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展的细节,才知道它多值得一看

文博谈文化 2024-03-20 02:52:37

展览海报

2023年12月,文博圈里最热门的展是哪个?相信很多人会说,是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展!

这个玉器通史展,点赞的人很多,究其原因,有两点很重要:

包罗万象;精雕细琢。

第一点,看下图这份展览鸣谢单位的名单就能窥其一斑,全国大大小小博物馆、考古所,密密麻麻列了一大堆,而且这些机构的宝贝都是悉数到场——

展览鸣谢单位

至于第二点,咱们可以从展览的无数细节中看出策展团队对展览的精雕细琢——

1.琮璧组合,先声夺人

一进展厅,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对玉器组合——良渚文化晚期的玉璧、玉琮。配合展板上引《周礼》“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句子,整个展览的基调就有了:

中华民族为礼仪之邦,而礼以玉成!

良渚文化晚期,璧(上)、复式节琮(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草鞋山遗址198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2.加点辅助线,让文物呈现本来面目

一堆古代玉器摆在你面前,你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欣赏,毕竟,咱连它们是干嘛的都不知道。

别急,馆方贴心地为这些玉器(尤其是年代较远的玉器)添加了辅助线,透过这些辅助线,我们就能知道,这件玉器原本是放在什么位置、是做什么的。

近来常听人说“人养玉,玉养人”,那么,不同形制的玉器到底摆在哪儿养呢?请参考展览现场的那些辅助线——

良渚文化中期,玉器组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墓地20号墓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至于背景板上那些玉器纹饰放大的线图,那已经是基本操作了——

良渚文化晚期,刻符复式节(十五节)琮,首都博物馆藏

刻符复式节(十五节)琮纹饰

刻符复式节(十五节)琮纹饰线图

3.细致详实的文物信息

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展览,《玉润中华》在文物信息上,可是一点都不含糊。比如下面这件商代的大玉戈,馆方在标注年代信息时是这么标注的(见下第二图第二行文字):

商中期(二里岗时期)

感受一下,这信息标注的严谨。“商中期”是大众熟知的年代概念,也是历史书上普遍采用的年代标尺;“二里岗时期”则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年代标尺。如此一来,既有历史书上采用的年代标尺,又有考古学意义上的年代标尺,兼顾了通俗与严谨。

商中期(二里岗时期),玉戈,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李家嘴3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商中期(二里岗时期),玉戈(信息牌),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李家嘴3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又如下面这件牙璋,出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其年代标注为“十二桥•金沙文化”,此时对应中原地区的商周时期,不少博物馆会直接标注为“商周”或“商——周”。

事实上,金沙遗址去中原颇远,金沙文化也不能等同于商周文化——就好像,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不等于后梁、后唐治下的江浙一样。

因此,标注为“十二桥•金沙文化”,显然更准确。

十二桥•金沙文化,牙璋,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祭祀活动区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十二桥•金沙文化,牙璋(信息牌),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祭祀活动区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这件3000年前的玉器,其用法失传已久,好在考古发掘出土的其他物件上保留了相关信息。在说明牌上, 策展团队根据出土的持牙璋小铜人像,为我们展示了这件器物当初的使用方法。

至于下面这件宋元之际的贯耳玉壶,除壶身外还有一个玉配件,这一组玉器如何使用呢?说明牌给了我们答案——

南宋-元,贯耳玉壶,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大德五年(1301)范文虎墓出土,安徽博物院藏

南宋-元,贯耳玉壶,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大德五年(1301)范文虎墓出土,安徽博物院藏

南宋-元,贯耳玉壶(信息牌),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大德五年(1301)范文虎墓出土,安徽博物院藏

4.力求准确的年代标尺

二里头文化,是否就是史籍中记载的夏朝?这个问题,学术界始终有争议。

本次《玉润中华》展上,便有文物的年代落在此段范围内。馆方为求准确,没有直接将年代标注成夏,而是标注为“二里头文化”,这种搁置争议的严谨态度,确实值得称赞。

二里头文化-商,璧戚,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9号墓(虢仲墓)出土,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藏

石峁文化-二里头文化,牙璋(顶部被改制),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湖里运河工地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璧戚、牙璋(顶部被改制),信息牌

二里头文化,牙璋,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七区7号墓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二里头文化,牙璋(信息牌),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七区7号墓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文物的介绍,除了历史年代可能存在争议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一件玉器,可能在制作成型的几百年后,为另一群人所得,重新加工并成为一件新的器物。

比如下面这件,银釦琮盒,标注得相当清楚:

齐家文化玉琮,战国晚期改制。

这一细节的背后,是战国贵族对古物的再利用,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齐家文化玉琮、战国晚期改制,银釦琮盒,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齐家文化玉琮、战国晚期改制,银釦琮盒(信息牌),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当然,百密一疏在所难免。上图文物信息牌的第一件文物,便出现了小错误:介绍里说得很清楚,是玉觯,而其文物名却成了“蝉纹玉盒”……

战国晚期,蝉纹玉觯,安徽省芜湖市月牙山出土,安徽博物院藏

战国晚期,玉盒,安徽省巢湖市北山头1号墓出土,巢湖市博物馆藏

5.在所难免的小错误

《玉润中华》展绝对够走心,但如此大体量的一个玉器通史展,小错误也是在所难免。上文提及,将“玉觯”标为“玉盒”, 是显而易见的错误,还有一些细节,却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下图这件:东汉,乾隆御题“长乐”谷纹璧。

乍看起来,没啥问题,但仔细一琢磨,疑惑来了:这“长乐”二字难道是乾隆帝所题?抑或是,东汉时就刻了“长乐”,而乾隆御题的内容在背面?

我看了《玉润中华》展的图录,知道乾隆御题在这件玉器的背面,现场并未展示出来。可更多的观众,难免会疑惑吧——当然,器物命名一事归于收藏单位,策展团队只是沿用收藏单位的命名,只不过,此处如能注意到语句的歧义并加以解释,就更好了。

东汉,乾隆御题“长乐”谷纹璧,故宫博物院藏

6.讲玉器,不止于玉器

《玉润中华》展,还有一处细节:发散引申。

对中国人来说,玉器为国之瑰宝,历史上的玉,早已超然于纯物质的玉器之上,而成为礼仪、品德乃至艺术审美的代名词。比如,比德于玉、礼以玉成,等等。而对于国人最熟悉的瓷器,同样和玉器联系在一起。唐宋间,文人士大夫以玉比瓷,以为瓷之美者,应当有“类冰似玉”的质感。

展览现场,便出现了几件唐宋间的瓷器,馆方以此来告诉观众,玉在传统文化其他领域的影响。用瓷器来展示,显然比用文字空洞地叙述“比德于玉”之类的君子品行更直观,唯一的遗憾是,这部分的展示较为冷落,很容易被观众忽略……

五代-北宋,越窑银釦青瓷瓜形持壶,江苏省扬州市胡场乡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7.细节,需要自己去发现

说一千道一万,古代玉器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除了整体的造型、光泽之外,其细节,也令人心驰神往。这些细节,有的,得靠观众自己去发现。下面就放几个我所发现的细节之美——

抚琴的玉人,独自抚琴,高山流水,知音在哪里?

西汉中期,跽坐玉人,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号墓(中山王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西汉中期,跽坐玉人,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号墓(中山王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注意看,他是一个朴实的打工人,沧桑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无奈——

西汉早期,鎏金银铜人,江苏省盱眙市大云山江都王墓园1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下图中这些玉器小饰件,本不相关,可这么摆放起来,像极了法师驾驭群兽的情形,有点意思——

东汉,翁仲(中,高立者),扬州甘泉2号墓出土;东汉,宝石微雕串饰,徐州土山1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最后一点不得不提。

位列南博“镇院之宝”的金蝉玉叶,这次竟然连一个独立展柜都没享受到,你可以想象,这次的宝贝有多霸气了吧!

明,金蝉玉叶饰件,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五峰山博士坞吴焦14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明,金蝉玉叶饰件,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五峰山博士坞吴焦14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展览信息

【名称】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

【地址】南京博物院特展馆三楼11、12展厅

【时间】11.7-2024年1月

【门票】免费

【预约】公众号“南京博物院”预约

【注意】南博预约火爆,最好提前5-7天预约

西汉中期、西汉晚期-东汉早期,玉器动物、神兽组合

细节介绍完毕

去南京

“玉”见万年中国吧

——全文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