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何谓“脉”?
金栋按:刘澄中、张永贤《经脉医学·第二章:古文字与出土的脉书及经脉木人》说:“循行性感觉的最古老称呼是‘气’,其后由于确定其走行路线并予以命名的需要,这才改称为‘脉’。”
《经脉医学·第三章:经脉循行规律及其高级理论升华》说:“古人看到感觉循行现象,首先把它称作‘气’,感觉循行现象就是‘气行’现象……后来,因为‘气’字的概念扩展,另有所用,所以便使用‘脉’字来称呼循行性感觉。循行性感觉的走行路线便是‘脉’(Mai,Channel)。感觉循行现象就是‘脉行’现象。再后来,又有切诊血脉的‘血脉医学’来争夺‘脉’字的使用权。于是,为了划清界限,便把‘气行’之脉改称作是‘经脉’。
气→脉→经脉
“自此以后,‘脉’字便逐渐被专用于‘血脉’。两汉之后,‘脉’是什么?‘脉是血脉’便成了‘后人的一贯看法’。然而,在两汉之前,在先秦,‘脉’是什么?‘脉是经脉’!这乃是前人的一贯看法。
“两汉之后,‘经脉’(channel)被确认为正式术语。十二脉,就是十二经脉。经脉绝非血脉。”
换言之,中医所谓“脉”,其原始之本义,乃循行性感觉的走行路线,即气在人体内之走行路线、循行通道。所以,陈业兴老先生在反复阅读学习刘澄中、张永贤《经脉医学》这本著作后认为,所谓“《经脉医学》”,无论
是书名还是具体内容,从“气→脉”的演变过程看,其称谓“经脉”显属不当,应为“气脉”、“《气脉医学》”。确有见地,当从之。
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竹简《天回医简·十二脉》,当时尚无“经脉”之名,只有“脉”名。此时之“十一脉”“十二脉”,“仍然是循行性感觉的走行路线……代表着循行性感觉的走行路线”(刘澄中、张永贤《经脉医学》),英文表达是channels,即气的走行路线、循行通道——气脉。绵阳市永兴镇出土的针灸木人(涪水气脉木人,刘澄中、张永贤《经脉医学》说“正是……循行性感觉的走行路线”,图见第三十二篇)与成都市天回镇出土的针灸木人(髹漆气脉人像,图见第三十二篇),正是循行性感觉的竖行(直行、纵行)走行路线——竖行气脉,其特点是各自独立、互不衔接,并未与脏腑相连接。
而“脉”演变为血脉、经脉等,则是汉代医家或方士医之所为,见于编纂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中医经典《素问》《灵枢》《难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