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由于列强大多从海上侵入中国,因此清政府不得不开始考虑加强海防。由于近代海军对于清朝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不仅如何制造军舰需要向西方学习,就连开军舰的人,也需要从头培养。
所以1866年的时候,左宗棠奏请朝廷,希望能创办船政学堂,以培养海军人才。后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在福州设立了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下设前、后学堂,有造船、航海等多个专业,为中国近代航海培养了不少人才。
福州船政学堂
不过由于基础过于薄弱,福州船政学堂的教学水平和欧洲传统海军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经验,1873年沈葆桢向清廷建议,从船政学堂的学生里,选择成绩优异者去欧洲留学。沈葆桢这个建议得到了李鸿章、左宗棠的支持,在他们的推动下,留学一事在1877年正式开始实行。
第一批去欧洲留学的学生共三十人,其中制造学生十四人、制造艺徒四人前往法国学习军舰制造技术,航海学生十二人则去英国学习驾驶军舰,学习时间都是以三年为限。其中去英国的,就是从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一、二届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黄建勋、林颖启、江懋祉、严复、方伯谦、何心川、林永升、叶祖珪、萨镇冰等十二人。
而这十二人最终通过考试,成功考入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的,清朝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的日记中提到只有严复、方伯谦、何心川、叶祖珪、林永升、萨镇冰六人,其他人包括后来北洋水师中职位最高的两位船政毕业生刘步蟾、林泰曾,则直接去了英国海军实习,没有进入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练习舰上的北洋海军士官和练勇
英国是当时世界第一海军强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又是英国当时最好的海军学院之一,为英国海军培养了大批初级和中级军官,对于学员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现在网上有不少人怀疑刘步蟾、林泰曾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为什么还不如方伯谦他们,后来他们能步步高升,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不过说起来这真的冤枉刘步蟾和林泰曾了。
这十二名船政毕业生中,确实有考试失败,未能进入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最终只能在郭嵩焘协调下去英国海军实习的,但是刘步蟾和林泰曾两个人根本就没有参加考试,因为他们出国前,就已经明确要求直接上舰实习。
刘步蟾
在李鸿章等人光绪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77年1月13日)上奏的《奏闽厂学生出洋学习折》中,详细记述了这次出洋学习的各项事宜,其中提到刘步蟾和林泰曾“前经出洋学习,此次赴英,即可送入大兵船肄业”。意思就是他们两个人已经出洋学习过了,所以这次去英国,可以直接上军舰实习。
这里李鸿章所提及的出洋学习,指的是1875年福州船政局正监督法国人日意格返回欧洲时,沈葆桢命刘步蟾、林泰曾、魏瀚、陈兆翱、陈季同等五名船政毕业生跟着他一同去欧洲,到英、法等国考察学习。
林泰曾
按照现在的角度来看,刘步蟾、林泰曾等人1875年欧洲之行严格来说不是留学,只是参观、考察而已,肯定不如进入正规海军学院所学详尽。可是李鸿章、沈葆桢虽然已经是当时对洋务比较了解的人了,但是他们未必能明白这其中的区别,所以最终做出了这个决定。
这个决定并不准确,但是对刘步蟾、林泰曾来说,既然上面这么安排了,当然不可能抗命不从。而郭嵩焘也早就为他们联系好了英国海军的地中海舰队,因此抵达英国以后,刘步蟾、林泰曾没有参加考试,就直接去实习了,就此和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