港,那就想得太简单了。

我经常看到有人说:「等我在大城市赚够了钱,就回老家过悠闲日子。」

但等真到了那一天,会发现县城的生活远比想象的复杂。

「真正的退路,不是地理上的逃离,而是让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活得下去的能力。」

与其把县城当作退路,不如把自己的能力当作退路。

因为只有这样,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县城,你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