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2》后,《黑神话悟空》又来了?这才是“中国美学”

令狐伯光体 2024-08-25 03:32:20

文|令狐伯光

前段时间,《唐朝诡事录2》刚刚结束,最新上线的《黑神话悟空》大爆,中国美学着实火了一把。正好之前伯光君又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电影美学”的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美学,近代电影美学,再到当代和现代电影美学都写了一遍。

我相信网友应该会看到一件事,那就是老是看到有人说“中国没有美学”,就跟中国没有科学一样那种言论。你说科学的话,算是比较公认的事情,但是那些说中国没有建筑学,中国没有美学,中国没有文学啥的,全都是扯犊子。

今天就从伯光君稍稍了解的来看,中国有没有美学。

除了水墨画,关于中国美学,你还知道什么?

中国没有美学这种观点,往往是半吊子网友基于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片面理解,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误解。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哲学三个方面,反驳这种观点,揭示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价值。

1、历史视角:中国古代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古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否认的。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的萌芽。《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就充满了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美学开始形成独特的风格和体系。唐代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鼎盛时期,诗、书、画等各种艺术形式都达到了高峰,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

宋代以后,中国美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文人美学。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存在和发展,明朝相信不用讲到,虽然走下坡路了但是还是非常坚挺的,妥妥亚洲第一,而清朝就不讲了,确实是倒退。

2、文化视角: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

其次,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古代美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国古代美学强调的是和谐、自然、含蓄的美,这与西方美学强调的对比、冲突、直接的美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古代美学认为,美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的、道德的品质,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这种美学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哲学视角:中国古代美学的深度

从哲学角度看,中国古代美学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都对中国古代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强调“中庸之道”,主张美在于和谐;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美在于自然;佛家主张“空即是色”,认为美在于超越。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美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使其具有了深厚的哲学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美学不仅存在,而且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文化和哲学上具有深厚的内涵。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片面理解,或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误解,而否认中国古代美学的存在和价值。相反,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古代美学,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美学理论。

和西方美学相比,文艺复兴之前,中国一直领先

中国美学对比西方美学的特点与优势

1. 整体性:中国古代美学强调整体性,注重审美对象的内在联系和统一。这与西方美学追求个体美和形式美的倾向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美学的整体性观念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全局观和协调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内涵性:中国古代美学注重审美对象的内涵性,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这与西方美学将美与道德分离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美学的内涵性观念有助于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3. 自然性:中国古代美学强调自然美,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西方美学过度追求人类主体地位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美学的自然性观念有助于引导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人文性:中国古代美学注重人文精神,强调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这与西方美学过于理性和科学化的倾向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美学的人文性观念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美学,而是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相较于西方美学,中国美学具有整体性、内涵性、自然性和人文性等特点与优势。因此,我们应该正视中国古代美学的存在,挖掘其价值,为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西方古典美学其实也就那样,和西亚,中亚文明,印度文明不能说被中国吊打。但中国各方面其实一直是领先的,西方真正领先全世界的时间就是文艺复兴过后。

自然与形式:中国美学强调自然和变化,而西方美学则注重形式和稳定性。这种差异在中国的绘画、园林和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

比如中国画中的山水往往比西方风景画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中国绘画的“写意”与西方绘画的“写实”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画家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追求“意在笔先”和“画中有诗”。

比如,宋代文人画家苏轼的山水画,强调的是笔墨情趣和意境的深远。而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便追求对自然的精确再现,重视光线、透视和解剖学的正确表现,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通过精细的光影处理和深邃的构图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氛围。

情感与理性:中国美学倾向于强调情感和感性,而西方美学则更注重理性和逻辑。这种差异在对待情感和理智的态度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中国诗歌往往表达情感,而西方诗歌则更倾向于理性思考。

以诗歌为例,中国诗歌强调意境和情感的抒发,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中不仅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向上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这与西方诗歌在形式、节奏和逻辑上的严密结构形成对比。

比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它通过线性叙事和强烈的戏剧冲突展现了英雄主义和战争的主题。

简约与复杂:中国美学推崇简约,强调“少即是多”,而西方美学则更倾向于复杂和精细化。这种差异在中国古代建筑和设计中表现得很明显。

比如中国的寺庙和园林往往通过简单的元素达到深远的效果,而西方的建筑和设计则更倾向于复杂和精细。在建筑美学上,中国传统建筑如宫殿、庙宇等,其结构布局强调对称与变化,如故宫的规模、格局和对称性体现了皇权的威严与宇宙的和谐。

而西方古建筑,如古罗马的竞技场,则更多展现力量与美的结合,以及对几何和对称美的追求。

和谐与冲突:中国美学追求和谐与统一,而西方美学则更强调冲突和矛盾。这种差异在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态度上非常明显,中国的艺术作品往往通过融合不同的元素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而西方的艺术作品则更倾向于突出矛盾和冲突。

音乐方面,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和”与西方音乐中的“和谐”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中国音乐追求的是“大音希声”,注重音律的和谐与意境的营造,如古琴音乐强调弹奏者的情感与自然界的和谐相融。

西方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则更多体现为严格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的发展,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通过复杂的对位法和明确的结构来展现宗教故事。

总的来说,中国美学强调自然、情感、简约、和谐等方面,这些方面可以体现出中国美学的优势。然而,这并不是说西方美学没有这些特点,而是说中国美学在某些方面更加突出。中国美学在审美追求上更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而西方美学则在形式逻辑和外在表现上有着更为严谨的体系。

这种差异源自两种文化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差异,各有千秋,互为补充。

不用怀疑,古典中国一直领先,只是近代“落后了”

维持高势能,向外输出了几千年的中国,之所以一步后而步步后,不就是因为之前优势太大,不正应了一个历史的和人生的教训,之所以成就你的,终将异变成之所以阻碍你的,答案非常简单。

西方在近现代确实先进,粗略的概括就是,人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充分认识自然界这个客体,西方近现代确实有光辉的成就,比如培根的归纳法等等,其它的比如演绎法,数学模型方法什么的,就连西方语言学都用上了数学、逻辑学、符号学等,这无可厚非,西方近现代在这方面先进就是先进。

不过,无视这是一个历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性成果,这个成果是近现代西方人首先取得,这不假,但这就到了问题的核心之点,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是,西方人近现代在科学方面的胜出是他们一批人在学习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了成功的总结概括凝练和提高,把之前的成果提高了一个段位。

但西方人这个具体的历史科学成就,无法否定中国文明成就的目的,这些成就只能证明西方人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成功,而远不能作为否定一个文明或者文化的充分论据。不用只看历史繁荣孤立的虚假表象,而看不到历史是滚滚向前的。

毕竟中国文明领先自大的时候,西方还非常落后,又岂止美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