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如同爬山,步步艰险,但努力攀登都伴随无尽的乐趣与收获。对于玉石爱好者来说,经验的积累尤为重要。老人说:“听人劝,吃饱饭”——在和田玉的收藏与鉴赏中,这句话同样适用。行之有效的法则掌握了,便能少走弯路。今天和玉大叔聊一聊和田玉品鉴中,那些行家才关注的核心指标。
不知道咱们玉友有没有这种感觉,刚“入坑”的时候看啥都新鲜,听啥都觉得有道理,结果交了不少学费才明白,很多网络上点赞破万的所谓“经验”压根就是坑!咱们玩玉也一样,大路货不能帮助你,唯有掌握了行家才了解的核心指标,就能让你在收藏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少花冤枉钱,多淘好宝贝,但行家用的指标,往往听起来太过专业,其实和玉大叔也想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生与熟:玉质“熟成”的艺术感在和田玉的品鉴中,“生”和“熟”是两个经常被提到的概念。很多新手对此一头雾水,其实咱们每天都见到的大米,就是最好解释这个概念的,因为优质和田玉的“熟”,就像煮熟的大米饭,一定是刚出锅的那种,我们细细观察,软糯中带有油脂感;而“生”,就像刚淘好的生米,还未下锅沾染蒸汽,也没有泡过水,就显得干涩无光。
最简单的手段就是上手搓,优质的和田玉无论是毛料还是成品,都会有一种“越搓就越搓不干净”的感觉,就似乎总有指纹在上面,这种质感就是熟的表现,因为玉质结合紧密,颗粒均匀又细腻,因此能出现这种现象。
以且末糖白为例,一般情况下糖料就是最容易体会到“润”的色泽,咱们先不要管这个糖色是否干净,但润的质感一定是肉眼就能体会的,所谓“老熟”料更是描绘玉质的巅峰状态,细、熟、糯、油俱全,甚至有一种羊尾巴油粘稠的质感,咱们判断好料就用吃的去对比,准没错。
买油不买亮:玉石的油性远胜光泽很多新手在选购和田玉时,常常追求“亮闪闪”的外观,误以为光亮的玉石就是好的玉石。真正我们业内人士对玉石的美,在于品味一种内敛的温润感,而非像玻璃般的反光效果。资深玩家的“心头好”,那绝对离不开籽料,稍微对比就会发现,其实市场上许多青海料、广西料细度都不差,但几乎千篇一律采用“抛高光”的手法来掩盖干涩感,看似光亮,却缺乏和田玉应有的油润质感。
如果用籽料去对比,所谓油性出众,温润如脂,即使抛柔光也能让人感受到其内在的油脂感。初看颜色是有点“闷”,但你越玩越能感觉到这块料子即将“盘活”,这就是“油”的天然优势,再比如“僵”是和田玉中常见的瑕疵,但并非一无是处。
经过巧妙设计,带僵的料子可成为一件独具特色的艺术品。与之相比“瓷感”则显得更为致命。瓷白料子缺乏玉性,看似白皙,却少了和田玉应有的油润感。甚至有些奸商用混僵严重的瓷白料冒充“羊脂白玉,”不但缺乏收藏价值,即便经过雕刻也难以弥补其天然的缺陷,因为完全盘不出油性。
玩和田玉不是虚空索敌,必须要经过实践经验,而且这个时间还不能短了。还需要对市场的深刻了解,无论是沁色料的真假辨别,还是生熟料的细腻感知,这些核心指标无不考验着藏家的眼力与耐心。对于咱们普通玉友来说不要搞太多玄学,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理解这些核心指标的背后逻辑,是迈向行家之路的关键一步,在温润如玉的世界里,感受岁月的馈赠与自然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