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主席为何严令刘邓不惜代价跃进大别山?

明月松间照哦 2024-11-26 21:08:17

历朝历代,孤军深入都是险招,任何一个队伍都不能承受这样的代价,当时我军形势严峻,蒋介石咄咄逼人,不断压缩我军发展空间。

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我军应该紧密防守,避免被蒋介石一波推一网打尽,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毛主席不仅没有让刘邓回缩防线,反而命令刘邓大军深入大别山,形成孤军奋战的场面。

将有生力量完全放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这种送死的局面,毛主席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孤军深入为那般

在古代,孤军深入无疑要有两个元素,长途奔袭,孤军奋战,在这种条件下,有一个最为明显的案例,霍去病千里奔袭,直入匈奴,取得巨大战果。

用现在的话来讲,这是一次闪电战,带够必要的粮食,直接对匈奴进行打击,这一招很有效,在当时霍去病在进行这种情况的条件是什么。

拥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有侧翼部队支援,敌方没有足够的情报支持,才能促成这次孤军深入的成功。

但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军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蒋介石拥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而我军却时常遭到蒋介石的轰炸袭击,让我军疲于防备,抽不出收是发展经济,发展力量。

此消彼长之下,我军迟早要被蒋介石慢慢耗死,毕竟蒋介石掌握了大工业,掌握了最多的土地,还能安心发展,跟蒋介石对耗,是很吃亏的一种表现。

当时我军对这种情况也很烦恼,解放战争跟抗日战争无论是战争规模,还是战争方式都跟以前的不一样。

蒋介石发展的安稳了,就代表解放战争我军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正面战场上,我军无论是在人数还是在武器上都不如国民党。

在这种条件下,毛主席做出了让刘邓大军带领南征部队前往大别山的计划,这既是对刘邓大军的期许,也是对刘邓大军的一种希望,希望刘邓大军能够打破僵局。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希望刘邓大军在蒋介石军队重重包围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根据地,这无异于虎口夺食。

要是千里奔袭闪电作战,没有人会质疑刘邓大军能不能完成任务,但是新的战略情况,面临着新的挑战,刘邓大军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孤军深入遇艰险

挺进大别山的起点在河南河北,在2007年的时候,曾经有几名学生沿着刘邓大军的行进路线重走挺进大别山,历时37天,总行程1000多公里。

这样的艰难险阻无论是对刘邓大军将领来说还是对普通士兵来说都是一场身体和心灵的考验,在抗日战争期间,很多将领都是带伤作战,从解放战争结束,建国后高级将领基本上个个带伤就可以看出,将领身体的糟糕。

其次就是士兵,本以为打赢抗日战争大家就可以休息了,可以安稳度日了,没想到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让这种安稳的局面百年城一滩浑水。

曾经也不是没有人相信蒋介石真的会停战,和平裁军,比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裁军了很多人,这足以说明,不仅是战士们累了,就连很多将领都累了,但累归累,面对蒋介石的恶意,战略反攻还要继续。

在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少人不理解,为什么要长途奔袭大别山,最终这种思想在我党的教导下才重新扭转,这进一步强化了我军的思想统一,为未来挺进大别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7年,6月23日,刘邓大军面临最危险的一幕,强渡黄河,古人总是说长江天险,实际上黄河也是天险,历年来黄河经历过不少改道,改道范围从浙江到山东的,都有它的痕迹,就可以看出黄河的凶险了。

但是在军民配合下,蒋介石所仰仗的天险就像是泡沫一般被打碎。

为什么说不要让蒋介石参与指挥战斗,因为蒋介石确实不太擅长军事指挥,运输大队长的名号不是凭空得来的。

有人欢喜有人愁,当时刘邓大军是五根手指凝成一团,而蒋介石则是仓促应战,紧急调拨部队想要阻击我们,但各部队之间没有更多配合,一盘散沙,被我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做法,直接打败蒋介石将近6万人。

这其实也是毛主席希望刘邓大军希望达成的小鬼,当时刘邓大军一直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战斗,虽然在防守中也都对敌人有不小损伤,但都没有造成致命伤,这就是所谓的伤其十指,而挺进大别山就是很明显的攻其一指。

孤军深入变格局

要是闪电战过去,挺进大别山对刘邓大军是没有一点压力的,毕竟两万五千里长征,铁脚板都走过来了。

但想要在蒋介石的腹腔处发展根据地,着属实是难上加难,现代发生的一个例子就具备很大的参考性。

乌克兰集结精锐部队闪电战深入俄罗斯,只要打穿这条线,前方可以说是一路坦途,但就在这个关键节点,乌军被困在库尔斯克,此情此景,正如当时德军闪电战苏联,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失败方式。

唯一我军相较于那时有不同之处的是,刘邓大军有山势可守,有百姓可以发展根据地。

只要这把钉子插在大别山,蒋介石就是一个被持续放血的老人,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部署大量兵力对大别山地区加以防备。

但只要蒋介石中了这招,就已经陷入了我军的陷阱中,但不陷入这招,刘邓大军完全可以在国民政府统治区造成更大的伤害。

可以说这一招完美的牵制了国民党,以三角攻势对蒋介石发起战略反攻。

不过在拥有大后方的蒋介石战斗,自然也少不了那几句16字游击战真言,搞得蒋介石后方是天翻地覆。

当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敌后作战我军有很多经验,毕竟跟蒋介石战斗与跟日本鬼子战斗并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我军战斗力更强,装备更加精良。

孤军深入出成效

在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挺进大别山之后,达到的战略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按照强渡黄河消灭9个半旅的人数来看,再结合大别山的战果,刘邓大军至少牵制了将近6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

而当时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的军队有多少呢,12万人,用这12万人牵制了将近60万人的军队,成果不可谓不明显。

战果分有效战果和无效战果两种,无效战果就是乌克兰闪电战库尔斯克那种,尽管牵制了俄罗斯大量的兵力,但前线的俄罗斯部队没有收到影响,依然在稳中有进的出现战果。

而乌克兰却被困在库尔斯克,不断在库尔斯克被放血,反而需要乌克兰从前线调兵力支援更前线的地方,这是就是无效战果。

蒋介石陷入也陷入了这种境地,打又打不动,不打又很难受,成功让我军主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战略反攻转进到全面反攻。

当然刘邓大军做出的牺牲不可谓不大,相较于其他野战军,刘邓大军的人数是其他野战军中人数最少的,毕竟承担了最重要的压力,不过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刘伯承元帅被称为军神。

信息来源:中原网——三路大军逐鹿中原

安徽大学——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及精神价值

中央档案馆——“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邓小平与挺进大别山

学习日报——鲁西南战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奠基之战

0 阅读:155