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视角下,老人失智、帕金森、脑梗死后遗症以及无法行走等症状,往往是由于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1]这些症状在现代医学中被细分为不同的疾病,而在中医看来,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影响,治疗时需综合考虑,采取整体调治的策略。
以张老伯的案例为例,他的病情复杂,涉及多个方面:阿尔茨海默病影响了他的神志清晰,帕金森病导致了肢体颤抖不止,而脑梗死的后遗症更是让他双腿无法行走,生活完全无法自理。[1](新闻坊腾讯新闻报道)
在中医理论中,这可能与“肝风内动”、“脾湿困重”以及“肾精不足”等问题有关。
治疗上,中医会从调整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入手,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等方法,以期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失智问题,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神志状态。
因此,治疗时会选用能够养心安神的草药,如酸枣仁、远志等,帮助清心养神,改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针对帕金森病带来的手脚颤抖、肌肉僵硬等症状,中医将其归因于“肝风”过盛。
治疗上,会使用天麻、钩藤等药材来平肝熄风,缓解震颤;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手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僵硬。
面对脑梗死后遗留的行走困难问题,中医则注重“活血化瘀”,通过运用红花、丹参等药材,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以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恢复行走能力。
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
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比如,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式,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延缓衰老过程。
面对老年人群中出现的失智、帕金森、脑梗死后遗症以及行动不便等问题,中医提供了一种全面考虑个体差异、注重整体调治的治疗思路。
然而,除了医疗治疗外,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也至关重要。
无论是政策的优化,还是公众意识的提升,都是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了1篇资料:
1. 老人失智+帕金森+脑梗死后遗症+无法行走,申报残疾却被要求本人到场_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