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众多战功显赫的将领,都在国家岗位上担当重任。他们有着丰厚的革命斗争经验,还有极高的领导才能,为了新中国的建设继续奋斗。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国家副主席、开国元帅的林彪,生活却格外简朴,三餐只有水煮白菜和馒头,这与他当时的高薪和显赫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为什么这位身居高位、每月工资达400多元的大人物,却始终只吃清汤寡水的“老三样”?林彪为何如此“苦行僧”般的饮食习惯?
林彪的饮食习惯,并非一开始如此,早年他在吃喝上和常人并无二致,也爱吃些肉类和水果,只是饭量小些。然而,这种简单到极致的饮食,开始于1937年的一场“无妄之灾”。在抗日战争期间,林彪的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鼓舞了士气。作为战后奖励,团级以上的干部都得到了一件从敌军缴获的黄呢子大衣,林彪还获赠了一匹马,这本是一次让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感到一丝温暖的分发,可林彪却因这身装备,遭遇了意外的危险。
某日,林彪带领部队在山西吕梁地区执行任务,途中天降大雾,视线模糊,而当地驻扎的晋绥军士兵未接到林彪部队的通报,看到林彪穿着日军的大衣、骑着战马误以为他是敌方军官,一枪便打向他。这一枪从林彪背后进入,几乎穿透胸口,打中了他的脊椎。虽然伤口得到了及时救治,但从此后,林彪因脊椎受损,留下了终身的神经后遗症。脊髓神经的损伤,让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后续还产生了腹泻、怕光、怕冷、失眠等病症。这个阴差阳错的误伤,几乎彻底改变了林彪的生活。
为治疗这顽固的后遗症,林彪被送往苏联,接受了长达三年的治疗,然而神经类疾病复杂异常,尽管得到了高级医生的全力救治,最终也只能治标不治本。治疗期间,林彪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并未完全康复,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对光线的极度敏感,以及食物耐受度的显著下降。
自那时起,林彪无法再食用生冷和油腻的食物,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剧烈的肠胃不适,甚至上吐下泻,故不得不放弃水果、肉类等许多常见的食物,只能吃清淡易消化的菜蔬。由此,林彪一日三餐便成了水煮白菜、馒头,偶尔会配上二两肉饼,这种被外人称为“老三样”的食谱就此形成。
而他吃饭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同,他会将馒头和肉饼掰碎,放入白菜汤里一起搅拌,然后一口一口地吃。喜欢热食的他,几乎是“呼噜呼噜”地把这些简单的食物吃完。身边的人见他如此吃饭,甚至会错以为他吃的是绝佳美味,但这其实只是他与病痛的艰难斗争。
尤其是当林彪到苏州疗养期间,医院特意安排了一位国家一级厨师为他精心准备饮食时,才更显得他的饮食习惯有多么特别。
这位厨师起初准备了多种菜式,想要让林彪尝尝不同的口味,但林彪始终坚持他的“老三样”:水煮卷心菜、馒头和清蒸肉饼。几天后,厨师忍不住找到林彪的警卫员,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认为林彪是对他的手艺不满,才每天只吃这些简单的饭菜。警卫员将厨师的好意转达给林彪,林彪笑着表示感谢,但还是坚持原来的饮食。厨师这才知道,林彪的饮食单一,并非出于对饭菜的挑剔,而是因为身体的特殊状况,他吃不了其他东西。
林彪的“老三样”几乎成了他的饮食习惯,不仅是简单的水煮白菜、馒头和二两肉饼,而且他对油盐的量也有严格的要求:仅仅加一钱油、一钱盐,不加其他任何调料。这种清汤寡水的饮食,给他带来了微薄的营养支持,也成了他在战后延续战场上那种艰苦生活的方式。
战友们也曾试图劝说林彪换换口味,或加入其他食材以增加营养,比如大豆、青菜或其他豆制品,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林彪多次尝试后发现,稍微不合适的食物,就会引发严重的肠胃反应。为了补充蛋白质,有人建议他试试吃大豆,林彪小心尝试后觉得效果不错,从那时起,他的口袋里经常装着炒黄豆,以此作为零食。在战场上,林彪会边嚼着黄豆,边看地图运筹帷幄,炒黄豆成为他生活中难得的“加餐”。这种补充方式,帮助他勉强维持了身体机能。
林彪的肠胃问题,始终困扰着他,尤其对温度敏感到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偶尔尝试吃一些水果,然而一旦食用,他很快就会腹泻不止。1949年,林彪带兵在衡阳、宝山等地与国民党将领白崇禧对阵,胜利后心情大好,特意和部队在东湖转了一圈。
当时,他的战友们热情地劝他吃些当地的时令水果,林彪也推辞不过,勉强吃了一个梨。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梨子让他腹泻了一整晚,浑身虚弱到无法行军,第二天只能躺在担架上被抬走。从此,林彪再也不敢轻易尝试水果,或其他不常吃的食物。他的饮食几乎成了严格的禁忌表,只要稍有“越界”,便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
不仅是饮食,林彪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也在健康问题中显得愈加脆弱。他逐渐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特别是在夜晚,很难入睡,必须依靠强效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有时甚至需要注射催眠针。因为怕光,他的房间常年挂着厚重的帘布,完全封闭,不见一丝阳光。战友们和家人都能感觉到,林彪的脾气逐渐变得古怪孤僻,对任何突如其来的声音、风或水流的声音都异常敏感。
司机楚成瑞回忆说,林彪的生活环境几乎是一种“真空”状态,走进他的房间甚至需要打手电筒,而林彪却连手电光也嫌刺眼,需要在手电上盖一层布,才能在他面前使用。空气稍有流动,林彪就会觉得有风,催促来人离开。
对温度的极度敏感,让林彪的生活更加艰难。常年保持20度的室内温度,稍有波动,林彪的身体便会大汗淋漓。他对体温的波动也异常敏感,体温稍有升高就会引发他的极度不安,为此还产生过不少“误会”。楚成瑞曾想出一个“妙招”,拿两个体温计,一个调好的体温计固定显示36度多一点,每次测完都给林彪看这个调好的体温计,以此让他心安。通过这种办法,林彪的病情得以缓解不少,但这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之计。林彪的恐惧心理随时间加重,导致病情愈发严重。
失眠对林彪的影响尤为严重,常常让他整夜难以入睡,状态极差。警卫员们发现他在战时坐卡车行驶在颠簸的路上反而容易睡着,于是特意安排人在床上模拟颠簸,摇晃着他的胳膊和腿,帮助他入睡。
后来,为了让林彪真正能休息,警卫员干脆在卡车上搭了床,盖上帐篷,沿着崎岖的路段来回行驶。林彪在车内颠簸着,反而能稍微睡着。然而,随着年岁渐长,这些短暂的办法逐渐失效,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进一步加重,让林彪的精神状态愈发紧张、敏感,他的身体也因此愈加羸弱。
家里人也十分关心林彪的健康问题,时不时会送些干果、生鲜和时令果蔬。然而,林彪几乎不会动这些东西,礼貌致谢后便将它们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军许世友喜欢狩猎,每次打猎归来都会给林彪送些野味,但林彪自己一点也不吃,只是转送给亲友或留给家人。身边人也常试图给他更换营养更丰富的食物,但因他的肠胃极其脆弱,只能遵从他不变的饮食习惯。
在1967年林彪60岁生日时,警卫人员特意准备了简单的庆祝仪式,还提议为他改善一次伙食。然而,林彪婉拒了所有安排,依旧坚持清汤寡水的“老三样”作为生日餐。这次餐中唯一的例外,就是家人也陪他一起用餐,但他们吃的是其他食物。
虽然当时身居高位、享有优厚待遇,但他始终如战时那般简衣陋食,不喜铺张。身上衣物缝缝补补,旧物翻新后继续穿戴,皮带因为多年使用磨得发亮,生活一如既往地朴素、简单。
然而,对于这位带兵打仗、指挥千军的开国元帅而言,这样的生活并非他所选择的,而是因身体状况所迫。尽管林彪晚年出于某些原因失去了民心,但他对新中国的付出,是值得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